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祝軍

摘 要:本文闡述了高職會計專業“全程式”實踐教學體系的做法,既是順應教育部等四部委關于“1+X”證書制度,強化實踐教學的重要具體舉措,也是探索培養高素質技能型復合型人才,提高就業能力的必然選擇。通過實踐與探索,以期為會計專業的實踐教學提供一些理論參考。
關鍵詞:會計專業;全程式;實踐教學
會計專業是一個專業性很強、實踐要求很高的專業,實踐教學是高職會計專業培養高素質技能型人才的重要教學環節。隨著社會經濟的飛速發展,會計的職業環境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大數據、人工智能、云計算技術的廣泛應用,財務機器人的出現,對高職會計專業的實踐教學的形式和內容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創新實踐教學,構建科學完善的實踐教學體系,是每個高職會計專業的必由之路。
一、“全程式”實踐教學體系構建的目的與意義
筆者所在的學院,緊密結合專業建設和教學實際,在實踐教學上進行了創新,構建了“全程式”實踐教學體系。“全程式”實踐教學體系是秉承“理實融合”的理念,以職業崗位實際需要為依據,堅持工作過程導向,通過“理論教育與實踐教學融合,教學內容與企業需求結合,課內訓練與課外活動結合,教學與考證結合,畢業實踐與頂崗實習結合”的構建途徑,強調職業能力培養主線,為學生營造一種真實的企業工作氛圍,保證學生在三年的學程中一直接受實踐環節的熏陶,實現高職教學過程的“教學做合一”。其主要意義表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第一,“全程式”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從專業層面上有利于提高會計專業人才培養質量,為學院會計專業打造優勢專業,形成專業特色提供有力支撐。
第二,“全程式”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創造性思維。帶著探索精神去實踐操作,將枯燥的理論變成看得見會操作的技能,能激發興趣,開拓思維,促使學生全面、系統、快速地掌握各類企業的會計核算和財務管理的能力。
第三,“全程式”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有利于提高教學的效果。理論知識是實踐教學的基礎,實踐教學過程是理論知識的運用,“理實一體”的教學,才能培養出社會適用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
第四,“全程式”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有利于學生就業?!叭淌健钡膶嵺`教學,學生的專業技能得到充分的訓練,可以與崗位工作無縫對接,實現零距離就業。
二、“全程式”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
1.調整實踐教學目標
順應時代發展,調整教學目標,會計專業面向區域經濟發展需要,培養理想信念堅定、誠實守信、全面發展,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和人文素養,又具有專業必需的科學文化基礎知識。掌握企業會計準則、會計制度、企業財務通則、稅收法律制度等會計專業的基本理論、基礎知識,熟練應用現代信息系統和科學方法,收集、分類、分析、輸出財務和非財務信息等主要技術技能,能夠從事各類企業財稅管理崗位,具有國際視野、適應市場需求和現代企業要求、有較強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的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調整后的培養目標更加突出實踐性。
2.理實融合的課程結構體系改革
遵循高等職業教育人才培養規律,遵循課程學習的邏輯關系和學習心理規律安排課程進程,按照新手――熟練者――高技能者的職業能力培養遞進層次原則設計,逐步提升崗位(群)綜合職業能力。設計思路主要基于推進產教融合、工學結合,加強實踐教學;課程體系與職業標準對接,同時體現“國際化、市場化、現代化”要求:對接市場化需求,增強課程設置的實踐性和有效性;對接現代化的要求,增加信息化和智能化課程的設置;對接國際化的要求,增強課程設置的先進性和開放性。構建以專業基礎課、專業核心課、專業崗位課為主要架構的課程體系,其中專業基礎課程包括會計基礎、經濟法基礎、管理會計基礎、出納實務、Excel財務應用;專業核心課程包括初級會計實務、財務管理實務、企業納稅實務與籌劃、財務機器人管家;專業崗位課程向美國注冊會計師方向提升,向中國注冊會計師方向提升的崗位課。每一門課程進行項目化開發,以項目、任務設置每一門課程內容,既重視專業基礎理論,又著重實際技術技能,做到課證融合、理實一體。
3.全程開放的實踐體系改革
科學設置實踐教學環節,完善實習實訓制度,按照分層遞進的思路設計實踐教學體系,合理安排綜合性實習項目,確保實踐教學課時比例超過50%。主要綜合性實踐教學安排見表1。
