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娟娟
摘 要:議題式教學是一種以“學習者”為中心的教學方式,它在轉變傳統教學思維和激發學生課堂學習思維方面具有重要的影響與作用。文章主要從議題式教學的概念入手,簡單分析議題式教學的意義和優點,并從議題式教學設計中的“議題設置的原則、教學場景的布置、教學實踐的程序、教學效果的評價”等四個具體環節進行思想政治教學分析。
關鍵詞:思想政治;議題式教學;展望
中圖分類號:G633.41 文獻標識碼:A 收稿日期:2019-03-28 文章編號:1674-120X(2019)25-0080-02
與傳統的政治教育教學形式相比,議題式教學更具有直觀性,是“學習者中心”式的教學方式。本質上來說,議題式教學是一種基于真實議題、真實場景、真實學習而達到真實效果的教學方法。
一、議題式教學的含義與價值
議題式教學是幫助教師轉換教學思維和教學方式的重要渠道,也是開展中學思想政治教育素養培育的重要渠道之一。在中學思想政治課堂之上利用議題式教學方法有助于思想政治教學任務的完成,且在提高中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素養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和現實意義。討論問題之前,需要對議題式教學的概念有一個比較清晰的認知。筆者將議題式教學從以下四個方面進行理解。
第一,議題式教學這個概念來自學習共同體以及學習建構主義理論。因此在實際的應用與教學過程之中可以感受到議題式教學是一種共同參與式教學,是組織學習者參與的教學模式。換句話說,議題式教學類似于一種學習共同體,是將不同特點的學習者聚合在一起形成一種溝通、交換、互幫互助式的教學模式。這一點也是議題式教學與傳統教學方式最大的不同點,傳統教學大多都是單項式的教學,但是議題式教學是多向互動式的教學。
第二,從教學理念上看,議題式學習是一種平等、公開、多方參與式的教學,眾多學習者平等地處在開放式教室的作用下,對問題議題進行提出、討論和解決等。這種教育教學模式的背后所折射出來的是“師生平等、民主開放”的教育理念。在這種課堂之中,沒有等級界限,甚至沒有師生的概念,大家同樣作為學習者來進行交流,所有人的地位都是平等的,這種開放式的教學更能夠激發學生學習的自覺性和主動性。
第三,從具體的教學內容上看,議題式教學課堂一般多為針對某一組問題進行討論的過程,很多相關的信息會被廣泛地討論和涉及,其中不僅有課程課本中所涉及的知識和觀點,還有文件、其他閱讀書籍的內容,甚至是與人生的價值觀和價值判斷相關的東西。因此這種課堂之上的教學內容與傳統課堂教學相比是呈現一個擴大趨勢的,同時又有一個系統性的串聯,能夠幫助學習者更好地理解眾多知識之間的連接,有助于其把握教學重點和學習難點。
第四,從學習者培養和學習方面來看,不同于傳統教學中對教學知識的傳播,議題式教學中更多的是培養學習者的學習能力、思維能力以及團隊協作能力等。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不是單純學習相關的知識就能夠滿足社會需要,現在社會上對學生的要求更多地體現在學生學習能力以及學生專業素養等方面。學習不僅僅是知識的學習,還是學習能力的學習。議題式教學中很多討論的議題都是學習者自己提出的,因此在討論的時候更能夠調動學習者的思維,特別是鍛煉轉向思維能力。可以說議題式教學能夠將傳統教學中的單向思維向真實學習、多向思維方面轉變。這不僅有助于培養學習者的認知、思維能力,而且能通過問題、情景等具體教學場景的建構讓學習者在這個過程中獲得學習和思維能力的提升。
二、思想政治課議題式教學實操
(一)議題設置的原則
首先,生活化原則。所謂生活化原則就是在教學的時候盡量選擇那些與現實生活聯系比較密切的議題,最好能夠直接將現實生活中的具體案例引入具體的教學內容之中,這樣能夠快速吸引學生討論問題的注意力。比如,在對“做好就業與自主創業的準備”這個議題進行討論的時候,就可以將這個議題生活化,將議題與現實生活中所遇見的很多問題結合。無論是發生在自己身上的還是發生在自己身邊的都可以作為重要的討論材料來進行討論,這有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討論熱情。
其次,場景化原則。所謂場景化其實就是在議題討論的時候加入很多關于現實生活的想象。生活中有很多具體的場景,關于這些場景的想象正是議題式教學中非常重要的資源之一,有助于引導學生進行合理想象。
最后,結構化原則。結構化原則是指議題式教學中的議題一般都是結構化、系統化的問題組合。如“做好就業與自主創業的準備”這個議題,在討論的時候就會有很多相關的議題被大家所提及并討論,如“如何選擇合適的就業”“創業中需要關注的問題”“選擇就業還是創業”等,這些議題都是在一個系統中的,它們之間是一種結構化的關系。
(二)教學場景的布置
