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瑞君
摘 要 新課程教學理念對于高中政治課程有了新的認識和定位,把政治教學視為一門始終貫穿學生生長過程的身心教育課程,其核心理念主要是以學生為本,注重結合學科的特點,從而全面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為學生的終身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要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提高學生素質,將新課標理念貫穿整個教學過程,就要在高中政治教學過程中調整原有授課模式,發展與新理念相適應的教學策略,構建符合新理念的高效課堂。在觀察和調研基礎上,作者分析了當前高中政治課堂中的教學策略問題所在,對教學策略改進做了初步探討,嘗試性地提出了適應新課程理念的高中政治教學策略,對促進高中政治教學有著一定的理論意義。
關鍵詞 新課程 理念 策略
中圖分類號:G424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j.cnki.kjdks.2019.07.064
Exploration?of?Political?Teaching?Strategies?in?Senior
High?Schools?under?the?New?Curriculum?Concept
WANG?Ruijun
(Gansu?Wuwei?No.?6?Middle?School,?Wuwei,?Gansu?733000)
Abstract The?new?curriculum?teaching?concept?has?a?new?understanding?and?orientation?for?the?high?school?political?curriculum.?It?regards?political?teaching?as?a?physical?and?mental?education?curriculum?throughout?the?growth?process?of?students.?Its?core?idea?is?mainly?student-oriented,?focusing?on?combining?the?characteristics?of?the?subject,?so?as?to?comprehensively?improve?students'?scientific?literacy?and?lay?a?good?foundation?for?students'?lifelong?learning.?In?order?to?promote?students'?all-round?development,?improve?their?quality?and?run?the?new?curriculum?concept?through?the?whole?teaching?process,?it?is?necessary?to?adjust?the?original?teaching?mode?in?the?political?teaching?process?of?high?school,?develop?the?teaching?strategies?corresponding?to?the?new?concept,?and?construct?an?efficient?classroom?in?line?with?the?new?concept.?On?the?basis?of?observation?and?investigation,?the?author?analyses?the?problems?of?teaching?strategies?in?high?school?politics?class,?makes?a?preliminary?discussion?on?the?improvement?of?teaching?strategies,?and?tentatively?puts?forward?high?school?politics?teaching?strategies?adapted?to?the?new?curriculum?concept,?which?has?certain?theoretical?significance?for?promoting?high?school?politics?teaching.
Keywords the?new?curriculum;?concept;?strategy
新課程教學理念對于高中政治課程有了新的認識和定位,把政治教學視為一門始終貫穿學生生長過程的身心教育課程,其核心理念主要是以學生為本,注重結合學科的特點,從而全面地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為學生的終身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新課標對學生提出了要求,要求學生能夠在實踐中不斷的提高自己的能力,邊學習邊反思,逐漸形成一套屬于自己的學習方式,從而提高自身的學習能力。想要改變原有的政治教學模式,就需要學生積極主動參與進來,通過交流來提高學生的合作能力,引導學生有正確的學習方向,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要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提高學生素質,將新課標理念貫穿整個教學過程,就要在高中政治教學過程中調整原有授課模式,發展與新理念相適應的教學策略,構建符合新理念的高效課堂,能夠使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掌握必要的知識,減輕學生負擔。高中政治是對學生思想各方面進行引導和正確導向的學科,是讓學生對社會和世界形成正確和客觀認知的綜合學科,通過學習哲學、經濟學、馬克思主義哲學等理論基礎知識,讓學生形成社會主義正確的人生觀和世界觀。在不斷的探索中,我國的教育界不斷發現問題進行改正,提出新的思想和教學目的,形成了不斷完善的政治教學方法,新課程就是為這種方法提供了新的指導和方向。
1?高中政治教學當前存在的策略問題