從第一學期開始,每個學期至少一周的實踐安排,從四個方面著手:第一個方面是會計的基礎能力;第二個方面是會計的崗位能力;第三個方面是會計的綜合能力;第四個方面是會計的實踐能力(頂崗實習和畢業實習);第五個方面是會計的職業素養。這五個方面是全程式的、漸進式的逐步推進,幫助學生提高實踐能力。為支撐“全程式”的實踐教學體系的改革,進一步改善了實訓條件,首先與德國SAP公司合作,加入SAP中國大學聯盟,在保留原有業財一體財務信息化教學的基礎上,增加開發《財務機器人管家》課程;同時為每一門核心課程配備“互聯網+”的各種類型的實訓平臺;建設校企合作財稅共享中心,為實踐教學配備真實的業務環境及業務處理,聘請企業專家擔任導師,學徒制培養人才。另外,選擇信息系統先進、業務處理規范、企業管理制度科學、會計轉型起步較快的企業作為校外實訓基地,以滿足學生認知實踐、頂崗實習和畢業頂崗實習,適應企業會計轉型對職業人才的需求。
4.以職業能力為主線的實踐教學考核體系改革
從第一學期結合《會計實務與信息化》《管理會計》課程教學開展到企業的認知實踐;第二學期結合《出納實務》課程進行社會實踐;第三學期結合《財務會計實務》課程開展崗位實踐,利用互聯網+會計技能平臺開展崗位實踐;第四學期開發《財務機器人管家》課程,開展智能化、信息化實訓;第五學期通過“校企雙選”開展頂崗實習;第六學期進入畢業實習,建立與課程結合的考核機制和單獨課程的考核辦法。除此以外,結合專題講座的形式,提高學生的政治素質、文化素質、職業素質和身心素質;通過組織和參加校園社團活動、行業競賽等,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創新意識、創業能力;通過企業頂崗實踐,體驗企業文化、訓練抗壓能力、提升合作能力、鍛煉適應能力和培養敬業精神等,能力與素質并重。
5.雙師結構的師資隊伍建設
“全程式”實踐教學體系的實施,需要雙師素質的師資隊伍做保障。強化師資隊伍建設從兩方面著力,一方面需要優化師資隊伍結構,另一方面要加大對教師知識、能力、態度的培養。對于老教師占比較高的學校,盡快引進年輕教師,以提升教師掌握和運用現代化技術和手段的能力,保證學校配置的最新會計實訓系統的高效應用;對于年輕教師占比高的學校,應通過國內、國外培訓、交流、企業頂崗實踐、掛職鍛煉、參與科研項目等,提高其專業知識的理解和掌握程度,鍛煉其職業實踐能力,以提升年輕教師的教學能力。筆者所在的學院,順應時代發展的需要,對全體老師進行會計信息化能力的培訓,引入德國SAP軟件,全體教師通過集訓;全體教師進行Excel財務應用的基本能力培訓;全體教師分散與集中結合的下企業鍛煉,提高了教師的實踐教學能力。
6.多層次的質量監控體系建立
建立科學嚴密的質量監控體系制度,嚴格教學環節的監控和反饋機制,嚴格獎懲制度,保證各教學環節不走樣、不懈怠。學校、院系建立專業建設和教學質量診斷與改進機制,健全專業教學質量監控管理制度,完善課堂教學、教學評價、實習實訓、畢業設計以及專業調研、人才培養方案更新、資源建設等方面質量標準建設,通過教學實施、過程監控、質量評價和持續改進,達成人才培養規格。學校、院系完善教學管理機制,由教學發展中心組織實施,加強日常教學組織運行與管理,定期開展課程建設水平和教學質量診斷與改進,建立健全巡課、聽課、評教、評學等制度,建立與企業聯動的實踐教學環節督導制度,嚴明教學紀律,強化教學組織功能,定期開展公開課、示范課等教研活動。學校建立畢業生跟蹤反饋機制及社會評價機制,并對生源情況、在校生學業水平、畢業生就業情況等進行分析,定期評價人才培養質量和培養目標達成情況。專業教學團隊利用評價分析結果有效改進專業教學,持續提高人才培養質量。
三、“全程式”實踐教學體系的實施效果
“全程式”實踐教學體系改革實施,已經有一個循環實施的明顯效果。首先,是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職業判能力得到了訓練和加強,綜合素質得到了提升,校企合作企業高度評價畢業生崗位適應性強,也吸引了優質的財務管理公司紛紛要求簽訂訂單培養,畢業生供不應求,就業質量得到提高。
其次,在高職院校同臺競技中,學生在技能上都有不俗的表現,近三年來,全國的財會技能大賽、全省的會計技能大賽、會計信息化大賽、稅務技能大賽進入全省的第一方陣,實踐技能得到了檢驗,也證明了這一改革創新是正確的方向。
再次,激發了學生后續提升的熱情和潛力。通過實踐教學體系的創新,許多學生在校都能考出全國初級職稱,大三階段,已經紛紛向中國注冊會計師(CPA)、美國注冊會計師(CMA)方向提升,也有學生信息化處理能力的興趣得到激發,向會計信息化軟件實施的方向發展。
總之,會計專業“全程式”實踐教學體系的改革與創新,既是順應教育部等四部委關于“1+X”證書制度,強化實踐教學的重要具體舉措,也是探索培養高素質技能型復合型人才之路,提高就業能力,緩解就業壓力和矛盾的必然選擇。
參考文獻
1.張林,王佳.“互聯網+創新創業”導向的會計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研究.實驗技術與管理,2018(3).
2.田翠香.國際化背景下的會計實踐教學應對策略.財務與會計,2018(4).
3.嚴丹良.基于校企合作模式的會計實踐教學改革研究.商業會計,2018(4).
4.馬爽,張瑜.高校會計實踐教學模式分析.財會學習,2018(11).(責任編輯:蘭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