因為議題式教學開放性、平等性等方面的特點,在進行議題式教學場景布置的時候要考慮多人討論的方便性,因此一般都會選擇圓桌形、馬蹄形、橢圓形和長方形桌面來進行議題式教學課程的學習。當學習者出現在這樣一種教學場景中時,他們能夠從位置感受到平等,每個人都可以根據自己的理解來選擇議題進行討論,也可以遵從自己的內心提出新的討論議題,這種方式有利于學習者更加投入學習,更深層地對問題進行展開與討論,形成共同的思維交往與對話。
(三)教學實踐的程序
首先,進程設計。這是整個課堂開始前的第一步設計,也是議題式教學開展的核心環節。在設計思維之前要求教師對具體的課程教學內容、最終要達到的教學目標以及學生學習的具體情況都有所了解,并在考慮過這些因素之后進行具體的課堂設計工作。毫不夸張地說,進程設計的質量與水平直接關系到這堂課的質量與水平,教學中的亮點與走向基本上取決于前期的課堂設計工作。教師可以在順應教學原則的基礎之上,提前對課堂教學任務、教學目標以及具體的教學內容進行預設。比如,在對“做好就業與自主創業的準備”這節課進行設計的時候就可以從“場景設想、思維發聲、暢聊未來”三個模塊來進行教學,這三個教學模塊之間是層層遞進的關系,而且能夠達到學生討論議題并呈現共識的效果,符合教學安排和教學目標要求。
其次,場景預置。“做好就業與自主創業的準備”這個議題是關于未來工作的想象議題,因此在討論的時候最好選擇“工作面試”“創業中心”等多個場景來進行具體的教學活動。在相關的場景之中,參與者能夠調動緊張感,真正融入那個想象的環境之中,且更能夠引起學習者討論的積極性,讓他們更加聽從自己內心的聲音進行相關的討論工作。
再次,議題生成。在“做好就業與自主創業的準備”這個討論主題之中進行相關議題的設置工作,組織學習者進行分析討論,現場生成相關議題。比如,議題一“當前的就業形勢你有所了解嗎?為什么要選擇就業?就業對個人、對社會、對國家分別產生了什么影響?”;議題二“父母是否支持你的就業/創業選擇?你認為造成這種分歧的最重要原因是什么?如何解決這種分歧?”;議題三“就業/創業中我們應該做什么準備工作?我們應該從哪里獲得相關的信息與幫助?”等。這三個議題分別就“做好就業與自主創業的準備”這個問題進行討論,而且每個議題都不是一個單獨的問題,三個議題之間存在關聯性,組合起來正是“做好就業與自主創業的準備”這個主題的相關信息。通過對這三個議題的討論與分析,最終能夠形成一個比較完整的議題討論,也能夠保證思想政治議題式課堂教學的完整性。
最后,共識呈現。議題生成之后就進入了相關議題的討論工作,這個討論并不是無序討論,相反還是有一個討論時間、討論順序等方面限定的討論,可以選擇小組溝通的形式進行討論,也可以選擇自由辯論的形式進行討論,但是最終要形成一個共同的觀點在課堂上進行分享。這個結果或許是各個小組成員最后一致意見的形成,或許是某些小組成員的退讓之后得到的結果,但是在整個議題的討論過程中,相關的觀念都已經被充分表達出來,不同的觀點也促使學生們轉變自己的習慣性思維,從多個角度進行議題思考。這個過程不僅鍛煉了學生的思維能力,而且培養了學生的團隊協作能力以及集體意識的表達能力等。經過議題討論之后形成的議題共識,也就是“做好就業與自主創業的準備”這個教學主題的討論,能夠使得學生充分了解到就業與創業的相關信息,最終達到較好的教學效果,這正是議題共識呈現的重要意義。
(四)教學效果的評價
議題式教學的方式與傳統教學方式不同,在教學效果的評價方面也存在很大的差異,議題式教學評價更多的是采用過程性評價以及真實性評價。所謂“真實性評價”,是在某種特定的語脈中直接對人的行為舉止與作品進行評價的一種方法。過程性評價也就是在教學現場直接進行評價,主要是通過對課堂中的談論情況、發言人的思維與共識、交往與對話進行評價,這些都是來自教學現場的直接反饋信息。真實性評價要求教師根據這段時間學生學習情況的記錄來對具體的學習狀態進行分析,從教學過程中的記錄來推理出整個學習過程中的狀態,進而做出更加科學合理的教學效果評價。
三、議題式教學的展望
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發展素質教育,推進教育公平,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與傳統教學方法相比,議題式教學不僅僅是教學方法上的革新,更多的是“學習者中心”的回歸。但是當前議題式教學并沒有在一個很大的范圍內流行起來,它還是一個新的事物,存在很大的生長發展空間。因此,議題式教學在未來如何更好地應用于課堂教學之中還是很多教育工作者討論和關注的問題。就目前中學思想政治教育的“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和核心素養的培養導向”上看,議題式教學確實是一條適合中學思想政治學科教學的重要路徑。
參考文獻:
[1]朱開群.思想政治議題式教學探析[J].中學政治教學參考,2019(4):29-32.
[2]成 平.問題導向:中學生政治認同教育的重要策略[J]. 教學月刊(中學版),2016(5):3-6.
[3]李 嵐.基于思想政治課的政治認同教育內容構建[J].中學政治教學參考,2016(13):22-24.
[4]朱明光.關于活動型思想政治課程的思考[J].思想政治課教學,2016(4):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