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曉英
【摘要】“一帶一路”旨在創造經濟和商業一體化和相互關系的基本概念,是創造一個利益,命運和責任,相互信任,融合和寬容的政治方面的共同體,在經濟和文化方面,教育是社會發展的基礎,創新型企業人才的發展是國家社會經濟發展的必然途徑,也是高等教育的責任。基于對道路設計的社會要求和如何調整個人發展計劃的概念,提高應用型人才的創新應用技術,促進整體政治,經濟,文化可持續發展,主要目的是為國際商務應用型社會創新提供資源,政府支持,行業和企業的積極參與,促進學生創新和創業。并且通過創造一個堅實基礎的環境,可以進一步提高教育和學習質量,加快國際商務應用人才的發展。
【關鍵詞】一帶一路 ?國際商務 ?應用型人才 ?培養
“一帶一路”戰略增加了對國際商業人才的需求,并使高校也開始培養國際模式現代化的人才。 '1234'教育通過不斷改進教學方法和課程,加強學生的國際視野,在海外電子商務中承諾大量技術,不斷應用和發展有競爭力的人力資源。
一、“一帶一路”戰略內涵與意義
“一帶一路”戰略是我國中央政黨的新戰略規劃,也是融入世界經濟的重要戰略決策,并且它也是目前我國最高的經濟戰略。該戰略不僅促進了我國的文化的交流,還促進了我國積極參與改善全球管理體系的發展。我們知道,國際秩序將開啟一個能夠充分發展并取得顯著成果的新時代。變革也形成一種新模式,全球發展管理的舊形式,富裕的國家區域發展的嚴重失衡,繁榮與貧困問題,戰爭與和平,生存與發展得到廣泛認可,因此,解決這些問題的唯一方法就是“變”。《周易系辭下》說:“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意味著舊的不去,新的不來,因此,社會的發展需要不斷的變革,而變革是要新老交替?還是共生和雙贏?“一帶一路”在全球范圍內為我國和國際社會提出“和文化”,以經濟,貿易和文化來作為輸出的長遠戰略,是我國在世界上的實質智慧。
我國崇尚的“和文化”是實施“天下大同”的優雅美德的“中庸之道”。這可以成為解決國際社會復雜問題的好方法。 2001年,我國經濟僅有11.09萬億元人民幣,2016年我國總產量增加到74.4萬億,2016年我國世界經濟增長率為33.2%。我國經濟的變化集中在對外開放方面,“積極主動的開放,雙方的開放,公平與開放,世界的開放,互利與開放”將繼續為全球經濟的變化做出貢獻。 2014年亞洲投資銀行簽署了絲綢之路基金合同(5萬億美元),目前正處于實質性合作和可持續發展階段,因此我國深深融入全球經濟。到2022年,我國估計將進口8萬億美元的商品,外國投資超過6000億美元,外國投資總額超過7,500億美元。這必將有助于我國的外貿產業,特別是中小企業,即將打開冬天迎接春天,讓公司滿足國際商務人才的國際需求。優化國際職業教育的方法是什么?畢業后你是否真正具有競爭力是一個不可避免的問題,因此我們的大學需要長期學習國際商務知識,當務之急是實施國際貿易中開發人力資源。
二、“一帶一路”背景下外貿企業對國際商務人才的要求
(一)外貿企業對人才的學習能力要求逐漸提高
每家公司的人力資源范圍均基于成本和收益。我們更關心的是,國際貿易領域的人才是否能帶來可觀的經濟效益。為此,國際商務人才需要提高他們的學習技能,并改善國際商業的理論基礎。外貿公司目前要求至少四級英語水平,但學生需要準備英語四級和六級證書以及劍橋商業英語證書,這些招聘指標可將你推進更高級別的公司和更高級別的平臺,但是不一定有證書就能被應聘,因為證書是看不出來實際能力的,不過企業還是會通過學生的證書來對學生的能力進行評估。目前的市場在迅速變化,學習能力是一個關鍵因素。
(二)外貿企業對人才的實際操作能力更加重視
對于普遍的跨境電子商務,外貿部門根據情況的變化開發了國際業務人員的實用技術。我們現在需要掌握B2B平臺,B2C平臺,海淘等平臺。在線談判與原來的線下談判不同。線上談判技術也需要在傳統的外貿線下談判中加以改變。但是,客戶開發和擴張等傳統形式并不僅僅依賴于交易風險。因此,您需要掌握擴張方法并推廣主要的在線平臺。新的國際商務人員必須具備互聯網的操縱技能,如戰略決策,市場分析,貿易談判和管理協調。
(三)外貿企業對人才的創新思維能力更加在意
在“大眾和創新”的大背景下改變現代化外貿公司的復雜性具有非常大的難度。許多公司目前沒有合理的協調,因為傳統商業領袖的許多部分的想法很難在短時間內被改變。國際商務人才需要深入了解行業趨勢分析和創新思維能力,它可以提供有效的解決方案,幫助傳統的外國貿易公司改變他們的業務。
三、“一帶一路”戰略下國際化應用型商務人才培養的路徑思考
