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穎
摘 要:中職學前教育專業語言教學主要是發展中職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幼兒語言領域教學能力,讓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具備教學設計、知識組織與傳授、課堂管理、語言表達、教學研究與教學反思等多種關鍵能力,勝任故事教學、詩歌教學、幼兒講述、日常生活中的語言培養等幼兒園語言領域的教學工作。文章簡述如何借用游戲開展中職學前教育專業語言教學,提高中職學前教育專業學生語言領域的教學能力。
關鍵詞:中職學前教育專業;語言教學;游戲;教學能力
中圖分類號:G712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3561(2019)25-0046-02
當前,中職學前教育專業語言教學存在教學方法單一、課程內容體系不完善、缺乏實踐等問題,影響中職學前教育專業學生語言領域教學能力的提高。部分中職教師在語言課程教學過程中常常沿用強調灌輸的單向傳授法,不重視師生之間的雙向交流,課堂教學氣氛比較沉悶,難以激發學生的語言學習興趣,同時往往只重視理論知識的傳授,忽視學生的實習實踐,導致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得不到有效的發展,不利于學前教育專業學生成長為幼兒園語言領域的專業教師。本文簡述如何借用游戲開展中職學前教育專業語言教學,提高中職學前教育專業學生語言領域的教學能力。
語言,是人類最重要的交際工具。在中職學前教育專業語言教學中,為了提高中職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教師可以適當引入手指游戲開展教學活動。手指游戲可以穩定中職學生的情緒,規范中職學生的發音;手指游戲可以豐富中職學生的語言,鞏固語言積累;手指游戲還可以鍛煉中職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利于情感表達。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是未來的幼兒教師,其語言表達能力關乎著幼兒語言能力的成長,其富有表現力的語言可以為幼兒樹立學習榜樣,讓幼兒感知語言的魅力。
例如,教師可以在兒歌教學中采取手指游戲教學法。首先,教師要為學生正確示范如何用手勢表達歌詞內容。如當唱到“吃蘋果,不吃不吃”時,手指指著蘋果做出不同意的動作;當唱到“玩皮球,不玩不玩”時,手指換方向指著皮球,做出不同意的動作;當唱到“媽媽抱,不抱不抱”時,雙手交叉放胸前做出不同意的動作。然后,教師可將全班學生分為四個大組,鼓勵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開展手指游戲,比一比在游戲過程中哪個小組態勢語的運用最為準確,并給予一定的獎勵。在整個游戲過程中,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將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又如,在語言課程教學中,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做“小手兒”的游戲。即一個手指點點點(伸出一個手指點寶寶),兩個手指敲敲敲(伸出兩個手指在寶寶身上輕敲)……簡單的手指游戲,能讓中職學生掌握一些手勢語言的表達方法,為幼兒語言教育工作做好準備。
兒歌朗誦既有再感受的魅力,又有再體驗的動力,更有自我檢驗的活力。兒歌朗誦能為有聲語言的運用奠定良好的基礎,更好地表現文字作品的內涵。朗讀者如果不能通過有聲語言將自己內心的感悟體現出來,就說明他不具備良好的語言表現力。兒歌游戲有利于發揮語言的感染力,提高語言表現力。作為幼兒園語言領域的教師,要具備較好的口語表達能力,能夠規范地、有感情地朗誦文字作品,感受文字作品的意境美,體驗文字作品的內在情感。因此,中職學前教育專業教師應善于運用兒歌游戲來進行語言教學,在愉快的游戲中達到訓練學生朗誦能力的目的。
