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當東北全面、全方位振興的號角響起,黑龍江改革創新在新時代的征程上再次迸發活力。習近平指出,綠色發展要有可持續性,農業生產不能竭澤而漁。他同時強調,要貫徹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銀山的綠色發展理念。習近平的深切關懷和囑托,為黑龍江省綠色發展的道路指明了前進的方向,是綠色發展的精神指引。要堅定不移的貫徹習近平綠色發展理念,讓綠色發展精神在肥沃的黑土地上落地生根,讓綠色發展成為供給側改革的主旋律。
[關鍵詞]綠色發展;綠色經濟;生態環境
[作者簡介]孫夢舒(1990-),女,漢族,黑龍江人,黑龍江公安警官職業學院,研究生,研究方向:政治理論。
[中圖分類號] D616[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006-8031(2019)10-0054-02
習近平的綠色發展理念具有非常豐富的內涵,他提出了新的認識高度、路徑選擇以及生態修復機制,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指明了道路。其一,新的認識高度。習近平說:“環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麗,藍天也是幸福,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環境保護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可見,習近平通過將環境與民生緊密相聯,將環境質量與人類生活質量相掛鉤,將環境與生產力相結合,充分表達了對環境的重視,以及對自然發展規律和人類歷史演變規律的尊重。其二,新的路徑選擇。在新的時代背景下,綠色發展成為各國提升綜合國力和國際競爭力的必經之路。習近平倡導加強各國間生態文明領域的交流與合作,實現成果共享,共同建設一個生態環境良好的地球家園。同時強調要“堅持節約資源和環境保護的基本國策,堅持節約優先、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的方針,著力推進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在經濟步入新常態階段,習近平的綠色發展理念為中國實現資源的永續利用和文明的繼往開來開辟了新路徑。其三,新的生態修復機制。習近平指出:“在生態環境保護問題上,就是要不能越雷池一步,否則就應該受到懲罰。”近幾年,中國在環境治理過程中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仍然存在很多問題,影響了生態文明的建設。因此,在治理環境污染的過程中,既要有完善的法律法規作為依據,又要有健全的經濟社會發展考核評價體系作為約束,將環境損壞、資源消耗等納入考核評價體系之中,加大懲罰力度,實現“一次受罰、終身不敢再犯。”同時,環境污染的治理還要做到既有雷霆萬鈞的猛藥去珂,又有常態長效的潤物無聲。習近平科學的綠色發展理念是生態文明建設的精神指引,要以習近平考察龍江為契機,深入推進當前的各項環境保護工作。
(一)政府帶頭引領,建設美麗冰城
為推進寒地冰雪經濟加速發展,黑龍江省政府落實主體責任,堅決貫徹落實習近平綠色發展理念,著力發展綠色經濟,建設美麗冰城,讓“綠水青山”和“冰天雪地”這兩塊“金字招牌”造福百姓。一方面,要做到高舉習近平綠色發展理念的旗幟,以習近平考察龍江為重要契機,努力打好黑土地保護、水源地保護等環保戰役,同時采取了一系列推進綠色發展的關鍵舉措:正確處理秸稈露天焚燒問題、完善哈綏地區重污染天氣聯控和預警機制、加快落實自然保護區的建設和完善工作、加強群眾環保意識的提升工作、推進中央巡視組“回頭看”工作、落實各地政府責任制、加大環境問題的整改力度、推動老林區煥發新的活力等等。另一個方面,政府要進一步縱深推進供給側改革,引導社會資本投入方向轉移到創新型、綠色型發展項目上來,堅持政府工作與“放管服”政策將結合,完善相關制度助推企業轉型發展。總而言之,黑龍江省政府充分發揮引領帶動作用,以實際行動踐行習近平綠色發展理念,提升綠色發展優勢、激發綠色發展潛能,扎實走好生態保護與發展生態旅游相結合的道路,著力建設一個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的冰城。
(二)企業多措并舉,加快培育綠色產業
當前,綠色經濟成為全球經濟發展的趨勢,環境要素被納入企業競爭之中。在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的同時,更應注重發展綠色經濟。一方面,企業要提升環保意識,增強社會責任意識,牢固樹立綠色精神,讓環保意識貫穿于企業的建設與發展中。另一方面,企業要構建環境管理體制,從源頭上杜絕污染。堅持科學創新、自主創新、勇于創新,生產綠色產品、提高綠色技術水平、擴寬綠色市場。
(三)個人從我做起,營造全民環保氛圍
習近平曾說過:“中國夢歸根到底是人民的夢,必須緊緊依靠人民來實現。”可見,人民群眾的力量不可忽視,每一個城市居民都作用于城市的建設與發展。因此,建設美麗龍江、發展綠色經濟與每一個龍江兒女息息相關。要從我做起、從小事做起,堅定不移地踐行習近平的綠色發展理念,積極主動地配合政府做好節能環保工作。在日常生活中做好環境保護的“加減乘除”,即“提升環保意識”的加法、“節能降耗”的減法、“循環利用資源”的乘法和“綜合治理”的除法,倡導綠色出行,做到節約用水、不亂扔廢棄物,同時,爭做政府治理環境污染工作的得力助手和企業環保行為的監督人。
“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只要每一位龍江兒女將綠色發展精神內化于心、外踐于行,定能在全社會的范圍內形成愛護環境、保護環境的良好氛圍,為黑龍江省打造冰城綠色名片添磚加瓦!