(一)面向崗位群進行工作任務分析和能力解構,多方共建課程體系
國際商務人才培訓模式與區域商業集群行業的發展直接相關,課程體系反映了行業的發展要求和行業的業務需求。在建立課程體系之前,要詳細研究當地外貿企業的人力資源需求,熟悉內部工作部門以及技術要求和專業標準的安裝和操作水平。建立課程體系不能違背終端知識和系統傳統教育的概念,涉及專業知識,從學科本位到工作崗位的轉變。首先我們需要以“能力本位”作為教學大綱的關鍵價值取向。其次,有必要在系統思考業務流程的基礎上開發一組專業課程。換句話說,根據分析國內企業就業的典型工作落入區域的外貿公司,一般工作被納入復雜的選擇領域,這組職業教育和培訓計劃達到這個標準已創建。三是與國外主要大學合作,完成與專業活動相關過程的培訓和發展,為人才的共同發展奠定基礎。為了建立課程體系和課程開發,地方大學,地方工業和國外合作高校共同制定了課程大綱,課程概念,分析,評估和實施過程。
(二)中外高校聯合構建國際化教學環境、校企合作共同搭建實踐教學基地
校企之間密切合作,創建實踐教學基地,重點是通過與國外大學合作,建立校企合作的人力資源相適應的教育機構。校園內有國際教育機構校園可以模仿“一帶一路”的戰略和外國公司的真實商業環境。這種情況數據是動態的,通過為中外教師提供國際化,可以實施國際學習和國外學生技術平臺。也可以建立校園實習基地,校內實習基地不僅是整合學生實踐訓練和就業的平臺,也是實現該領域科技合作的平臺。通過改變學校和經濟中的生產,研究,科學和技術成果,培養師生團隊。上述實訓基地建筑將學校教育與企業和科學研究有機地結合起來,通過直接的實踐培訓提供創新技術和實用技術。創建一個滿足社會需求的創新型國際人力資源,協調知識,技術和質量的發展。
(三)高水平國際化合作辦學,聯合開展國際化商務人才培養
與國外主要大學合作,培養國際人才。首先,我們應了解國外主要大學的概念,課程,教學方法和國際教師團隊,以及國家和地區,基金會,企業管理,學術大學學位互認,學習目標,教學模式,學習渠道和講解方法,和其他教學資源等方面以確保國際流動性。二是與國外留學生組織互訪,短期交流,實習和選拔程序。通過學生交流,教育,訪問和實習,學生將擴大他們在學校的文化背景和社會經濟發展所知的所有營地的國際視野。該基金會的開發是為了沿著“一帶一路”戰略來發展國家商業活動。第三,通過國際教育的高水平組建國際團隊,建立教師長效機制的概念和教學方法,促進了教師的國際發展和國外知名大學的發展,創建了國際管理體系,您可以進行學術交流,以完成活動和研究機構。
(四)學生實踐能力評價體系改革與完善
建立基于能力和結果的科學評估體系,以及系統改革和改進,來評估學生的專業知識和社會服務能力。該系統的實施應符合教育質量和行業公司的需求。一方面,它在改革課程和學習內容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同時,它通過形成學校和公司等多學科評估體系來實施計劃。另外,系統改革評估提供反饋,確定價格目標的實現,并作為提高額外成本的基礎。
(五)加強學生跨境電商實踐能力培養
通過創建進出口貿易教育平臺,在商業界中建立外語學習平臺,借助國際市場研究和平板技術教育平臺,在國際貿易談判中建立技術交流平臺。使如何建立邊界教育機構電子教育平臺的知識結構和功能體系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以及學生的創新思維受到激發,許多學生通過實踐和自我學習的方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四、結語
換句話說,國際商務的人力資源教育的國際應用應結合區域產業集群的發展,滿足企業人力資源的需求,引進海外應用教育資源,加強校企之間的國際合作。需要系統化的項目以及生產和教育的整合。人力資源開發組織通過“一帶一路”戰略提高畢業生服務當地經濟和社會的能力。
參考文獻:
[1]汪強,黃小麗.淺談“一帶一路”戰略與國際商務應用型人才培養[J].南昌教育學院學報,2017,(06).
[2]張琳琳.“一帶一路”人才需求下的商務英語國際人才培養策略[J].佳木斯職業學院學報,2017,(12).
[3]王丹.“一帶一路”戰略背景下國際商務專業中外合作辦學對策研究[J].湖北經濟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6,(11).
[4]陳怡琴.國際商務專業碩士教育的實踐性困境與疏解[J].井岡山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