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闡述羽毛球發球中的幾種常見的技術,分析高遠球、平高球、平快球、網前小球等羽毛球常見發球技術的力學原理,論述羽毛球發球技能的訓練策略:采取多球訓練法加強科學訓練,通過合作學習來提高發球技術,重視運動員專項素質的訓練。
【關鍵詞】羽毛球? 發球技術? 力學原理? 訓練策略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9)05C-0167-02
發球技術是羽毛球運動項目中一門最基礎的技術,既能夠有效地擾亂對手的運行節奏,又是羽毛球雙打比賽項目得分的一種手段。所以,加強羽毛球運動項目的發球技術的研究與訓練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從根本上講,任何體育運動項目均與物理學具有密切的關聯性,教練員在訓練中也應當有效地運用一些物理學原理對運動員的動作加以指導,以提升羽毛球運動員綜合技能。
一、羽毛球的發球技術概述
從羽毛球的運動軌跡以及落點狀況的視角分析,羽毛球發球技術可分為網前小球、后場的平高球、平射球以及高遠球幾種形式。在進行羽毛球競賽的時候,運動員會結合對方的身體狀況與技術特征,選擇合適的發球技術,以讓球的動作具有一定的隱蔽性,難以讓對手正確判定落點位置。但是,無論選擇哪種發球形式,實質均是運動員把自己的身體動能巧妙地傳遞到羽毛球上,讓球在空氣中展開各種軌跡的運動,更好地調動對方選手的動作,最終取得運動員既定的目的。
通常狀況下,羽毛球具有兩種發球方式,即正手、反手發球。運用這兩種形式均能夠發網前球、平快球、平高球。然而,對于那些比較特殊的發球,只能選擇獨特的方式進行,例如高遠球必須通過正手進行發球。因此,運動員在發球訓練的時候,應充分地結合自身的實際與技術特征,運用適用的發球方式。在參加羽毛球競賽時,也應當有效地判斷對方選手的情況,靈活發球,對其形成干擾,以便順利地掌控整個賽場。據調查發現,羽毛球單打項目中一般運動員會選擇正手發球方式,而雙打項目中經常選擇反手發球方式,理由在于:羽毛球單打競賽中,運動員發球的時候,其手部的腕關節頻繁地進行內旋運動,而在羽毛球雙打項目中,運動員在發球的時候,手腕大量地做外旋運動。無論選擇哪種發球的方式,目的均是為了讓自己擁有進攻優勢,為得高分做準備。
二、羽毛球常見發球技術的力學原理
(一)高遠球。第一,高遠球發球的技術要領:運動員經肘關節的發力,對腕關節的快速運動形成帶動作用,把身體的動能最終傳遞到羽毛球上,從而使球發得既高又遠,向對方選手的后場運行,羽毛球的運動軌跡和地面之間大于45度,最后,球在對方的球場大約底線周圍垂直落地。第二,高遠球的優勢:能夠迫使羽毛球運動項目的對手與球網保持較遠的距離,發球方能夠有效地讓對手在場地內做往復式的奔跑運動,從而逐漸消耗其體能,抑制對方選手技術的發揮。第三,物理學原理分析:運動員在發球的時候,從上臂對小臂起到帶動作用,由腕關節瞬間發力,舞動羽毛球拍,把球發出。按照相關的動量定理,有Ft=mv,那么,當羽毛球質量一定的條件下,運動員腕關節施予一定的作用力時,手部接觸球拍的時間就會越短,由此得出初速度就大。所以,羽毛球在空氣中的實際運動軌跡,主要取決于運動員與球拍接觸的瞬間產生的動能,同時,羽毛球得到的動能取決于運動員把自己的動能傳遞于羽毛球的速度。
