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時代的進步和經濟的發展,我國社會主義市場體系中的各項經濟制度與法規逐漸健全,從而使得各市場參與主體的行為有法可依。而公司股東作為企業運營的決策者和企業發展的投資者,企業各界需要更好地保護公司股東的權利和利益。公司在遭受重大變故而申請破產清算時,公司內部可能會出現解決股東權益與優先保障債權人利益之間的矛盾和沖突,在這時如何突破股東所遭遇的困境已經成為了企業界和法律界共同關注的問題。本文旨在分析股東權利保護陷入困境原因并提出在破產清算程序中股東權利保護要點和有效途徑。
關鍵詞:破產;清算;股東;權利;保護
中圖分類號:D922.291.91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2095-4379-(2019)26-0239-02
作者簡介:王姣(1985-),女,漢族,湖南永州人,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馬克思法理學。
股東是市場經濟的產物,他們作為股份制企業中的出資人以其所出納的股份份額享有對于所投資公司的部分收益。除去收益權之外,各位股東還可以對所投資的企業享受關于公司重大事務的決策權和選擇公司主要負責人、管理人等重要權利。按照投資主體不同,股東可分為機構股東和個人股東,機構股東主要指各種性質和類型的營利組織(法人)或非營利組織(法人),而個人股東指的是具有一定經濟實力的自然人。無論是機構股東還是個人股東,他們在所投資的企業中的相互關系在法律上是平等的,其行使權利基本上都在按照同股同權的原則來進行,所以其在公司中的地位沒有大小之分。股東的存在能夠以自己所出納的資金為企業的發展注入活力,并且在宏觀層面不斷推動資源的優化配置,這樣既可以加速貨幣的流動速度也可以促進各行業經濟產生強有力的聯系,最終促進經濟的飛速發展。但是出現因企業經營不善或其他原因所導致地企業的破產清算程序啟動時,股東的權利卻常常處于被忽略的困境,因此,如何破除此困境從而充分保護股東的權利和利益已經成為社會各界共同關注的問題。本文就從分析此困境出發進而提出保護股東權利的要點和有效途徑。
(一)股東的共益權所面臨的挑戰
股東作為企業的投資者和注資者,企業運營的好壞直接影響著股東的收益,所以法律賦予股東共益權可以使股東在保護企業利益同時也可以兼顧保護自身投資收益權利來行使管理公司或決定公司重大事項的權利。法律所賦予的股東共益權包括,股東可依照自己所持有的出資比例來對公司事務進行質詢權和對于公司財務等重要材料實行查閱權;股東還可針對公司的未來發展進行批評建議以及對于董事會決議的確認進行無效請求的權利;最后股東還可以針對公司的合并和解散的合法性提出確認和司法訴訟的權利。但是在企業啟動破產清算程序的過程中,公司已經停止了日常的運營行為,也就是說股東兼顧企業利益來行使管理公司和決定公司重大事項的權利已經喪失,股東也無法行使確定公司重要負責人等重要權利,這樣就會導致股東的共益權面臨被自然剝奪的挑戰。
(二)股東的自益權所面臨的挑戰
股東的投資行為在本質上是一種自我追逐經濟利益的行為,所以股東在進行企業投資之后就會自然形成按照自己的出資份額和比例來享受公司經營業務所產生的收益的權利。自益權的存在能夠讓股東以保護自身的投資收益出發兼顧保護企業的發展利益。自益權不僅可以用于對于公司收益的分紅,還可以使股東按照企業章程和相關法律的規定來進行轉讓股權的權利,同時股東還具備優先享受公司股份的購買權,最后還可以享受公司在進行完破產清算程序之后所剩余的部分財產權利。在進行破產清算程序的現實實踐中,由于部分股東在沒有得到股東大會重新分配利潤決議通過的前提下申請得到清算之后部分財產的權利是出于對于自我經濟利益保護的目的而進行的,所以人民法院是對于這部分股東的權利訴訟是不被支持的。另外,公司在進行破產清算的過程中往往伴隨著巨大的債務問題,所以公司在進行破產清算后往往沒有剩余利潤可供股東分配。就股東所擁有的股權和股票而言,即使在破產清算的過程中沒有得到債務問題的侵蝕,股東對進行拋售和出讓也會碰到無人理會的情況。綜上所述,股東的自益權在企業破產清算的過程中存在一定的限制,也同時面臨著來自債權人的挑戰。
