馬嬌
摘 要: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當代中國精神的集中體現,凝結著全體人民共同的價值追求。”[1]“全體人民”意味著主體民族漢族和55個少數民族,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整個民族的普遍價值遵循。培育少數民族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必須始終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遵循以人為本的原則,立足主體、客體、載體三體尋找突破口以培養愛黨愛國愛中華民族的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關鍵詞:少數民族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基本遵循;實現路徑;價值旨歸
中圖分類號:G7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 — 2234(2019)07 — 0061 — 03
價值觀教育是引領個體正確價值取向,凝聚各民族思想共識,共圓中國夢的必然之路。當前形勢日趨復雜,價值觀念和社會思潮此起彼伏,國內外敵對勢力和分裂分子隨時都會趁虛而入,進行意識形態領域的滲透,我國少數民族眾多,加強少數民族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意義重大且迫在眉睫。中共中央辦公廳下發了《關于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意見》,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深入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蘊含的思想觀念、人文精神、道德規范,結合時代要求繼承創新,”〔2〕少數民族傳統文化蘊含于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之中,尋求其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契合點,凝聚價值共識促進各民族地區朝著共同目標攜手前行。
一、培育少數民族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本遵循
(一)核心遵循: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
做好民族工作離不開黨的領導。習近平強調:“要旗幟鮮明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少數民族與漢族存在共通之處,但在民族文化、宗教信仰等方面也存在天壤之別,少數民族價值觀培育工作任重道遠,堅持黨的領導是開展培育工作的核心遵循。無論是從理論維度分析還是具體的生動實踐都強有力地明黨的領導是“我們從事一切工作最根本、最重要也是最高的政治原則,”價值觀培育堅持黨的領導是題中應有之意。價值觀培育的目的在于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培養,經歷過血與火淬煉的政黨帶領人民革命、改革、建設,培育出一代代英才,如今少數民族價值觀的培育依然離不開黨。要堅定理想信念、堅持正確政治導向,團結各民族戮力同心,努力奮斗。其一,深入貫徹黨的民族宗教政策,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并加強少數民族“五個認同”教育,把廣大少數民族群眾團結在黨的周圍。其二,加強少數民族干部隊伍建設,從思想和行動、理論與實踐全方位多角度為民族地區價值觀培育掌好舵。其三,落實黨的為民舉措,使少數民族深切感受到黨和國家的關懷,自覺自愿擁護黨的領導。
(二)根本遵循: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
“人”是貫穿民族工作的關鍵所在。堅持以人為本既是培育少數民族價值觀的出發點,也是落腳點。少數民族價值觀培育“堅持以人為本”意味著要充分了解少數民族,對其傾注關注、理解和尊重,關心群眾思想問題,調動群眾主觀能動性,發揮個體主體性;以民族地區的發展為動力,全方位、多角度以少數民族具體實際為本,為群眾排憂解難。少數民族因歷史文化、宗教信仰、地域特色等影響,形成了獨特的風俗習慣、語言文字,了解、尊重各少數民族是工作開展的關鍵。其一,了解少數民族的歷史淵源。譬如回族是從西遼遷入黃河流域的穆斯林同當地的漢族、維吾爾族等民族逐漸融合而成。俄羅斯族是外遷入中國新疆等地的民族,歷史與現實的碰撞,外來與本土的交流融合,不同地區的同一少數民族與同一地區的不同少數民族有著各自獨特的民族風情。其二,各少數民族除了回族均有本民族語言。《中國大百科全書》記載中國的55個少數民族使用了超過80種語言。〔3〕語言是價值觀培育的橋梁,加強少數民族普通話學習或把價值觀要求轉化為少數民族語言,以人為本,滿足少數民族發展的現實需要,凝聚價值共識。其三,關注、理解、尊重少數民族。包括民族群眾、民族學生的身心發展,尊重各民族宗教信仰自由和民族風俗,使少數民族感受到平等對待,提升獲得感。