據統計,采用正手高遠球技術發球時,運動員的腕關節、肘關節的速度比采用正手網前小球技術發球要明顯快一些,這是由于高遠球的運動軌跡遠長于網前小球,需要的動能較大,所以,運動員必須用很大的力才能擊出。若比賽中的對手比較單薄,力量相對較小,因為高遠球距離球網很遠,且又與底線相鄰,接球的時候必須花很大的力量,這時,對發球方就形成了有利局勢。值得注意的是,發高遠球需要消耗很大的動能,這對發球方也提出了很高的體質要求,并且,因高遠球在空中運行時間長,對方可以在此期間采取充分的應對措施。所以,高技術、經驗豐富的羽毛球運動選手一般不會選擇高遠球的發球方式。
(二)平高球。第一,平高球的技術要領:把球發得又平又高,讓羽毛球立即穿越對方場地從空中落下,確保落點在底線周圍,運動員發球的運動軌跡一般和地平線呈45度,這是較好的狀態。當運用平高球技術的時候,球在空氣中做的是極具代表性的斜拋運動,從物理學中斜拋運動的規律可知:這時球具有最大的水平位移。第二,采用平高球技術發球的優勢:可以有效地讓對方選手以較快的速度移動至底線,讓其幾乎來不及接球,達到抑制對手技術發揮的目的,例如發球水平高的平高球能夠影響對方大力扣殺等技術的有效發揮。一般情況下,平高球經常出現在羽毛球雙打項目比賽中,和網前小球有機地結合可以發揮良好的效果。運動選手正手握住球拍,從正面用力擊出羽毛球,向球傳遞很大的動能,使得球在空氣中運行的弧度變大,且飛行速度又快,讓對方選手難以攔截,具有極大的進攻性。
(三)平快球。第一,平快球的技術要領分析:羽毛球運動員把球發得又平又快,讓球距離球網既不太高,又能以較快的速度穿過對方的場地,且在底線處落地。采用平快球技術進行發球,球的運動軌跡與地平線的夾角越小越好,最好不要超過30度。第二,物理學原理分析。運動員在發射平快球的時候,球在空氣中的運行也屬于斜拋運動。根據相關的運動規律可知:因羽毛球的發射角非常小,水平方向的速度很大,所以球能夠很快地向對方半場飛去。由于平快球的運行速度具有很強的變化性特點,因此,如果對方選手預先未做充分的準備,極易陷入被動局面。這種球類似于平高球的發球動作,都是正手握住球拍正面擊球,可是,擊出的球在空氣中的運行弧度低于平高球,速度又快,經常讓對手有種猝不及防的感覺。
(四)網前小球。第一,網前小球的技術要領分析。羽毛球在過網的時候要盡量貼網,落點與前發球線保持較近的距離。所以,擊球時,羽毛球拍的速度偏低為宜。第二,網前小球的技術優勢。采用網前小球技術進行發球,能夠有效地規避對方選手在接發球的時候搶攻,導致向下壓球。若對方選手對接高球比較專業,則發球方不經意間發一個網前小球,即可將對方的步法打亂,使得對方不得不上網,并向上挑高球,進而為自己贏得一次進攻的時機。第三,伴隨我國羽毛球運動項目比賽規則的改變,新賽制規定了每球得分制,讓羽毛球競賽更加激烈,要求所有選手在比賽期間必須主動出擊。現階段,通過分析我國羽毛球男子單打比賽中運動員發球區域的應用狀況可知:優秀的男子一般選擇前場發球,有利于抑制對方選手的后場進攻。例如在前場1號位進行發球,該方位發的球在空氣中運行時間最短,使得對方選手來不及反應,回球時間則會更長,回球質量下降。而且,1號位進行發球的羽毛球運動員,其動作也十分隱蔽,不易失誤,所以,前場1號位發球經常應用于羽毛球男子單打比賽中。據調查,相比發高遠球,發網前小球的時候,羽毛球運動員的肘部與腕部速度較慢,防止給羽毛球傳遞太大的動能使球飛得太高而遭到對方選手打探、搶攻頭球,對發球方造成不利局面。
三、羽毛球發球技能的訓練策略