(1)形式單一,模式呆板。在傳統的政治課堂教學中,教學模式比較固定呆板,絕大多數情況下,教師在講臺上播放機似的向學生灌輸知識,學生安靜地在下面聽講,缺乏互動,很難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也就不能完全發揮其主動性。在定制教學目標的時候,很容易忽略學生的全面發展,沒有將“提升學習能力”的課程新理念貫穿于教學活動。這種形式單一、模式固定呆板的教學方式沒有發揮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反倒抑制了學生積極性的發揮,致使不能有效提升學生的的政治素養和學習能力。還有一些老師在課堂教學時,仍然是機械地依照課本內容,像復讀機一樣的進行“播報”教學。高中政治課本屬于紙質書籍,與瞬息萬變的政治局勢和轉瞬即逝的經濟生活很容易脫節,具有一定的滯后性,如果一味照搬照抄書本,不能充分結合當下的時政熱點與時俱進,不僅讓學生學到了過時的東西,還不利于學生將知識與實際結合,不利于學生的能力培養和開發,對學生步入社會后的行為狀態產生不利影響。“照本宣科”的教學方法培養出來的學生,只能機械的學習、應付考試,根本不能激發學生的主體作用和提升素質與能力。
(2)強調理論、缺乏實踐。理論性較高是政治課程的學科特點,這就導致教師在授課過程中理論講授過多,課堂實踐缺乏。政治知識具有一定的枯燥性,在生澀難懂的同時還缺乏趣味性,教師的教學經常缺乏與實際的結合和相應的知識背景和拓展知識的延伸,導致政治課堂教學內容的枯燥和生澀,課堂氣氛不活躍,學生思維停滯,不利于學生對知識的靈活掌握和變通,更不利于知識在實踐中的應用。理論與實踐充分結合在一起,通過實踐來檢驗所學的理論知識,在高中政治課的教學中,有的講師只會一味的給學生灌輸政治理論知識,而忽視了實踐的重要性。這種情況就導致了學生雖然理論知識得到了提高,但是在實踐運用這一塊卻很茫然。如果沒有了實踐教學,學生將沒有辦法把所學的理論知識與實踐相結合,也無法達到素質教育的目的。
(3)缺乏趣味性較強的教學策略。目前的高中生大多是2000年后出生的,他們的思想比較活躍,人格相對獨立,相對于前幾代人,他們對課堂教學更有自己明確的期望和要求,希望在學習深奧理論同時,必須伴有電子游戲般的過程樂趣,從以往的學習中我們可以看到政治教學的過程非常的枯燥,由于教師的教學方式比較單一,在教學側率上也沒有創新,沒有辦法激發學生的興趣。政治學科有理論多,知識點廣泛的特性,很多老師沒有辦法把這兩點融合到一起,學生提不起興趣,很多學生開始出現了排斥的心里,這種情況嚴重影響了學生的學習效率。
(4)缺乏高效的學習策略指導。對于政治這門課程,很多人都有固有的認知,覺得不存在什么學習難度,就是死記硬背知識點,達到學科掌握的要求就行,其實并非如此,高中政治教學內容具有一定的難度,需要學生具備一定的抽象思維能力,但是在很多情況下,學生對某些知識點難以理解,教師的教學方法缺乏創新和對實際的結合,為了應付高考,很多教師會為學生劃定考試范圍和考試重點,以及考試的高頻考點,然后讓學生在理解不到位的情況下對知識進行死記硬背,讓學生將這些知識以填充的方式塞到記憶里,結果就是,學生對知識反復記憶,浪費時間和精力,影響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對學習的積極性也隨之下降。在政治課的學習方法上,任課老師也很少會指導學生合適的學習技巧。在新課標的背景下,現代教學對于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時代也對當代青年提出了更高的標準,這就需要老師在授課期間指導學生掌握一些學習方法和技巧,從而提升學習效果。
2?新課程背景下高中政治教學策略
(1)提升課堂自由空間,打破呆板格局。前文我們提到在以往的政治教學中,教師經常利用定義對所學知識進行講解,定義的咬文嚼字式的解釋和生硬的背誦并不能讓學生對政治知識產生興趣,也不能達到對知識的理解,反而讓學生在沉重的壓力下感受到學習的迷茫和困難,因此教師首先要為學生營造輕松的課堂氛圍,其次要改變陳舊的教學模式,突破創新,轉變課堂教學方式。要提升課堂的自由空間,就要首先將課堂交到學生手中,讓學生自主主導課堂的學習,這個自主并不是沒有規則,放縱自流的自主,而是在教師有組織的引導下的自由,讓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自主完成對知識的理解和學習,通過探究學習,討論學習,小組合作學習等讓學生通過自己的理解形成對知識的認知。教師要在學生自主學習完成后幫助學生查漏補缺,并根據高中政治教學內容對學生得到學習成果進行總結,并在與學生的交流中形成學生的二次消化吸收。同時交流溝通的課堂形式也能極大地解放學生地思想,減輕傳統課堂的上課負擔,讓學生的思維能夠更加活躍,更加自由。
(2)創設課堂情境,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學生學習的熱情和積極性并不是天生的,是需要教師的引導和開發的,因此教師在一門課程中扮演的角色十分重要。學生作為課堂學習的主體,其主動性很容易受到課堂氛圍的影響,教師要積極穿鑿良好的課堂情境,通過多種課堂形式,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求知欲。課堂的教學情境有多種方式,有討論式的教學模式、互動式的教學模式、游戲教學、案例教學、實踐教學等多種模式的教學情境,這些情境能讓學生充分感受到課堂的新鮮感,調動學生學習的熱情和積極性,并且能過夠讓學生在不同的教學情境種感受到不同的學習情緒。學生對政治學習的排斥性就會隨著課堂情境吸引力的加大而減少,當學生的抵觸情緒漸漸下去時,就意味著學生對學習知識的接受程度在提高,在這種積極的狀態下,學生對知識的接受能力會提高,接受知識的積極性會提高;并且隨著課堂趣味性的增加,學生也會對所學知識產生興趣,產生求知欲望。
(3)教學與實踐相結合,讓學生感受知識的實用性。在新課程的指導下,高中政治的目的越來越偏向知道生活和實踐,引導學生正確生活和學習,正確看待生活中遇到的困境和逆境。因此教師的教學要注重學習與實踐的相結合,要在教學過程中增加實踐的環節和以實踐為基礎的教學,讓學生在實用性的驅使下進行學習,這樣能增加學生的學習動力,讓學生在更加扎實和務實的思想帶領下領悟學習的真諦。實踐教學法,還能加深學生對知識的學習,形成學生的理解記憶和動作記憶,這是知識學習法種兩種比較科學的學習方法,能讓學生在理解和實踐的基礎上進行學習,有助于知識的加工和內化。
參考文獻
[1] 魏志紅.簡練教學法能有效提高思想政治教學成績[J].中國校外教育,2016(33).
[2] 周冰濤.優化思想政治教學中的課堂提問[J].基礎教育研究,2016(24).
[3] 翦彬.新課程改革背景下思想政治教學方法的創新[J].西部素質教育,2017(0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