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永竑
什么是頸椎病
頸椎病是一種常見病和多發病,由于頸椎間盤退變本身及其續發性改變刺激或壓迫鄰近組織,并引起一系列癥狀和體征的疾病,它嚴重地影響著患者的身體健康和生活質量。隨著年齡的增長發病率增高,有報告顯示60歲以上患病率可達50%。由于頸椎長期勞損、骨質增生、椎間盤突出、韌帶增厚,致使頸椎脊髓、神經根、椎動脈及頸部交感神經受壓,造成各種功能障礙的臨床綜合征。
感覺到四肢無力,走路打飄;總是莫名其妙頻繁落枕;除頸部不適外,常頭暈、眼花、心慌;寫完策劃案發現整個肩膀酸疼得抬不起來;頸背酸痛,經過按摩好轉,過幾天情況更糟;視力好像又下降了,而且眼睛特別容易疲勞,怕見光,愛流淚。
提前了的頸椎病
大約70%~80%的人,一生中或多或少會出現頸椎方面的問題。隨著電子產品的普及和手機游戲的風靡,頸椎病的發病人群趨于年輕化了。現在從事低頭工作方式的人群增多,電腦空調的廣泛使用以及對頸椎的養護意識薄弱,人們曲頸和遭受風寒濕的幾率增高,導致患病率大大增加。導致頸椎病發病年齡從40歲提前到30歲,成為白領職業病。
頸椎病的類型
根據受累組織和結構的不同,頸椎病分為頸型(又稱軟組織型)、神經根型、脊髓型、交感型和椎動脈型。如果兩種以上類型同時存在,稱為“混合型”。
低頭族,抬起你的頭來
在這個“機”不可失的時代誰又不是低頭族呢?低頭前屈幅度達到30°就會對頸椎造成影響,使頸椎供血、脊髓和神經都受到傷害。
建議:低頭時間不要超過一小時,低頭半小時就要起身做全身性的活動,如聳肩、上肢力量鍛煉等。
最傷頸椎的6件事
1.長時間低頭或久坐。長期低頭,肌肉長時間勞損,易引起頸椎間盤突出、頸椎不穩等。
建議:減少低頭時間,如看手機可放在與視線相平行的方向;養成良好的坐姿,經常變換坐姿,盡量每隔一小時就站起來活動活動。
2.趴在桌子上睡覺。這種姿勢使頸部前傾,造成與正常生理彎曲相反的變化,長時間則容易導致頸椎變形,頸部肌肉疲勞,并引發頸椎病等。
建議:最好能躺下。如不能,在胸前墊柔軟的物體作為緩沖,不要把頭直接枕在胳膊上。休息過后,可以站起來做做擴胸和后仰動作。
3.熬夜。白天疲勞的頸椎,夜間沒有得到足夠的時間恢復,日積月累就會造成頸椎疼痛。
建議:一定要保證充足的睡眠,給頸椎充分的休息。
4.不睡枕頭或枕頭過高。長期仰頭睡覺,頸部韌帶長時間繃緊,會出現勞損。同樣,過高的枕頭也會打破頸椎的正常弧度,加重頸椎疾病。
建議:合適的枕頭高度應將頸椎和軀干交界的部位維持在正常的生理位置,而不是過屈、過仰或者左右偏斜。如果一覺睡醒,覺得頸部不舒服,頭昏昏沉沉的,那就應更換枕頭了。
5.坐軟沙發。越是勞累的時候,越要保持頸椎甚至整個脊柱的生理弧度,窩在沙發上只會加重肌肉骨骼的隱形損傷。
建議:盡可能少坐軟沙發,即便要坐,也要盡量坐直。如果實在太累,寧可躺著也別窩著。
6.粗暴按摩。對于頸椎不適,按摩治療的確具有舒筋通絡、活血散瘀、消腫止痛的作用。但盲目、粗暴按摩頸椎會有不良后果,增大頸髓損傷的可能性。
建議:只是輕度不適,適當按摩可以放松肌肉。但如果已明確頸椎不穩、椎間盤突出或椎管狹窄的,千萬不要按摩。
除了常見頸椎病的癥狀,頸肩背疼痛,手和上肢疼痛,麻木無力,行走不穩,踩棉花感外,還應注意以下8個潛伏癥狀(有這些癥狀你就得注意了)。
1.吞咽不暢。進食時出現吞咽不暢、異物感等癥狀。
2.腹脹便秘。胃腸道蠕動減慢,會出現腹脹、便秘等不適的癥狀。
3.視力障礙。視力下降、眼脹痛、怕光、流淚、瞳孔不等大,甚至視野縮小、視力銳減。
4.經常落枕。對枕頭、床等睡眠環境要求非常高,稍不注意就特別容易落枕。