(一)采取多球訓練法加強科學訓練。在進行羽毛球發球技能訓練時,多球訓練可稱為一種重要的方式,對于羽毛球運動員技戰術的掌握發揮極大的作用。多球訓練法對提升運動員技術水平、增強訓練課程的密度及強度,提高運動員的發球技術是非常有利的,可以不斷地提升運動員的基本素質、專項素質,完善戰術的綜合能力。多數運動員在日常的發球技術訓練中會存在各種問題,例如動作不協調、連貫性差等,還會發生多余動作,教練在進行相關訓練時往往采用多球訓練法,讓運動員熟悉各種發球技術的環節和細節,通過多球訓練來強化肌肉的記憶,在有效地改正錯誤動作的同時,形成正確的發球技術動力定型。教練員或者教師在采用多球訓練的過程中,需要不斷提醒運動員掌握發球的速度和節奏,以及通過計算每個運動員的適應擊球點、擊球力度和角度,加上相應的限制條件(如限制發平快球的高度),劃定發球落地的區域等訓練形式,來不斷強化和改進運動員的發球技術,形成熟練的發球技能。
(二)通過合作學習來提高發球技術。合作學習的基本形成就是小組活動,其內部成員間達到彼此配合、優勢互補、彼此鼓勵的目標,最終實現共同的訓練目標。在發球技能的訓練中,可以在各個訓練小組間形成一種良性的競爭關系,由運動員的個人訓練遞進雙人及多人的接發球訓練,在教練的指導下與其他運動員進行接發球技術的相互探究,并延伸到羽毛球擊球、殺球、扣球等技術訓練中,極大地提升運動員訓練的效率。在羽毛球發球技術訓練過程中,切忌割裂與接球技術練習的有機聯系,唯有不斷強化小組成員的配合度,才可以取得顯著的鍛煉成效,唯有各成員彼此支持、相互補充,才可以最大化地發揮團隊潛力,有效地提升運動員羽毛球的發球技能。
(三)重視運動員專項素質的訓練。羽毛球發球技能的形成和運用,離不開身體素質的綜合作用。在發球準確性和巧變性的表現之中,亦反映了運動員力量、靈敏度、反應、移動等身體素質的外在顯現,而發球后的接發球、擊球等技術環節,也離不開運動員身體素質的發揮。因此,羽毛球發球技能的訓練,需要將運動員的專項素質訓練貫穿其中,才能發揮發球訓練的最大效果,促進訓練的效率。如在反應速度的訓練中,加入迅速起動、急停、迅速轉換的重復訓練方式,加強運動員對來球的判斷;通過激發運動員的逆向思維,啟發運動員在發球時運用恰當的發球技術,爭取比賽的主動權;通過專項耐力的間歇訓練和循環訓練,在不同的練習站點進行固定時間的基本技術和速度、力量、耐力的結合練習,對運動員的發球技能和其他技能的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
總之,在進行羽毛球技能訓練時,運動員應當在多種發球技術的訓練前提下,通過尋找與自己身體素質與技術特征相切合的發球技術,結合有效的身體素質訓練,巧妙地運用力學原理,不斷提高發球技術技能,以在進行羽毛球競賽的過程中,根據對方選手的實際情況,靈活運用發球技術,為自己贏得先機,為勝出比賽打下有力基礎。
【參考文獻】
[1]謝家民.羽毛球發球技術力學原理分析[J].中學物理教學參考,2017(14)
[2]劉顏.優化運動員步法訓練策略,提升羽毛球教學效率[J].才智,2017(14)
[3]林雪波.青少年羽毛球運動的專項體能特點與訓練策略[J].當代體育科技,2015(26)
[4]劉斌.高校羽毛球教學中的步法訓練策略探析[J].運動,2015(1)
[5]張曉松.羽毛球訓練中的多球訓練的策略探究[J].當代體育科技,2014(36)
【作者簡介】林茂全(1983— ),男,廣西南寧人,廣西理工職業技術學院講師,研究方向:高職體育教學與第二課堂。
(責編 蘇 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