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晨
摘 要:公立醫院是我國醫療體制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我國國民健康起著重要的作用。隨著醫療體制改革的不斷推進,現階段我國公立醫院也面臨著一定的財務風險。本文從內部控制框架制度出發,針對控制環境、風險評估、控制活動、信息溝通、內部監督五要素進行財務風險分析,提出解決策略,進而有效保證公立醫院的正常運營。
關鍵詞:內部控制框架 ?公立醫院 ?財務風險
一、基于內部控制框架的公立醫院財務風險
(一)控制環境
控制環境是公立醫院內部控制最重要的關鍵點,控制環境表現在多個方面,比如外部環境、內部環境,而對公立醫院財務風險影響最大的是內部環境。目前公立醫院領導人多數重臨床輕管理,財務風險意識不強,醫院的財務運營、投資、融資等工作,會因為決策失誤而產生較大風險。
(二)風險評估
風險評估是對公立醫院所面臨的環境進行評估,了解風險發生的可能性及風險大小。公立醫院所面臨的內部、外部環境比較復雜,其所使用的風險評估方法卻相對比較簡單,大多數單位也沒有建立相應的風險管控制度及應對機制。
(三)控制活動
控制活動是指公立醫院采取何種方法對財務風險進行控制。目前醫院內部控制的實踐尚處于探索階段,對內部控制的完整性、合理性及有效性缺乏一個操作性強的標準體系,內控制度也僅僅散見于醫院的相關文件中,其職責劃分、獎懲標準不明確,影響了執行的效果。內部控制制度重在執行,管理層對內部控制重視不夠,加上執行人員業務素質不高,造成內控制度執行不力,遇到具體問題時隨意處理,流于形式,加大了醫院財務風險。
(四)信息與溝通
信息與溝通是獲取有效數據的必要手段,醫院內部控制體系的建立健全依賴于信息的發展。目前醫院人、財、物各資源管理平臺信息建設模塊化、孤島化,數據分散,統計口徑不一致,難以交互使用分析,導致領導層無法及時、準確地依據有效信息做出精確的決策,給醫院的經濟運行帶來了風險。
(五)內部監督
內部監督是醫院依法治理的重要保障,是防控廉政風險的有效手段,公立醫院要嚴格執行國家法律法規、政策、規章制度,各項業務活動要依法依規進行,提高資金的使用效率,確保國有資產安全,促進醫改政策落實到位。
二、基于內部控制框架的公立醫院財務風險防范策略
(一)控制環境策略
控制環境的重點是內部環境,內控建設必須由領導牽頭,全員參與,單位負責人對本單位內部控制的建立健全和有效實施負責,設置內部控制職能部門,建立內部控制體系,組織實施。梳理業務流程,明確業務環節,確定風險點,選擇風險應對策略,建立健全內部管理制度并督促執行。
(二)風險評估策略
公立醫院在進行財務決策時,要充分運用經驗、計算機網絡、統計等專業知識,綜合進行風險評估,提高決策的正確性。要根據風險評估的結果制定相應有效的策略,運用于實踐中,防止財務風險的發生。
(三)控制活動策略
公立醫院應當按有關規定,從單位層面及業務層面構建內部控制體系。單位層面包括:重大決策議事機制、關鍵崗位輪崗制、分級授權等;業務層面主要是對預算、收支、采購、資產、建設項目、合同業務進行流程梳理,查找關鍵環節和風險點,建立控制措施,從而完善公立醫院的財務核算和風險管理,提高財務控制結果的有效性。
(四)信息與溝通策略
加強醫院信息化建設,對信息系統進行歸口管理,將經濟活動及其內部控制流程嵌入到單位信息系統中,通過不同權限的設置來管控各項業務的開展,減少或消除人為操縱因素。相關人員進行有效溝通反饋,為及時調整工作、調整經營方針等提供真實的財務信息與資訊,有效防范財務風險的發生。
(五)內部監督策略
加強公立醫院內部監督管理,主要是加強內審工作,對權利集中的建設項目、政府采購、合同招標、科研經費支出等重點領域,開展全方位、全過程的監督檢查和評價工作。找出醫院潛在的風險,有針對性地提出改進措施,及時糾正控制運行過程中出現的偏差,確保醫院經濟活動合法合規,資產安全和使用有效,財務信息真實完整,推動公立醫院依法治理。
參考文獻:
[1]徐磊.基于內部控制框架的公立醫院財務風險分析[J].中國市場.2018(34):18.
[2]時艷麗,陳志忠.基于財務風險導向的公立醫院內部控制框架研究[J].中國管理信息化.2018(16):2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