5.脖子彈響。總覺得脖子有莫名其妙的不舒服,不自覺地想轉脖子,并發出“嘎嘎”的響聲后才感覺舒服。
6.血壓升高。突然血壓升高,吃了降壓藥也控制不好。
7.心動過速。轉頭、扭脖子時,會感覺心跳明顯加速,甚至出現胸悶等不適。
8.突然跌倒。出現頭暈、頭痛等癥狀,嚴重時可能在轉頭、改變體位時突然跌倒。
但是我們也不能草木皆兵,有一點小問題就“強行頸椎病”,要注意區別一些誤區。
頸椎病有5大誤解
1.脖子痛就是頸椎病?不能片面地將某一個癥狀與頸椎病等同起來,應先去醫院檢查并確診。
2.推拿按摩就能治頸椎病?可暫時緩解頸部肌肉痙攣,有一定治療作用,但不能根治。
3.鍛煉能治頸椎病?合理地鍛煉能預防和改善癥狀,但并不能治療頸椎病。
4.得了病才去治!很多人都等癥狀嚴重時才想起來治療,實際盡早治療才好。
5.手術風險大,絕不能做!其實手術是比較安全的治療方法,早期手術治療效果更佳,出現癱瘓的可能性很小。
頸椎病的治療
患了頸椎病不要緊張,目前報道90%~95%的頸椎病患者經過非手術治療獲得痊愈或緩解,僅一小部分患者經非手術治療無效或病情嚴重而需要手術治療。
●非手術治療
非手術治療目前主要是采用中醫、西醫、中西醫結合以及康復理療等綜合療法,包括頸椎牽引、制動、理療、推拿、按摩、針灸、封閉及藥物治療,結合西藥消炎鎮痛、擴張血管、利尿脫水、營養神經等類藥物。
不要盲目相信“神醫”或“神藥”,避免上當受騙,耽誤正規科學的治療。一定要到正規的醫療機構就診。還要注意心理治療,頸椎病患者往往有悲觀心理和急躁情緒,應以科學的態度認識疾病,早期合理的治療,可以獲得良好的療效。
●手術治療
手術治療主要是解除由于椎間盤突出、骨贅形成或韌帶鈣化所致的對脊髓或血管的嚴重壓迫,以及重建頸椎的穩定性。脊髓型頸椎病一旦確診,經非手術治療無效且病情日益加重者應當積極手術治療;神經根型頸椎病癥狀重,影響患者生活和工作,或者出現了肌肉運動障礙者;保守治療無效或療效不鞏固、反復發作的其他各型頸椎病,應考慮行手術治療。必須嚴格掌握微創治療(髓核溶解、經皮切吸、PLDD、射頻消融等)的適應癥。
●手術術式分頸前路和頸后路
前路手術:主要用于脊髓前方受壓,頸椎反弓,病變節段少。
后路手術:主要用于后方壓迫脊髓,生理曲度好,病變范圍廣。
隨著年齡的增長,頸椎椎間盤發生退行性變,幾乎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如果在生活和工作中注意避免促進椎間盤退行性變的一些因素,則有助于防止頸椎退行性變的發生與發展。
保養頸椎小貼士
1.糾正不良的休息和工作習慣,避免長時間保持一個姿勢,導致頸部肌肉韌帶的勞損。
2.均衡飲食,應以含鈣、蛋白質、B族維生素、維C和維E的飲食為主,多吃葛根、苦瓜等蔬菜。
3.保持良好睡姿,選擇合適的枕頭,睡眠應以仰臥為主,側臥為輔,要左右交替。枕頭科學的高度為:枕高=手的寬度,且不宜過硬,躺下后側面應形成馬鞍狀。
4.按摩后溪穴,緩解頸椎疼可以調整長期伏案或使用電腦給頸椎帶來的不利影響。
5.加強鍛煉,強化頸部肌肉和韌帶,這是預防頸椎病最有效的方法,推薦一套“米字操”。以頭頂或下頜為筆頭,用頸作筆桿,反復書寫“米”字,每次書寫5~10遍。但出現頸椎退變、頸椎間盤突出的人一定不能做。過度的“米字操”鍛煉有可能會加重頸椎病,老年人最好別做“米字操”。
6.避免受寒,受寒會增加椎間盤壓力,還會加重神經根周圍的炎癥。
7.慎用頸椎牽引,頸部牽引是目前治療頸椎病較有效的方法之一,但不恰當的反復牽引會降低頸椎的穩定性。
8.癥狀輕者采用保守治療,可聽從醫生指導,采用臥床休息、服中藥、理療等保守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