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玉峰
摘要? ? 立足于無棣縣休閑農業的資源優勢,介紹了休閑農業發展現狀、主要做法及經驗,分析了休閑農業發展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對策,以期為發展現代農業、增加農民收入和壯大旅游產業提供參考。
關鍵詞? ? 休閑農業;發展現狀;經驗;問題;對策;山東無棣
中圖分類號? ? F323.4? ? ? ? ?文獻標識碼? ?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9)17-0251-02?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開放科學(資源服務)標識碼(OSID)
近年來,無棣縣發展休閑農業推動綠色農業和現代農業建設,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工作中進行了有益探索,取得了明顯成效,但與東部先進地市以及鄉村振興的要求相比差距較大。無棣縣休閑農業園區數量多、規模小、功能不夠健全,基礎設施不夠完善,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市場開拓能力仍較弱,還沒有特別叫得響的品牌,休閑農業旅游線路尚未發揮明顯作用[1]。
1? ? 發展現狀
無棣縣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簡稱休閑農業)從2008年開始,最初是農業新型經營業主自發開展農業園區采摘、品嘗、農家樂等活動。2009年,無棣縣在開展農業產業大調研活動中掌握了一些新情況,為順應形勢的要求,逐步理順產業關系,積極引導農業園區開展休閑農業系列示范創建活動,自此,休閑農業進入政府引導、市場運作階段。2016—2017年,濱州市委、市政府把休閑農業發展列為重大決策部署和《政府工作報告》重點工作,全市休閑農業這項工作進入第三產業發展快車道。截至2018年3月,全市各類休閑農業經營主體521個,經營面積1.3萬hm2;其中規模園區106個、休閑農莊13個、休閑農業園區99個、民俗村4個;從業人數85 615人,其中農民就業人數72 265人,帶動農戶2.5萬戶;休閑農業企業年接待游客逾441萬人,營業收入約22億元,其中農副產品銷售約17億元,從業人員年收入35 614元。通過各級評定,無棣縣已有全國休閑農業示范點2家,全國休閑農莊2家,全國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企業五星級7家、四星級26家、三星級10家,省級休閑農業示范點8家,省級休閑農業示范園區7家,山東美麗休閑鄉村2個,濱城區評為省休閑農業示范縣。與市旅游委聯合評定市級農家樂39家,市級休閑農業示范點26家。博興喬莊鎮“黃河水鄉”、打漁張“薰衣草景觀”分別被農業部評定為“中國美麗田園”,5個園區被省廳評定為“齊魯最美田園”,開發區獅子劉村被省農業廳推薦為中國美麗休閑鄉村,“黃河三角洲農業風情游”評定為“全國十佳休閑農業精品線路”。
2? ? 主要做法及經驗
2.1? ? 注重規劃宣傳,引導產業發展
2010年無棣縣出臺了《關于加快發展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的意見》,成立了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分會,制定了“濱州農家樂”“休閑農業生態園區”評定標準。2014年,依托濱州沿黃生態高效示范區開發建設,制定了休閑農業產業發展規劃,將休閑農業列為全市“十種發展模式”之一、“四區”之一、“三大關聯產業”。2016年,濱城區、博興縣分別制定了《2017—2020年休閑農業區域化發展計劃》,明確發展目標,打造生產標準化、經營集約化、服務規范化、功能多樣化的休閑農業產業帶和產業集群,積極推進“多規合一”。近年來,無棣縣積極組織休閑農業企業(園區)參加農業部和省農業廳組織的各項創建活動。在規劃的基礎上,根據發展需要每年推出不同的創建項目和示范內容,引導休閑農業園區規范建設。市、縣區充分利用廣播、電視、報刊、網絡、農業信息平臺、農業展覽活動等各種渠道,對休閑農業經營主體進行宣傳推廣,對休閑農業生態示范園區進行獎勵。
2.2? ? 抓住轉型機遇,注重示范創建
近年來,在新舊動能轉換的大勢下,正是發展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的契機。先后推出以規范標牌和科普展為主要內容的創建活動。深入挖掘民風、民俗、民間傳說,為園區編故事、講故事、寫故事,并編輯成冊進行宣傳。示范園區結合傳統文化、節日元素開展多樣的節慶活動。陽信梨花節、沾化冬棗節已有20多年的歷史,規模越來越大,活動內容越來越豐富。鄒平十里長廊櫻花節、博興打漁張黃河閘壩海棠觀光節等,都有效帶動了相關產業的發展和農民收入增加。
2.3? ? 納入重點工作,推動有序發展
自2016年開始,市委、市政府將休閑農業納入重大決策部署《政府工作報告》重點工作,市農業局及時制定休閑農業工作方案,結合縣區實際,將目標任務逐級分解,用紅、黃、綠燈標識督導推進,逐步夯實基礎建設。
充分利用第二屆古村落大會在濱州召開的機遇,大力拓展休閑農業功能。會同旅游等部門,選準切入點,培育一批休閑農業示范點,形成了4種特色的休閑農業發展模式。一是現代農業產業園模式。以濱州萬綠農業開發有限公司、金天地生態農牧有限公司、鑫誠現代農業科技示范園區等為代表,以畜禽生態養殖、綠色果蔬種植、旅游休閑為一體,打造集采摘垂釣、旅游觀光、珍禽觀賞、餐飲娛樂、科普教育、農事體驗回歸自然模式。二是休閑農業度假區模式。以無棣黃河島、鄒平櫻花山、博興打漁張森林公園、博興地球村項目等為代表,以天然氧吧、蘆蕩濕地、果園垂釣等生態系統為依托,打造休閑農業度假模式。三是農業民俗特色村模式。以陽信水落坡古家具特色區、沾化下洼冬棗采摘旅游區、博興草柳編淘寶村等為代表,以文化古城、草柳編工藝為載體,深入挖掘文化內涵,打造農業文化旅游模式。四是美麗休閑鄉村模式。以經濟開發區獅子劉村片區鄉村旅游積聚區、無棣縣埕口鎮水溝村、鄒平縣碼頭鎮邵家村等為代表,依托區位和生態資源優勢,打造“大地鄉居”“海上人家”等美麗鄉村旅游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