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蕊

在2018年亞運會上,一名女子攀巖比賽的選手吸引了我的注意,經過了給學生家長的電話求證,這名運動員正是本人執教過程中三年前畢業的學生。筆者不由感嘆,在之前的執教過程中,這名同學在初中三年的學習環節,不得不說這名瘦瘦高高、長手長腳的同時在學習方面屬實不盡如人意。尤其是在整個初中學習階段,雖然付出了很多努力,但是在學習方面的效果仍舊十分卑微,不僅其父母壓力很大作為老師耶對其未來的升學考試也十分擔憂,與此同時大量努力卻不見成效也使得該名同學越發的失去了對文化課的學習興趣,尤其是到了初三階段,多次的模擬考試令我們不得不正視一個事實,就是單純憑借她的成績是很難考取任何一所中學的了。由此,為了在根本上幫助學生順利中考,父母和我們老師協商后,也認識到了孩子在學習方面天賦的不足,就選擇了另辟蹊徑,希望通過體育的方式來幫助這名學生獲得中考環節的優勢,于是,在中考階段,她的父母并沒有選擇幫助她前往一所普通的高中,而是幫助她走進了一所以體育項目所文明的技術中學,由此,才在三年后的亞運比賽上看到她熠熠生輝,練習體育過程中的苦澀想必只有她自己了解,但是好在她的努力沒有白費,不僅向原來看不起她的人也向她的父母證明了她的優秀,并逐漸成為了我國攀巖運動歷史上一顆冉冉升起的新星。
根據多年的教育經驗,我們不得不承認,在現如今的教育環節,大部分孩子在學習能力上都或多或少存在一定的差異,這種差異就致使教師必須將因材施教落實在日常的教育活動中。與此同時,教師更需要了解的是“優秀不僅只有一種表現方式”,尤其是在社會中各行各業百花齊放的今天,各種各樣的才能都將被發現并幫助學生們在他們人生的軌跡上發出閃光。所以,在日常的教育環節,應格外注意不能為學生貼標簽,數人設,而是應該仔細的結合日常教育過程中學生的表現,來幫助學生分析其所優秀的內容,進而因材施教,才能更好的幫助學生進行個體的發展。但是我們不得不承認,就現階段我國基礎教育環節仍舊存在很大的問題,尤其是在對于這一階段兒童共性教育的過分重視,忽視了學生個性層面的表現。與此同時,在現在的教育階段,學校、教師、家長們都會過分的追尋學生在全部學科層面的相對均衡發展,而忽視的對學生特殊能力的發展,這種模式不僅僅在一定程度上扼殺了學生的能力天賦同時還可能降低學生對于學生的興趣,進而使得教育走向失敗的方向。
心理學家加德納教師認為,“智力是在某種文人環境的價值標準之下,個體用以解決問題與生產創造所需的能力。”就這一環節來說,大部分的智力包含者多種構成,例如常見的語言智力、邏輯智力、空間智力、運動智力等都屬于智力的范圍之內,由此,我們可以認為,就學生的學習生涯而言,學習只是他們智力表現的一部分,學習成績所反映的只是學生能力中的單個可以進行量化的層面,不足以涵蓋學生的整體能力水平,所以,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我們不能單純的以學習能力的大小去劃分學生的智力水平并妄下定論,局限學生后續能力發展的同時為其發展設定相應的框架,束縛其發展的廣度。例如,在實際的學習過程中,教師要了解并接受學生對于問題的獨特見解,予以正向的引導同時幫助學生塑造良好的道德品質和行為習慣,才是現如今教育首要的任務。與此同時,在實際的教育環節,教師不應用單一的方法去評價多元化的學習組成,則是應該以一種多元化的心態去構建課程和教學內容,在根本上做到因材施教的同時不以學習論長短,而是以一種更加全面、更加多元的角度去審視學生身上的優點和長處。
需要注意的是在實際的教育過程中,我們不可避免的會面對學習方面的存在問題的“后進生”的時候,在這一情況下,多元化的評價方式就顯得更加的重要。作為老師,我們應該為學生創設更全面且系統的評價空間和機會,主動尋找并挖掘學生身上的優勢智能。例如,教師可以通過如下方法來探究學生們的優秀點:
首先,可以通過針對學生日常行為表現的直接或間接觀察,來觀察出學生與眾不同的地方。
第二,教師應增加與學生的日常溝通,在互相尊重和平等的前提下進行交流,從中了解學生的優點。
第三,設定情景模式,令學生在真實的環境下下,表現出最出色也最本真的一面。
第四,鼓勵學生參加各類型的競賽、游戲或社會活動,在活動中發掘學生的天賦。
例如,向上文中所提到的體育特長生來說,通常情況下這一部分的學生身體素質相對優于其他學生,就使得這一部分學生在體育上有潛力可挖,并經過一段時間系統訓練,很可能會在體育等方面表現出優勢。但是這一部分學生不僅僅肩負著學習文化課的壓力還需要肩負著體育訓練的壓迫,由此,這一部分付出的也會更多。需要注意的是,雖然這一部分學生可能會存在或多或少的自制力較差的問題,需要教師進行正確的引導。由此,在日常的教育環節,在教學過程中細心觀察,全面了解學生的基礎素質,針對性的優化其特長培養,專業為主基礎為輔的幫助學生去端正對于學習的態度,使其能夠在充裕的文化課基礎上更加充分的發揮其在專業層面上的優勢。
就像體育教育一樣,學生身體水平的不同必然會在一定程度上引起其技術水平的不同,在學習方面也是如此,這種時候就越發的體現出了因材施教的重要性,根據不同的學生水平,選擇不同的教學側重,才能更好的幫助學生進行教學內容的細化同時幫助學生揚長避短,在各個學科全面發展的同時充分發揮其特長,為塑造其不一樣的人生打下夯實的基礎。
總而言之,“優秀并非只有一種表現方式”,每個孩子的人生都會有不一樣的精彩。
(作者單位:廣東省深圳市南山區學府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