(三)股東遭受公司經營者的挑戰
股東享有確定公司主要經營負責人的重要權利,而公司負責人和管理者負責執行股東或股東會議所形成的企業重大決策。但是在進行日常的經營各活動中,公司的主要經營和管理者將更多的經營風險轉移到股東身上,這就導致了在進行破產結算的過程中股東及股東會議作為企業內部的人員和機構在承擔較大的自益權損失的同時,還進一步承擔了公司管理者在進行日常經營過程中所產生的巨大經營風險。此外,由于部門公司管理者的信用缺失、不作為等問題,在進行破產清算的程序中過分逃避債權人的債務并拖欠一線工人的工作,這樣極大地影響了股東和其他利益主體之間的受益平衡,同時也對社會信用體系的建設提出了一定的挑戰。
(一)我國的法律制度還不夠完善
相比于西方關于市場主體和破產清算等法律法規的完善程度來說,我國的相關法律法規建設還不夠健全,我國現存的破產法在性質上仍處于程序法的地位,這就導致了在破產法在實際運用的過程中過分地強調了程序的意義而對于破產法在保護各利益主體的實際權益方面仍存在著很多的不足,比如如何處理好債權人和債務人之間的關系、債權人與股東之間的關系、公司管理者與股東之間的關系、公司管理者與一線工人的關系等。只有明晰諸多角色的法律關系能夠在下一步的立法工作中明確各方的行為準則和禁止事項。
(二)破產清算程序中的作用對象不明確
破產清算程序一旦啟動,企業已經成為了名存實亡的客體。那么股東對于公司業務的決策權、質詢權等共益權就會失去了明確的作用對象。股東既不能對于債權人行使共益權,也不能對于公司主要經營和管理者進行共益權的行使,這樣就會容易使股東所享受的共益權也會隨著破產清算程序的開展而消亡。
(一)完善相關法律法規
具有對于各方主體的權責界定清晰的法律法規是企業進行破產清算環節的第一步。所以相關部門要善于總結企業在進行破產清算環節中所遇到的問題,然后充分考慮自己的立法宗旨和立法精神,將破產法由一部只注重程序正義的法律轉變為既重視程序正義也要重視事實正義的法律。最后還要在法律制定的過程中設立股東權益進行充分保護的具體條款。
(二)幫助股東尋求法律援助
有效的法律援助可以幫助當事人快速地解決問題。在進行破產清算的過程中,股東覺得自己的權益受到侵害時,國家相關部門應積極對于展開法律援助。股東也可以及時向國家相關部門提起司法救助,最終利用法律的力量來應對經營管理者所造成的經營風險。此外,股東還可以針對經營管理者在破產清算程序中的職責請求法律的確認,這樣才能夠最大限度的保護股東的經濟利益。
(三)明確債權人和股東之間的利益關系
在進行破產清算相關程序的改革過程中,一定要明確債權人和股東之間的利益關系,相關部門不能僅憑債權人在要求清償方面居于弱勢地位就可以自然無視股東的合法權益。此外,還要在破產清算程序中安排好債權人與股東之間的受償次序和受償范圍,避免因為利益規定范圍不清晰所導致的經濟糾紛。
在破產清算程序中股東的共益權和自益權受到了嚴重的挑戰,此外股東還會受到來自經營管理者所帶來的巨大的經營風險挑戰。這是由于我國的法律制度還不夠完善、破產清算程序中的作用對象不明確、破產清算程序缺乏規范等原因所導致的。所以相關部門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幫助股東尋求法律援助,最終明確債權人和股東之間的利益關系,這樣才能對于股東的權益進行全面的保護。
[ 參 考 文 獻 ]
[1]楊志壯.公司股東權利保護的衡平方法[J].齊魯學刊,2016(1):99-108.
[2]蔡朦.論股東在公司破產清算中的權利[J].職工法律天地,2017(14):144.
[3]劉玉新.公司破產清算中追究出資瑕疵股東對債權人民事責任的制度選擇[J].決策與信息(下旬刊),2016(8):231-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