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炎松
摘 要:建立良好的內部控制體系是促進公立中學健康發展的前提條件。公立中學應建立健全內部控制制度,完善內部控制體系,提升學校內部管理水平,促進自身高效、高質量地發展。當前,公立中學內部控制存在內部控制體系不完善、管理人才缺乏、監督機制不健全等問題,需要采取有力措施加以解決。
關鍵詞:公立中學;內部控制;常見問題;優化措施
公立中學的內部控制主要是指由校級管理者、中層管理人員、全體教職工共同實施的旨在實現控制目標的過程。公立中學內部控制范圍較廣,既包含日常的經濟活動,又包含預算、決算等年度經濟目標控制,以及監督總體經濟活動走向等;既包含黨政教育教學教研等一線工作,又包含文化宣傳、后勤安保、基建維修、財務管理等二線服務工作的管理控制。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公立中學規模在不斷擴大,不管是為適應經濟發展的需要,還是學校內部管理的需要,建立健全內部控制制度,改善現有的內部控制體系都成為當前公立中學財務管理的重要任務。
一、公立中學內部控制存在的問題
1.缺乏完善的內部控制體系
(1)內部控制體系不完善,規章制度不健全。公立中學以人才培養為主,大多數學校把精力主要集中在教育教學等方面,在學校的經濟活動運行過程當中,往往容易忽視建立嚴格規范的內部控制體系。在現實當中,有些公立中學內控制度不健全,甚至沒有建立內控制度,一些業務處理多是依照慣例進行,操作呆板,缺乏與之相對應的規范制度作保證;有些公立中學內部雖制定了內控管理相關制度,但在實際操作過程中仍存在著人員不按制度辦事等現象,這給學校管理和風險規避造成被動局面。
(2)沒有強大的主導力量指揮內部控制建設,公立中學內部的經濟發展方向無法統一 。公立中學的不斷發展,經濟活動變得越來越復雜,沒有適應公立中學發展的內部控制體系,很難保障順利開展各項業務及實時掌控當下經濟活動的全局。公立中學監督體制不完善,管理層缺乏內部控制責任意識,沒有強大的主導力量推進內部控制建設,就會影響發展,甚至阻礙發展。公立中學想做大做強,往往會發展多個校區,分布在各個不同的地方。例如,一些名校的規模迅速擴張,學校集團化。很多力量薄弱的中學通過掛靠、托管、資源共享等方式加入名校集團管理,提高知名度。雖然現在發達的信息技術能加強各個校區之間的聯系,但在實際經濟運作過程中,不同校區根據所處區域和財務狀況的不同,制定不同的經濟發展方向。沒有統一的總體發展方向,這會影響集團內部控制體系的建設。
(3)預算控制薄弱,執行力低下。大多數公立中學是按照業務初步核定預算,沒有具體細化逐筆核定,導致預算編制比較粗糙。公立中學內部各部門的預算計劃性、科學性不強,資金使用缺乏預見性,具體表現為提前購買暫時不需用的設備及用品,應該預算的費用沒有預算,不需要發生的費用超額預算等,這樣迫使學校預算頻繁調整。學校預算的頻繁調整,容易導致預算經費提前使用或不能按計劃使用,削弱了學校預算的約束力、執行力和控制力。
(4)費用支出缺乏有效的控制,內控執行力度不夠。公立中學對于公用經費的支出,如水電費、辦公經費、教師培訓費等方面,財務上普遍缺乏規范、嚴格的控制標準。有的中學即使制定了經費開支標準,仍較多采用實報實銷制。比如:辦公樓、教學樓師生用水電;新高考改革來臨,教師培訓費的大量增加,缺乏規范的制度進行有效的內部控制。制度不健全,沒有統一的標準可循,導致執行力度不夠。
2.缺乏高素質的專業內部控制管理人才
(1)公立中學管理層內部控制意識淡薄。公立中學的管理人員往往是教師出身,缺乏經濟類、財經類的專業管理人才,對內部控制的重要性認識不足。一些公立中學負責人內部控制意識淡薄,對內部控制的組織領導不力,很多管理人員把學校財務部門當成“錢管家”,財務人員在實際工作中只是充當收款和付款的角色,很難參與學校的重要決策過程。
(2)內部控制的人員素質不高。公立中學普遍存在由不具備專業經濟管理知識的人員擔任財務和內部控制工作,財務工作和內控建設工作由普通教師或其他教輔人員兼任。這種現象不但影響了公立中學正常的經濟運行及審計工作,而且使公立中學內部控制體系失去了本應具備的功能。一些鄉鎮中學為了節約經費成本,將學校的審計任務派給負責財務工作的相關人員。這種行為緩解了鄉鎮公立中學人力資源缺乏的問題,保證了內控的成本效益原則,但卻忽略了制衡性原則,很可能導致財務管理人員犯錯,給學校管理帶來較大的風險。
3.缺乏嚴謹的內部控制監督機制
