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映梅
【內容摘要】進入21世紀以來,國家越來越重視基礎教育的建設,全民受教育程度不斷加深,教育部也對學生的課程進行不斷的整改,不斷深化教育改革,提高學習效率。初中課堂進行動態生成式教學是導入課題,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關鍵手段之一,也是新課改重點改革之一。基于此,本文主要從初中數學課堂教學的現狀進行了分析,提出了一些關于初中數學動態式教學的教學策略,并分析了進行數學動態教學的意義。
【關鍵詞】初中數學? 課堂? 動態生成式教學
一、現今初中數學課堂教學的現狀
數學課對很多同學來說都是一個噩夢,數學是一個非常抽象的學課,它需要學生豐富的邏輯分析能力,和空間想象能力。在數學課堂上需要學生們高度的注意力,一不小心走個神,就會跟不上老師的節奏,但是大部分的學生沒辦法高度集中注意力,無法跟上老師的節奏。初三的數學課程是對初一初二教學內容的總復習,學習的內容多,數量大,學習起來比較困難。
如果老師沒有采取正確的方式進行教學,就會造成學生們對數學的不耐煩,產生厭惡情緒。在目前的數學教學的課堂之中,因為受到應試教育體制的影響,大部分的數學老師還是采用注入式的教學,不能利用現有的資源進行課堂的靈活教學,培養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所以,為了幫助學生增強對數學的興趣,提高數學的成績,我們應該改革老舊的教學模式,進行動態生成式的教學,幫助學生了解數學,產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二、初中數學課堂動態式教學的教學策略
1.我們進行初中數學課堂動態生成式教學的基礎條件就是要用心的準備教學用的課件和例題。在進行數學教學時,不要脫離初三的課本,要依據課本來學習,初中的那些課本都是教育專家們精心的安排的,適合初三學生學習的思維和學習步伐,老師們一定要仔細的研究數學書中的例題的特點,針對這些特點進行動態生成式的數學教學。
2.增加互動環節,增加同學與老師的交流。老師與同學的交流是學生學習好數學的重要條件。對于數學每個學生的掌握情況不同,有的學生掌握的情況好,而有的學生掌握的情況就差強人意。所以,老師就要掌握每個同學的學習進度,給予同學有效的幫助。另一方面,老師與同學的交流也要體現在課堂上的交流,學生對存在疑惑的知識點要及時提出,老師及時給予解答,這樣可以幫助學生減少對數學的恐懼,幫助學生產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
3.教學的例題要貼近生活,結合生活的實際。學習的最重要的目的就是要運用于生活,所以在初三數學的學習過程中要結合實際進行學習。在數學中有許多是與我們的實際生活相關的,那些數學的題目正是來源于生活,所以,老師們要產生一個結合實際生活的教學意識,才能全面的完成課堂動態式教學。
4.增加學生的動手操作環節。進行情境創設教學。數學是一個非常抽象的學課,它需要學生豐富的邏輯分析能力,和空間想象能力。對于學習初三數學中立體幾何的學生來說,可能會產生一些困難,有的學生缺乏空間想象能力,想象能力不足就要實際動手操作來彌補不足,如果有一些學生對立體圖形了解不是透徹,可以自己制作一些立體圖形來幫助了解。這樣可以幫助學生更好的了解立體圖形的結構,了解它的性質。如果學生在做題時遇到看不明白的題目,我們可以找一些同學模擬這些情境,根據題目要求,同學們扮演適當的角色,這樣既可以幫助學生們了解題目,解決問題,也可以促進同學間的了解,增進友誼。
三、初中數學課堂進行動態生成教學的意義
初三的學生正處在人生中的重要一個跨越點,是一個重要的學習時期,它決定你能否上一個好的高中,能否考上好的大學,找到好的工作。所以孩子的教育是我們現代人們需要認真重視起來,想要一個中華民族發展起來、強大起來,身為中華民族的我們就需要強大起來,教育強大就意味著國家未來強大,重視孩子的教育,是我們必須要做的事。而在整個受教育的學習生涯中,數學是很多孩子的噩夢,其實如果你了解數學,你會發現數學沒有那么難。如果你能幫助孩子產生學習數學的興趣,那樣孩子們學習數學就會事半功倍,在老師們建立的動態生成式數學教學中,可以幫助孩子最大程度的學習數學。學習數學,在某一方面學習的是運用數學語言,進行有序表達的過程,不僅語文科目需要語言進行表達,同時數學科目需要。初三數學對一些學生來說有些困難,但是經過老師的培養引導,效果可以明顯改善。在課堂上建立起動態式數學教學,不僅學生在數學科目中受益,老師們也可以在學習課堂中與學生拉近距離,有效的幫助學生提高學習成績。老師們進行動態生成式數學教學,它不僅會對數學的成績提高有所幫助,它也會對你的思維進行引導,為你未來的生活提供思維指引,幫助你更好的面對未來的生活。
總結
在初三數學課堂動態生成式教學過程中,老師要善于尋找孩子們感興趣的切入點,進行有針對性的教學,進行動態生成式數學教學,運用現代教學媒體,拓展情景內容。不可否認,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數學教學要與生活緊密相關,從學生的知識面出發,幫助學生高效的學習。老師們要做的就是建立動態生成式教學幫助學生產生學習的興趣,提高學習的成績,為以后的人生發展建立基礎。
【參考文獻】
[1] 張菁賢. 初中數學專家教師與新手教師課堂提問的比較研究[J]. 重慶師范大學,2013(9):34-56.
[2] 王煉. 基于新課程的初中數學課堂特征的案例研究[J]. 重慶師范大學,2012 (4):90-100.
(作者單位:廣東省惠州市博羅縣園洲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