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芳芳
摘 要:新一輪的課程改革將“責任教育”作為改革的一個重要內容??v觀國內外,諸多地區在不同的環節中對責任感教育進行了探討,在學習借鑒的過程中發現其研究對象多為中學生、高中生,并且還有一些未涉及的內容。文章將研究對象對準農村寄宿制學校小學生,觀察其特殊現狀,結合前人研究經驗,著重通過家校合作、學校教學、寄宿生管理和各種形式的活動來進行小學生責任感培養的研究,以提升學生的責任感。
關鍵詞:農村;寄宿制學校;小學生;責任感
中圖分類號:G625.1 文獻標識碼:A 收稿日期:2019-04-19 文章編號:1674-120X(2019)25-0035-02
湖南省岳陽市岳陽樓區郭興小學(以下簡稱“我校”)是一所由原四所農村小學撤并新建的農村寄宿制小學,地處農村。我校的學生來自農村家庭,在父母外出務工、長輩受教育程度不高、家庭教育缺失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下,大都沒有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存在學習馬虎、做事不認真、生活草率、過分關注自我、做事不計后果等一系列責任意識淡薄的現象。因此,我們希望通過責任感的培養,賦予“責任感教育”以新的內涵,更好地培養師生的社會責任感。
一、小學生責任感培養的概念界定
小學生責任感的培養是指小學生在教師的有效指導下,在家庭、社會的積極配合下,通過各種教育形式,形成對個人、他人、社會應盡義務的認識和體驗,以及在此基礎上產生的相應行為的表現。
二、責任感培養的現狀
在我國,黑龍江省哈爾濱市兆麟小學研究“責任感啟蒙教育”,通過委托與承諾的形式,來強化任務觀念,使大多數學生初步做到對自己、對他人、對集體負責,探索出了責任感教育的新方法。浙江省桐鄉市崇福鎮完全小學建立起“不負責—被動負責—主動負責”責任感的內容框架和“立標、明理、示范、訓練、考評”的責任感教育模式。
從以上的研究成果我們不難看出,這些地區在不同的方法、環節中對責任感教育進行了探討,各有側重,但又有局限。在學習借鑒的過程中,我們發現他們的研究對象多為中學生、高中生,并且還有一些未涉及的內容。責任感培養最適合小學生特點、最有實效的途徑和方法有哪些?如何通過責任感的培養促進學生發展?責任感培養如何與教育教學活動有效結合?這些需要我們潛心研究,不斷探索。
三、責任感培養的意義
通過研究,培養負責任的學生;通過研究,提高教師責任感的認識和責任感教育水平;通過研究積累資料,總結經驗,探索責任感培養的途徑、方法,提煉出學生責任感培養目標、載體、內容,為其他學校、其他地區開展責任感培養教育提供實踐借鑒和參考;在新的平臺上構建“以人為本”的學校管理理念,實現“讓每一位師生做真善美的人,讓校園成為真善美的家園”的辦學目標。
四、責任感培養的研究內容
從研究教師責任感和學生責任感的培養和強化兩個層面上來展開,每個層面又以責任感培養的情感域值(要不要負責、必須負責、自覺負責)和責任范圍(對己負責→對他人負責→對社會負責)作必要延伸,同時實踐多個維度的融合互動,探究師生不可或缺、互為影響的關系。
(一)小學生責任感培養的內容和預期目標體系的研究
如何將責任意識與學生的思維達成共識,引導其成為一個有責任心、敢于承擔責任的人,必須構建學生責任意識目標體系。設立《小學生責任感培養的內容和預期目標》,分別設立橫向、縱向責任目標體系。①橫向目標:將“小學生責任感培養”內容分成對自己的身心健康負責,對自己的學習負責、對自己的事情負責、對自己的集體負責、對自己的家庭負責、對社會負責五大板塊,分塊實施,整體組合。 ②縱向目標:針對學生不同的年齡和發展特點,根據小學生低中高三個年段特點,分別提出不同的目標要求,有目的、有重點、分階段地對其進行責任感教育,形成一個序列。
(二)培養小學生責任感的有效方法與途徑的研究
培養學生責任感的根本目的是為了讓學生具有可持續發展的能力,促進學生健康成長。可以從理論與實踐的結合上探討小學階段學生責任意識的形成及培養途徑、方法。
(1)在班級管理中培養小學生“角色”責任感的研究?!叭巳藶槲遥覟槿巳恕?,每一位學生在班級內都扮演著一定的“角色”,都有能為同學服務的機會。這樣真正落實了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干、人人有責負,能讓更多的學生承擔班級活動的各項責任,使學生得到鍛煉。圍繞班級責任教育具體目標,學生結合自我教育小目標,設計個人責任目標。
(2)在活動實踐(體驗)中培養小學生社會責任感的研究。開展豐富多彩的教育活動,充分發揮活動陶冶、激勵、感染、提示的功能,在活動中讓學生親身體驗,參與責任行動,養成責任意識,形成責任行為。①學校教學活動中滲透責任感教育,開設專門的責任講堂課,課程內容形式豐富,可圍繞責任開展主題研討活動,可邀請專家參與課堂舉辦講座等。②充分發揮大隊部的德育功能,開展各種形式的活動來探究學生責任感的培養。如開展主題活動培養責任感,圍繞“對自己的學習負責”,可開展“我和責任做朋友”等活動;圍繞“對自己的事情負責”,可開展“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等活動;圍繞“對自己的集體負責”,可開展“我愛班集體”等活動;圍繞“對自己的家庭負責”,可開展“我愛我家”等活動;圍繞“對社會負責”,可開展“我們的社區”等活動。③利用學校是寄宿制學校的特點,學生大部分時間在學校度過,開展“我是小小管理員”活動,讓學生對宿舍里的各種設施以及宿舍內務的整理形成管理的責任意識;開展“我是小當家”活動,讓學生在就餐過程以及結束后形成良好的當家責任意識,清理餐桌,打掃餐廳衛生,節約糧食。
(3)在課堂環境中培養小學生學習責任感的研究。強化課堂渠道,滲透責任意識,寓責任感教育于學科教學中。①在心理健康課中培養學生責任感。②在其他學科教學中培養學生責任感。挖掘教材因素,激發學習動機,培養學習責任感。端正學習態度,鞏固學習責任感。③在作業批改時巧妙運用微型評語培養學生責任感。
(三)農村小學生責任感教育的系列校本教材的設計與開發的研究
深入學生實際,了解學生責任感現狀,充分挖掘學校資源,有針對性地編寫出以責任感教育為中心的、系統的、人性化的校本教材。校本教材的設計與開發立足于責任感培養目標分解的“六點六會”:①以對自己的身心健康負責為根本點,學會健康生活的方式。②以對學習負責為基本點,學會求知。③以對做事負責為實踐點,學會自理。④以對集體負責為凝聚點,學會關心。⑤以對家庭負責為起始點,學會孝敬。⑥以對社會負責為制高點,學會報答。
參考文獻:
[1]吳停風.關于青少年社會責任感培養問題的反思[J].當代教育論壇,2006(20):51-53.
[2]陸士楨.給未來一份責任——中小學該如何抓好學生社會責任感教育[J].人民教育,2009(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