(1)公立中學內部較普遍缺乏激勵、監督與制約的機制。中學里面很少有自己的內部監督和審計部門,中學的重點在教育教學,內部控制和監督只是行政管理的一部分,學校工作管理的理念大多是重服務輕管理。學校過多強調服務職能,忽視內部的監督管理職能,不符合公立中學現代財務管理的理念。財務部門的工作只是簡單的報銷核算記賬,很少走到管理前沿,發揮指導引領作用。對一些經費的支出報銷,采取實報實銷制度,只要有經手人、證明人、審核人簽字就給予報銷。而部分審核人沒有審核監督的專業知識技能,也缺乏認真履行監督審核職能的理念。
(2)外部監督內部控制執行的力量有限。目前,教育、財政、審計、紀檢等政府部門是公立中學外部監督內部控制執行的主要力量,大多數部門偏重于監督學校財政資金的運用是否合法合規,對學校是否建立內部控制制度以及內控制度是否有效實施等,缺乏實質性的監督和檢查,外部監督內部控制的力量有限。
二、優化公立中學內部控制存在問題的措施
1.構建科學有效的內部控制體系
(1)公立中學應建立健全內控制度,完善內部控制體系。根據國家相關政策法律法規,制定出符合學校發展和規范管理的各項內控制度。這些制度首先要保證學校的經濟活動合法合規;用資產管理制度保證中學的資產安全和有效使用;內控制度必須合理保證學校財務信息真實完整;利用強有力的監督措施有效防范舞弊和預防貪污腐敗;公立中學擁有社會大量公共資源,通過建立、實施內部控制,提高學校公共服務的效率和效果,真正做到既重業務又重管理。
(2)爭取有力的主導力量,加快內部控制建設的步伐。公立中學對自身所處的環境特征進行調查,收集相關的數據信息,組織專家論證,擬定未來總體發展目標,明確統一的發展方向,確保學校的總體規劃在實施過程中占據主導地位。公立中學利用自主權,充分發揮自身優勢,保證總體目標實現。在爭取有力的主導力量方面,呼吁教育、財政、審計等部門發揮對中學經濟活動的引領作用,對公立中學的主要管理人員實行經濟問責制,加強懲戒力度,實行監督管理,通過外在監督力量使學校管理層加強內控制度建設。
(3)加強預算控制,保證預算執行。公立中學應當建立健全預算編制、審批、執行、決算等預算內部管理制度,合理設置崗位,明確職責權限。公立中學應明確各支出項目的開支范圍和開支標準,建立支出事前申請審批制度,加強支出審核審批控制,加強資金支付和會計核算控制,加強支出的分析控制。每個會計年度結束前,中學各個部門把本部門來年的支出預算數逐筆逐項報到財務部門,財務部門根據各部門所報預算數,進行綜合分析研究,并結合實際情況做出判斷,制定出各部門各具體項目的預算數,編制預算,報學校校務會和教職工代表大會討論通過并實施,真正做到“先有預算,后有支出”。
2.加強公立中學內部控制管理人才隊伍的建設
(1)提高公立中學對內部控制重要性的認識。公立中學的未來發展,要求管理層在大力發展教育教學教研業務的同時,重視學校管理和內部控制的建設。加強公立中學的內部控制,先要加強對中學管理人員的監督,建立“三重一大”的審批制度,避免權力過于集中。加強管理層內部控制建設的培訓和學習,提高內部控制建設的重視程度,充分認識公立中學建立健全內部控制的重要性。
(2)加強學習,提高內控人員的整體素質。重視學校財務人員的專業繼續教育,不斷提升財務人員的專業素質和業務能力,加強財務人員職業道德教育,讓他們在內控建設中發揮應有的作用。學校定期聘請專業人士,對參與內部控制建設的人員進行業務培訓;或定期選派經濟管理、內部控制崗位的人員,外出參加內控建設的專業培訓,提高業務技能和職業道德素養。
(3)強化公立中學內部控制的意識,引進管理人才。公立中學需從思想上認識內部控制的作用,強化內部控制建設的意識,重視內部控制的發展;在行動中落到實處,讓內部控制在實施過程中發揮監督作用,有效促進學校發展,提高學校競爭力。公立中學適當引進一些經濟管理和內控建設的專業技術人才,補充內控建設隊伍。中學引進信息技術專業人才,建立網絡平臺,收集各個環節的數據,經過溝通分析,實現資源共享,加強內部控制管理與學校運行的融合力度,提高學校的內部控制管理效率。
3.建立嚴謹的內控監督機制
公立中學應當建立嚴謹的內部控制監督機制,按照不相容崗位互相分離的原則設置崗位, 確保不同機構和崗位之間權責明確、職責分明,實現相互制約和監督。公立中學所有經濟業務要經過適當的授權才能辦理,任何一項工作都不能由一個人獨攬,必須經過互不隸屬的兩個或兩個以上崗位和環節。
參考文獻
1.孫惠玲、凌柳青.關于加強事業單位內部控制的探討.桂林航天工業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9(4).
2.楊曉翠.關于學校內部控制存在的問題及優化策略.中國鄉鎮企業會計,2017(10).
3.戴明霞.制造型企業財務內控管理中存在的常見問題與解決措施.財會學習,2018(1).
(責任編輯:王文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