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麗明
【摘要】教育的核心內容就是加強對學生能力的培養,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注重培養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不斷培養初中生的問題意識。在現階段的教學過程中,學生還是在被動地接受知識,教師還在一味地使用填鴨式的教學模式,導致學生缺乏問題意識。文章就初中生物教學問題意識的培養進行了深入研究。
【關鍵詞】初中生物;課堂教學;問題意識
現階段,大部分初中生都缺乏問題意識,這與傳統的教學模式是分不開的。教師在傳統教學模式中起著主導作用,尤其是在初中生物課堂上,教師忽視對學生問題意識的培養,重知識輕能力已經成為現階段普遍存在的問題。傳統的教學模式是讓學生對知識進行機械式記憶,并沒有做到對知識進行靈活掌握,這使學生的思維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限制。
一、培養學生問題意識的意義
問題意識是指學生能夠在學習過程中進行獨立思考,能夠對學科中的知識做到認真探究,從而根據學科中的知識提出相關的問題。因此,生物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應該只注重對學生能力的培養,更要注重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從而促進初中生全面發展。學生的問題意識不僅能夠使學生的思維能力得到充分的發揮,而且有利于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問題意識是思維的動力和源泉,創新意識得益于問題思維的發展,對學生的發展與進步有著重要的影響[1]。問題意識不是與生俱來的,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進行積極的引導,逐步培養,激發學生的思維動力。隨著新課程的不斷改革,問題意識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并逐漸滲到學科的教學目標當中。初中生物教師結合自己的教學經驗,在初中生物課堂上加強對初中生問題意識的培養,不僅有利于喚醒學生的創新思維,而且能夠在一定程度上磨礪學生的創新意志,實現知識、能力與素質的相互滲透、相互補充,可以使教學質量得到有效的提升。
二、培養學生問題意識的前提是融洽師生關系,活躍課堂氛圍
課堂是教師教學的舞臺。在傳統的教學中,學生處于被動地位,教師使用“填鴨式”教學模式,不能從根本上調動學生學習生物這門學科的積極性。因此,學生在潛意識里認為教師說的永遠是對的,不敢有任何質疑,久而久之學生就失去了提問的能力;再加上一部分教師不屑于回答學生提出的問題,在一定程度上也使學生喪失了提問題的自信心。這樣就會導致學生和教師的心理距離越拉越大,使得學生在課堂上遇到問題不敢問教師,不利于學生問題意識的形成[2]。
培養學生問題意識的前提就是融洽師生關系,活躍課堂氛圍。首先,教師應該放下架子,去試著和學生交朋友,從而創設一種寬松和諧的教學環境,深入了解學生內心的想法,注重保護學生的自尊心,鼓勵他們大膽地對教師的問題進行質疑,形成敢于挑戰權威的意識,形成敢想、敢問、敢說、敢做的心理品質,養成良好的提問習慣。其次,生物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當中應該對學生提出的問題進行仔細聆聽,對學生提出的問題耐心地進行指導。如果學生在課堂當中提出的問題比較簡單,教師要做到不挖苦、不嘲笑學生,應該挖掘問題中的優點去表揚學生,增強學生提問的自信心,保護學生的自尊心,從而建立一種融洽的師生關系,使生物課堂變得活躍起來,使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
三、培養學生問題意識的基礎就是加強基礎知識的學習與基本技能的訓練
學生的認知結構中必須有適量的基礎知識才能夠對新的知識產生好奇心。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掌握一定量的知識,才能更好地培養問題意識。因此,初中生物教師在教學過程當中應該注重學生對基礎知識的學習與掌握,要積極地鼓勵學生廣泛閱讀,擴大自己的信息量[3]。生物基本技能的訓練不僅是生物教學的一項重要任務,而且是培養學生問題意識的有效途徑。
例如,生物教師可以通過指導學生觀察菜豆子的結構示意圖,使學生的觀察能力得到有效的提高。生物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指導學生合理地進行光合作用的實驗,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使學生發現很多用原有知識無法解決的問題。比如,生物教師在指導學生進行光合作用產物的實驗中,可以引導學生提出不明白的問題,例如為什么要對葉片進行光合處理?這樣做有什么好處?等等,讓學生將本次實驗產生的疑惑都能夠說出來。這樣不僅能夠提高教學效率,而且能夠讓學生對課堂上的知識進行更深入的理解,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相反,學生如果沒有對基礎知識進行有效的了解,不具備相關的基本技能,就不利于培養問題意識。
四、培養問題意識的保證是改革教學方法,精心設計問題情境
學生問題意識的培養不僅依賴于扎實的基礎知識和適宜的外部環境,而且依賴于教師高超的教學技能。生物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創設多種問題情境,引發學生對問題認知的沖突,誘發學生的問題意識。
(一)利用多媒體創設問題情境
計算機的廣泛應用為人們的生活提供了很大的方便。因此,生物教師可以在教學中充分利用多媒體技術,在課前搜集相關的視頻與圖片等,讓學生對教學內容進行更直觀的理解。例如,生物教師在探究魚鰭在游泳中的作用實驗時,就可以借助多媒體來表現池塘中游來游去的魚,讓學生通過觀察魚游泳的過程來探究魚鰭在魚游泳時起到什么作用。
(二)通過實驗創設問題情境
生物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生物教學過程中會涉及大量的觀察實驗與探究實驗。因此,生物教師應該充分利用實驗的有趣過程來激發學生對生物這門學科的學習興趣。在學生動手的過程中,教師要對學生進行積極的引導,讓學生能夠自主地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進而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4]。例如,生物教師在指導學生進行植物呼吸作用實驗的時候,讓學生對實驗過程中的不同現象進行對比,并在觀察實驗的基礎上提出相關的問題:兩個瓶中的細木條的火焰為什么會發生變化?在瓶中放入澄清的石灰水的作用是什么?澄清石灰水可以驗證瓶中是什么氣體嗎?
五、結束語
問題意識不是短時間就能夠養成的,而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要想切實增強初中生的問題意識,就需要通過多方面的途徑來對其進行培養。新課改的不斷實施,進一步推動了學生問題意識的培養。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僅要尊重學生的人格,而且要開展培養初中生問題意識的教學活動。教師也要不斷提升自己,培養良好的探究品質,不斷提升初中生發現問題、探究問題的能力。這樣才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把問題意識的培養落到實處,從而使學生的質疑能力得到有效的提高,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歐愛燕.善用初中生物教材 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J].福建教育學院學報,2017,18(09):79-81.
[2]丁路明,唐秀梅.運用問題式教學法 增效初中生物課堂[J].中學生物教學,2017(10):14-15.
[3]李露紅.初中生物教學中培養學生問題意識的策略[J].中學生物教學,2016(18):10-11.
[4]張春貴.初中生物教學中學生疑問意識的培養[J].生物技術世界,2015(05):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