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彥波
摘要? ? 本文闡述了發展桉樹林下經濟的必要性,并總結了我國海南等南方地區適合推廣的桉樹林下經濟模式,如林下種植食用菌、熱帶果蔬、藥用植物及林下養殖等,為發展桉樹林下經濟提供了參考。
關鍵詞? ? 桉樹;林下經濟;必要性;模式
中圖分類號? ? S792.39? ? ? ? 文獻標識碼? ?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9)17-0156-01?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開放科學(資源服務)標識碼(OSID)
林下經濟是依托現有的林地資源以及森林生態環境,利用林蔭優勢開展的林下農、林、牧等形式多樣的復合立體經營,可以提高土地資源的利用效率,促進山區經濟的發展[1]。目前,林下經濟已經成為我國林業可持續發展的一種重要的經濟模式,在各地推廣應用。桉樹具有生長快、適應性強、干型好、用途廣泛、經濟價值高等多種優點,在我國種植面積逐年增加,2018年人工栽植桉樹林面積超過450萬hm2。由于桉樹成材需要一定的時間,前期的產出比較低,為了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增加經濟效益,發展桉樹林下經濟成為一條有效的途徑。
桉樹林下的雜草等在桉樹生長的最初3年內都需要加以控制,普遍做法是通過藥劑防治。該方法雖然短期內可以起到較好的控制效果,但是對土壤環境會造成污染,破壞林地生物多樣性,對桉樹林的長期經營發展不利。因此,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推行發展林下經濟,不僅可以控制林下雜草,還可以快速獲得經濟效益、增加收入。目前,林下經濟的模式比較多,有林菌模式、林藥模式、林果模式、林禽模式等,現結合實踐介紹幾種適合在海南、廣東等地區發展的模式。
1? ? 桉樹林下經濟發展的必要性
1.1? ? 縮短經濟周期,實現種植戶增收
林下經濟屬于集約化的經營方式,有助于實現林業的可持續發展,特別是在海南地區,桉樹純林效益有限,無法充分發揮林地的經濟效益。桉樹種植后至少需要幾年才能成材,最初幾年難以獲得收益,處于純投入階段。為了緩解前幾年的資金壓力,利用林間的空間及土地資源發展桉樹林下種植、林下種養等將成為有效的增收途徑。發展林下經濟可以縮短林業生產的經濟周期,提高林業經濟效益;通過林下種養還可提高土壤肥力,實現林業、養殖業的優勢互補;同時,通過林下種植經濟作物還可以提高林間的生物多樣性[2]。
1.2? ? 盤活森林資源,鞏固林改成果
促進林下經濟的發展,需要保證對森林資源進行有效的保護、發展,為林下經濟發展創造良好的條件,以獲得穩定的經濟效益[3]。通過林下經濟的發展,農戶獲取了經濟效益,就會自覺地參與植樹造林、森林保護,提高森林資源的數量、質量,增加森林的生物多樣性,對盤活當地森林資源起到重要的作用,實現了生態建設的良好發展。
林權改革是放活各地林業資源經營權的一項重大系統工程[3]。各地的林改工作大大激發了農戶經營林業的積極性,林業資源衍生發展起來的旅游業、林下種養殖業等成為很多農村地區經濟發展的新增長點,提高了農民的生活水平,使農民具有更高保護林改成果的熱情[4]。
1.3? ? 轉變林業經濟發展模式,實現循環發展
以前,林業發展的主要模式是依托林業資源,林下經濟的發展改變了過度依賴林業資源的模式,進而轉向利用林間的空間資源以及土地資源,實現林業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促進林業的循環發展。當前在人們重視生態環境保護的大政策背景下,發展林下經濟逐漸成為未來林業可持續發展的主要方向之一[4]。
1.4? ? 促進農戶增收,帶動相關行業發展
海南地處中國最南端,特有的氣候優勢使得海南的林農業產品市場價值較高。結合政府開展的扶貧工作,可以依托村鎮扶貧合作社開展林下種養項目,如林下種植南藥益智,養殖山雞、鵪鶉等。林下經濟的發展可以實現農業、牧業、林業等相互協調、互相發展,對相關的加工、物流、服務等行業的發展起到有效帶動作用,還可以解決農村剩余勞動力的就業問題,促進區域經濟的穩定發展。林下養殖、林下種植還可以實現以耕代撫,有效改善土壤的理化性狀。
2? ? 桉樹林下經濟發展的模式
2.1? ? 桉樹林下種植食用菌模式
森林的空氣條件相對較好,濕度較高、氧氣含量高,且由于林木的遮蔭作用,晝夜溫差小,可利用這些優勢在林間種植食用菌。廣東省經過多年的研究,總結出一套桉樹林下靈芝仿野生栽培技術。按照靈芝在市場上的批發價格計算,此項技術每年可以幫助林農增收約12.9萬元/hm2,有著廣闊的推廣應用前景。
2.2? ? 桉樹林下種植藥用植物模式
目前,市場上藥用植物的需求量比較大,藥用植物的栽植前景比較可觀。因此,桉樹林下套種中草藥是一條值得探索的路徑,其一方面可以實現藥材、林木資源的協調發展;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增加林地經營的附加值。益智屬于1種藥用效果較好的南藥,海南省中部五指山、瓊中、白沙等市縣都具有得天獨厚的益智種植條件。發展桉樹-益智復合經營模式,可以將桉樹林下的閑置土地資源充分地利用起來。林下套種的益智一方面可以起到較好的水土保持作用及防止雜草萌生作用,減少化學藥劑應用對環境的破壞;另一方面可以緩解我國中藥材資源短缺的局面,實現種植戶的增收。
2.3? ? 桉樹林下種植果蔬模式
海南省、廣東省的溫度比較高,光照資源充足,適合高效農業果蔬生長。為了充分利用桉樹林下空間以及土地資源,可在當地積極發展桉樹林下套種熱帶果蔬。如海南省近些年在澄邁地區進行套種紅薯、文昌地區進行套種西瓜等。廣東省早在1994年就開始推廣桉樹林下套種菠蘿技術,其經濟效益比桉樹純林增加了約106.5%,且菠蘿每年產生的大量莖葉等廢棄物可以作為有機肥還田,減少了林間施肥量,節約了施肥成本。
3? ? 參考文獻
[1] 王冬米,婁依會.臺州市林下經濟主要模式的思考與探索[J].中國林副特產,2016(5):93-96.
[2] 周志明.發展林下經濟的必要性及創新途徑[J].現代農業科技,2017(13):170.
[3] 關曉巖,歷宇.淺談林改后發展林下經濟的意義及有效途徑[J].中國林業產業,2016(10):130.
[4] 梁斌.探討林下經濟發展的創新途徑[J].中國林業產業,2016(7):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