例如,在中職學前教育專業語言教學中,教師可以組織一次兒歌朗誦比賽。首先,要為學生介紹兒歌朗誦比賽的評價內容,明確界定整個兒歌朗誦比賽評價分為普通話、節奏、語氣和語調、停連和重音、態勢語等五項,每一個評價項目的分值是二十分。接著,鼓勵學生自主選擇兒歌進行朗誦,如選擇《小鴨》《我的家》《玩皮球》《賀年卡片兒》等常見的兒歌。在學生朗誦的時候,教師可以讓其他同學扮演成“小老師”角色,參照“兒歌朗誦考核表”對每位同學的表現進行打分,并署上自己的名字。在兒歌朗誦游戲中,學生不僅能夠由“被評價者”轉變為“評價他人者”,提高課堂參與積極性,也可以通過兒歌游戲慢慢培養自己良好的朗誦能力。
猜謎是一種智力游戲,歷史悠久。在猜謎語時,可采取組合法、象形法、會意法等幾種猜謎語的方法。其中,象形法是指從形象上去研究所描繪的對象,會意法是根據謎面意思聯想出謎底。在中職學前教育專業語言教學活動中,運用猜謎語游戲教學法,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鍛煉學生的解讀能力,為學生解讀幼兒文學作品奠定良好的基礎。
例如,在中職學前教育專業語言教學中,為了鍛煉學生從謎面表述的特征猜出謎語的解讀能力,教師可以給學生出示這樣一個謎面:“紅綠燈籠枝上掛,有人愛吃有人怕。愛的想要多吃飯,怕得就要眼淚灑。”說完謎面之后,讓學生認真思考與探究,猜一猜謎底是什么。當有學生說出“辣椒”這個正確答案之后,教師可要求學生說一說理由。然后以PPT形式為學生展示辣椒的照片,與學生一起分析“辣椒”謎語的謎面,幫助學生理解這個謎語的語言特征,探討如何正確解讀謎底。最后,教師可帶領學生一起猜一猜關于茄子、黃瓜等的謎語,進一步鍛煉學生的謎面解讀能力。
故事表演內容一般來自文學作品,而文學作品中的內容非常豐富,通常包含語言、社會、認知等多方面的知識。在故事表演中,中職學生要充分發揮想象力,并嘗試學說各種不同的句式,展現自己所積累的有關語言形式。同時,在不同角色的扮演中,要注意認真傾聽別人說話,正確理解他人的意思,還要善于分析故事中人物的語言和情感心理,以培養文學作品分析能力。
例如,在中職學前教育專業語言教學中,為了訓練中職學生的文學作品分析能力,教師可以選擇幼兒故事《猴吃西瓜》組織一次故事表演游戲活動。首先,請學生從文學角度入手對《猴吃西瓜》的故事進行分析,自主總結《猴吃西瓜》的主題思想和教育意義。接著,要求學生進行自由朗誦。然后,將全班學生分為若干學習小組,要求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表演《猴吃西瓜》這個故事。在進行表演之前,要引導學生合理分配角色,如猴王、小毛猴、短尾巴猴、老猴、有些猴、有個猴、旁邊那個猴等。表演期間,要讓學生注意自己的音量、音色、語氣和語速。以猴王為例,要保持稍大的音量和威嚴的語氣、中速語速。通過故事表演活動,學生的文學作品分析能力和口語表達能力將會得到提升。
在“看圖說話”中,看是基礎,是要對畫面表達內容有一個整體的理解,然后再組織好語言,條理清楚、聲音響亮地將內容完整地說出來。“看圖說話”中的畫面是靜止的,但說出來的話是生動的,利于促進中職學生發言,鍛煉中職學生口語表達能力,幫助中職學生進行詞匯積累。
例如,在中職學前教育專業語言課程教學中,為了豐富中職學生的動詞詞匯,教師可以組織一次“看圖說話”游戲活動。先將班級學生按兩人一組進行分組,再以圖片形式為學生出示一系列動詞。然后,每組學生一個看圖表演動作,另一個則負責猜動詞直至猜對為止,并結合這個動詞,圍繞畫面內容講述一個情節曲折動人的小故事。通過整個游戲活動,學生會積累越來越多的詞匯,在實踐過程中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綜上可知,中職學前教育專業語言教學以“實際運用能力”為基礎,目的是培養普通話標準、會朗誦,能夠勝任幼兒園語言領域教學工作的專業教師。作為一名中職學前教育專業的教師,應更新教學觀念,嘗試采取游戲教學法,巧用游戲彌補傳統語言課堂教學的不足之處,注重學生語言審美能力的培養,讓中職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得到很好的鍛煉,從而提高他們的語言教學能力。
[1]蔡德明.如何對中職學前教育專業學生滲透游戲教學理念[J].現代職業教育,2018(21).
[2]閔韋韋.學前教育專業學生職業語言提升策略[J].烏魯木齊職業大學學報,2017(03).
[3]李會萍.中職學前教育專業學生語言領域教學能力提升途徑探討[J].課程教育研究,2017(11).
[4]袁茂瓊.學前教育專業學生語言教育活動的設計與組織能力培養[J].當代職業教育,201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