二、培育少數民族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路徑:“三體”與“三結合”
少數民族地區的價值觀培育對象比較特殊,培育過程比較復雜,各少數民族地區的具體實際又截然不同,必須協同“三體”,找準突破口,在內容、載體、形式、方法等方面進行創新和改進。
(一)立足“三體”:主體、客體、載體
1.主體:少數民族地區教育團隊
少數民族地區的教育團隊不僅包括教師,還包括黨政部門負責人以及基層的工作人員。理論上,扎實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功底以及對價值觀內涵、精神實質及外延理論體系和思維框架的掌握是培育的首要前提,“理論只要徹底,就能說服人。”〔4〕教育者的理論素養是教育工作開展的前提和基礎。現實表明,理論扎實一方面能提升教育者的理論修養,增強理論自信,另一方面來源于實踐的理論在指導實踐的過程中能直面現實問題,在開展工作中游刃有余,重塑理論。實踐中,要“用真理說服人、用真情感染人、用真實打動人”。〔5〕教育者熟練運用教育的方式方法,將“情”與“理”貫穿教育全過程,不管是對于群眾還是學生都堅持平等的教育原則,以情動人、以理服人,將價值觀教育滲透到少數民族群眾理論學習和實踐過程中,在生活中找到二者的契合點,脫離實際,無的放矢,光講大道理不僅達不到理想的效果,甚至會適得其反。顯然,教育者就是教育對象鮮活的“參照物”,教育者必須發揮榜樣示范作用,知行合一,給少數民族群眾、學生樹立標桿,教育對象也會隨之向其看齊。
2.客體:少數民族群眾、少數民族學生
少數民族群眾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的主體。少數民族除了居住在民族自治區,還分散在全國各地,總體呈現“大雜居、小聚居”的分布態勢。“直接的物質的生活資料的生產”決定著少數民族群眾對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了解存在現實困境,語言溝通的障礙、文化程度偏低的現狀也給民族地區的價值觀培育帶來壓力,由現實問題入手針對性地開展群眾的價值觀培育是必由之路。少數民族學生也是價值觀培育的重要對象,培育工作相對而言也比較復雜。一方面,從小生活在民族聚居區的少數民族學生,宗教信仰比較濃厚,宗教信仰、民族心理以及思維方式等方面表現出的諸多文化特質在一定程度上會與學校要求產生碰撞和交鋒。另一方面,在新時期、新形勢下,西方意識形態領域的滲透和破壞性思想言論對學生理想信念、價值觀念造成沖擊,資本主義國家利用網絡對其價值觀的“傾銷”多重意識形態領域的戰爭“大大拓寬了市場的有效范圍。”〔6〕而且,少數民族學生文化水平及受教育程度相對于普通群眾比較高,作為國家和民族地區未來的主要建設者和接班人,他們受網絡影響較大。必須應技術變革,駕馭新興媒體,掌握網絡的主動權進行價值觀的宣傳教育,把握意識形態領域的主導權,鑄牢少數民族學生的精神支柱,將其培養成維護國家統一、民族團結的先鋒力量。
3.載體:少數民族優秀傳統文化
少數民族優秀傳統文化是在多種文化中相互交流、交融過程中形成發展的,少數民族價值觀的培育離不開少數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文化滋養以及民風、民俗等作為文化載體。習近平指出:“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的核心價值觀必須同這個民族、這個國家的歷史文化相契合,同這個民族、這個國家需要解決的時代問題相適應。”〔7〕少數民族傳統文化是培育少數民族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文化基因,如果脫離民族元素開展培育工作,顯然難以得到少數民族群眾的認同。各民族文化中蘊含的豐富的飲食、語言、服飾、建筑、歌舞等文化,體現著各民族的獨特個性,彰顯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涵的諸多方面。因此,一要充分了解并挖掘少數民族文化資源,譬如:民族節日、民族歌舞、民族文化遺址、民族風俗習慣以及當地民族英雄人物、道德模范等。有步驟有計劃地研究這些民族文化, 發揚其正面的、科學的內容, 擯棄其消極的、糟粕的部分。二要找到少數民族傳統文化與價值觀的契合點,挖掘培育價值觀的內容,使之成為少數民族的價值遵循。諸如“愛國”這一價值遵循在諸多民族文化中都能找到相關語錄、論述,如此等等,在民族文化與價值觀“源”與“流”關系追溯中“積極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綜合運用多種傳播媒介進行宣傳,優化傳播環境,強化對價值觀的認同教育。
(二)找準突破口:三個結合
一要堅持顯性教育與隱性教育相結合。少數民族群眾文化程度普遍偏低,理論灌輸是基礎,只有對培育內容有了基本認知,才有可能形成理論自覺。然而,長期的灌輸教育會讓民眾產生抵觸情緒,尤其對于長期處于宗教背景,有著強烈宗教信仰的少數民族而言,必須結合隱性教育。“教育者的教育意圖越隱蔽,就越是能為教育的對象所接受,就越能轉化成教育對象自己的內心要求。”顯性、隱性教育二者的結合,雙管齊下,方能最大程度影響教育民眾。