(一)有利于龍江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當前,中國經濟取得了國內生產總值穩居世界第二,對世界經濟增長貢獻率達到百分之三十的輝煌成績。在這樣一個經濟飛速發展的大背景下,黑龍江省的經濟之樹也結出了累累碩果,整體發展態勢趨于良好。黑龍江省具有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和發展空間。廣袤無際的黑土地為中國糧倉源源不斷地輸送農產品;老工業基地正在國家的扶持和自強不息中重振輝煌;“千里冰封,萬里雪飄”的獨特風光掀起國人前來旅游的熱潮……值得欣慰的是,在經濟高速發展的同時也在與時俱進的調整發展速度、提升發展質量。多管齊下的綠色發展舉措成為黑龍江省獲取長期自然紅利、促進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關鍵。比如說,嚴控秸稈露天焚燒、加強可降解材料的開發與研制、加大黑臭水體的治理力度、加強農業農村污染治理等等,這都體現了對習近平綠色發展理念的貫徹和落實,為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二)有利于提升百姓的幸福指數
習近平曾說過:“良好的生態環境,是最公平的公共產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當前,隨著物質環境的不斷優化,人們將目光更多的聚焦在生態環境上,對純凈飲水、清新空氣、優美環境的需求愈加強烈。不言而喻,貫徹綠色發展理念、堅定不移走綠色發展道路有利于提升龍江人民的幸福指數。黑龍江省擁有豐富的自然資源,森林面積占總面積的47.18%,濕地面積居全國首位,這為龍江百姓營造了良好的生態環境。以往的粗放式經濟發展模式對自然資源和生態環境造成了難以修復的傷害,空氣質量下降、水污染嚴重等后果降低了人們的生活質量和幸福指數。近年來,黑龍江省著力推進綠色變革,使水、大氣環境質量得到改善,為龍江建設提供了更多優質的生態產品。就群眾而言,與生活最貼近的感受就是冬季出門時霧霾減少,空氣質量顯著提升,避免了“霧霾天氣開車路過單位門口仍渾然不知”的尷尬境況,公園里晨練的老人增多,戴口罩出行的人數減少,低碳環保的綠色發展模式帶給龍江人民最大的福祉就是怡人環境和健康身體,這對于人民幸福指數的提升大有裨益。
結語:萬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養以成。肥沃的黑土、茫無涯際的綠地是大自然對龍江的厚愛。要明確綠色發展方向、堅定綠色發展信念,讓習近平的綠色發展理念在龍江這片廣闊的天地間熠熠生輝,努力將冰天雪地開發成龍江獨特的旅游品牌,讓綠色成為龍江最美麗的底色。
[1]王雨辰.論德法兼備的社會主義生態治理觀[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8(07).
[2]王小婷.習近平生態文明重要論述摘編[J].當代貴州,2018(07).
[3]李貞.習近平談生態文明[J].新湘評論,2018(10).
[4]吳文,劉燕,高飛,道孚森工林木種苗生產體系和發展對策[J].四川林勘設計,20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