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標 陳世彈
摘 要:班級團支部作為高校的基層團組織,是團建的細胞工程,它肩負著聯系青年、團結青年、教育青年、幫助青年的使命。但在實際工作中,高職院校的班團工作卻存在著不少的問題。如何將班委會和團支委進行優化整合,讓他們能夠協同工作,密切配合,構建一套結合實際、行之有效的“班團一體化”工作體系和運行機制,調動多數人的積極性,提升班團工作成效,值得思考、探索。
關鍵詞:班團一體化;工作體系;探索
班級是學校凝聚青年的最基本組成單元,團支部是學校基層團組織的基本構成單元,二者都是學生進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的主要載體,在大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和思想意識培養等方面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但目前,班團組織存在組織凝聚力不足、工作力量薄弱、班委會和團支委協同不足等一些列問題。因此,只有將班級和團支部進行一體化整合,建立并完善班團協同工作機制,才能加強班團組織的凝聚力和工作向心力,才能強化班團組織的育人功能,才能真正實現班團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
一、高職院校班團工作現狀
1、團員意識不到位,團員身份不明確
共青團團員,是中國共產黨的助手和后備軍,是一群朝氣蓬勃、精神飽滿的青年,他們肩負著振興中華、建設中國特設社會主義社會、實現中華名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神圣使命,是青年學生中的佼佼者。但在以學習成績為重的當下,團員學生在入團后很少有參加專門的團課或團組織生活。同時,隨著共青團的不斷發展,團員人數不斷增加,高中畢業時非團員比例極低,進入大學后,班上幾乎所有同學既是班級成員,又是團支部成員。因此,許多團員學生不能正確認識和準確定位自己的身份,也沒有將自己與普通學生區分開來,導致團員的意識淡薄。
2、工作機制不完善,班團干部職責不明確
(1)團支部未能積極開展落實“三會兩制一課”制度。“三會兩制一課”制度是共青團保持和增強政治性、先進性、群眾性的必然要求,是推進團要管團、從嚴治團的重要載體,是加強團員思想政治教育和自我教育,強化團員意識,提升基層團組織凝聚力和戰斗力的制度保障。而班團支部對此不夠重視,有制度而未落實,或者即使落實也是流于形式。
(2)班團干部的選拔培養機制不夠完善。大一新生入校一般一個月內會選拔錄用班團干部,因此,輔導員和班主任對學生的了解和班級同學之間彼此的了解還不夠,對班團干部候選人也缺乏時間考察。所以,通常是對民主選舉的班團干部先上任后培訓,出現問題再予以解決,退出機制也較為隨意。
(3)班團干部定位模糊。支委會與班委會的工作職責不明確,兩者之間缺少協作機制,導致有時各自為政,有時又工作重疊。在班風、學風及班級文化建設中沒有形成合力,班集體凝聚力不足。理論上,班委會應該是在團支部的指導下開展各項班級工作的,而在實際當中,班委會因為執行較多事務性和行政性的班級工作,因此在學生中往往會認為班委會更為重要,而忽視了團支部的存在。
3、團組織活動流于形式,未能起到良好的育人作用
班級團支部往往按照傳統工作方式開展工作,工作缺乏創新,活動缺乏新意。團干部開展的活動往往流于形式,讀讀文件、寫寫心得,完成任務即可,沒有積極的思考如何創新活動形式,思考如何將思想教育融入到廣大學生都喜歡的活動中去,由此也導致團支部活動團員參與積極性不高,參與率低。
二、高職院校“班團一體化”工作體系探究
1、加強團員學生的思想引導
要想讓團員學生積極、主動地加入到“班團一體化”建設和團支部活動中去,首先要在思想意識層面讓團員青年有清晰的認識。筆者所在學校堅持以“黨建帶團建”的工作方法,通過開展“學習總書記系列講話,做合格共青團員”主題教育實踐,引導學生把愛國主義和黨的領導有機統一起來。在黨的十九大、團的十八大、建黨節、國慶節等重大活動和節日,加強對青年學生的黨史教育、愛國教育。讓他們始終保有共產主義信念,認同共青團員身份,明確自身職責和使命。
2、完善班團組織的制度機制
(1)完善班團組織的規章制度
建立和健全團組織的各項制度,是保證團的基層工作正常進行,建立穩定有序工作秩序的有力措施,也是做好團支部各項工作的客觀依據。校團委和院系團總支應積極指導團支部進一步修訂完善《團費收繳制度》《團員考核制度》《三會兩制一課制度》等一系列基層團組織的工作制度,條件成熟后可將這些制度編訂成《班團工作指導手冊》,對班級團支部的建設、團員發展、團費團籍的管理、組織生活、推優入黨等方面進行明確規定。從而明確班團干部工作的內容和范圍,使班團干部在班級管理工作中有章可循,有規可遵。逐步實現班級團支部各項工作的規范化、制度化和常態化。
(2)加強班團干部的選拔培養機制
班團干部工作能力的強弱直接影響著班級的班風、學風建設,影響著團支部凝聚力、組織力的強弱。因此對于班團干部的選拔培養方面,不容忽視。筆者學校通過青馬工程培訓班、班團干部培訓講座、班團工作交流分享會等方法和途徑對團干部和班干部進行培訓和培養,不但提高了班團干部的工作能力,同時也提高了團支部的向心力、凝聚力和活力。
(3)明確班團干部工作職責,建立協調工作機制
要明確團支部和班委會的職責,構建以團支部為核心,支委會與班委會職責明確,各有分工又協同合作的班集體。根據團支部和班委會的功能定位和職能分工,團支部主要負責意識形態的教育和對團員的思想引領,充當的是思想引領者的角色;班委會主要負責班級日常的具體事務,充當的是工作執行者的角色。二者的工作看似獨立,互無影響,實則卻是有機整體,密不可分。班委會應自覺接受團支部的監督指導,團支部也應借助班委會的資源調動班級成員的積極性。班委會主要協助輔導員負責班級的日常管理、學風建設等行政性事務;支委會則側重于科學文化藝術活動、思想引領、志愿服務、創新創業、推優入黨等工作。
3、規范組織生活,創新活動形式
班團支部應規范開展團組織生活,嚴格落實“三會兩制一課”制度,加強對團員學生的思想引導。創新主題團日活動,如筆者所在學校結合父親節、母親節開展了以“孝道”為主題的團日活動;結合雷鋒月開展了以“感恩、奉獻”為主題的團日活動;開展了“飛花令”“經典誦讀會”等學習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主題活動……通過這些活動的開展,提高了團支部的凝聚力和吸引力。同時,支委會和班委會協商一同進行推動班團一體化的研討活動、工作會議及學習活動等。
三、結語
班團一體化工作體系的運行讓班團組織、班團干部能夠相互配合、協同工作。班團一體化工作體系對加強高校團支部建設、提高班級管理科學化水平具有重大意義。我們應堅持改革創新,加強研究,不斷提高高校班團一體化運行水平。
[參考文獻]
[1]駱興山.《高校班團一體化促進基層團支部活力提升的對策》,載《鞍山師范學院學報》,2018(10)。
[2]孫江燕.《以團支部為中心的高校班團一體化管理機制探討》,載《課程教育研究》2018(17)。
[3]王舟.《淺析高校班團一體化運行發展現狀及問題》,載《現代交際》,2018(6)。
(作者單位:廣州華商職業學院, 廣東 廣州51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