二要將少數民族群眾的需要與接受程度相結合。實踐證明,“離開人的需要的理論內容和教育無論怎樣通俗,運用的手段不管怎么先進,都不可能被大眾接受,相反還會因背離大眾旨趣遭到大眾的厭惡和反感。”〔8〕抓住群眾物質和精神上的訴求和期盼,滿足需要和情感訴求,需要的滿足一定程度也為價值觀培育創造時機,調動其主體性。近年來黨和國家對于脫貧攻堅、改善民生殫精竭慮,物質需要得到滿足,民眾會飲水思源,了解黨的偉大,自覺將價值觀要求轉化并內化為思想理念和行動指南。
三要實現“因事而化、因時而進、因勢而新”〔9〕三者相結合。充分考慮各個地區各個民族語言文字、文化習俗等具體實際因事而化,與時俱進改進價值觀培育的方法策略,力求在遵循大眾化的基礎上為群眾所喜聞樂見,喚醒民眾文化自覺,增強文化自信。最后,推進理念與實踐創新的雙重統一,“不日新者必日退”,在方法策略上尋求創新突破,切實增強價值觀培育工作的吸引力、感染力。
三、培育少數民族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價值旨歸:愛黨愛國愛中華民族
少數民族愛黨愛國愛中華民族是價值旨歸,唯有各民族都擁護黨的領導,熱愛我們的國家,維護中華民族多元一體的格局,中國夢的實現才成為可能。
少數民族價值觀的培育不僅在于個體正確價值觀的樹立,三個層面的要求還表明個人的成長成材與祖國的前途命運、社會的發展進步息息相關,理想信念的確立、主流價值和共同信念的歸屬最終助力于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實現。堅定不移跟黨走強國之路,才能“站起來、富起來、強起來”。血雨腥風的年代黨應運而生,時代、實踐證明它是極具生命力的正確的統一領導核心,在黨的領導下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中國人民終于站起來、富起來、強起來,走進新時代,中國的國際地位與話語權不斷提升,要繼續堅持黨的領導,維護祖國統一、民族團結,在具體實踐中彰顯中國力量,展現民族風采。各少數民族必須遵循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要求,厚植愛國主義情懷,明確各民族與中華民族“多元一體”,處理好整體與部分,一體與多元的關系,發揮民族文化優勢,激發價值觀培育的動力,為民族地區的繁榮發展助力前行,自覺擔當起“建設者和接班人”的歷史重任,融入到國家、民族、地區發展的歷史進程中。
盡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五十六個民族價值追求的“最大公約數”,是普遍價值遵循,但各民族具體實際截然不同,就現實維度而言,語言障礙、宣傳力度等多重因素致使少數民族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理解還不夠深入, 難以發揮主流思想的引領作用;其次,少數民族地區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機制同民族元素二者之間脫離,少數民族固有的宗教信仰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接受程度銜接間隙大,價值觀的滲透不到位;再次,部分民族地區滯后的教育現狀致使對價值觀的認知、理解、認同和踐行程度各不相同。要使其深入少數民族之心,內化于心、外化于行依舊任重道遠。要堅持黨對民族工作的領導,立足民族具體實際,將培育工作落到實處,引導少數民族愛黨愛國愛中華民族,為民族地區的繁榮發展而奮斗,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助力前行!
〔參 考 文 獻〕
〔1〕〔2〕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N〕.人民日報,2017-10-28.
〔3〕魏根深.中國史研究手冊〔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6:521.
〔5〕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1.
〔6〕總政印發.2014年全軍思想政治教育意見〔N〕.解放軍報,2014-01-08.
〔7〕〔美〕丹·希勒:數字資本主義,楊立平譯〔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1:12.
〔8〕習近平.青年要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北京大學師生座談會上的講話〔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08.
〔9〕劉維蘭.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實現路徑研究〔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5:123.
〔10〕習近平.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二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378.
〔責任編輯:侯慶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