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艷玲
摘 要:為使農民群眾的素養及品德得到提高,滿足農村當地對于在精神方面的文化需求,科學文化在農村得到有效的宣傳,農村公益電影在農村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分析了農村公益電影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相應的對策,淺析了解決的主要思路。
關鍵詞:農村公益電影;農村文化
農村公益電影,是國家實施的一項文化惠民工程,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讓農村的老百姓免費看電影。農村電影放映是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農村人口數量巨大,平時所能享受的精神生活非常有限,為了有效解決廣大農村人民的精神需求,我們長期以來一直堅持農村電影放映,為中國農村人民送去了精神關懷和文化熏陶,并取得了巨大成就。近年來,城鎮化趨勢不斷加快,越來越多的農村居民離開農村選擇到城鎮定居,但仍有一半的中國人長期生活在農村,雖能收看一些電視節目,但他們的精神文化生活依舊匱乏,這些村民通常生活在地理位置比較偏遠、經濟比較落后的地區。在這種形勢下,農村電影放映的需求不但沒有減弱,反而變得更加強烈,同時也對農村電影放映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廣電總局電影局局長張宏森于2016年10月在浙江寧波召開的全國農村電影工作座談會上進一步強調:“農村電影放映要面向“全面小康”,提升農村電影服務硬件設施水平,穩步推進村級固定放映場所和鄉鎮影院建設”。這就更加明確了農村電影轉型升級的“升級版”就是在“十三五”及以后一個時期,努力完成村級建立固定放映點及鄉鎮建設電影院的發展目標。
一、農村公益電影存在問題
(一)公益電影下鄉遭受冷遇
一方面,打工潮讓大多數農村成為“空心村”和“留守村”,電影觀眾本來就不多;另一方面,有線電視、互聯網絡通村入戶,讓農村老百姓也能及時、便捷地進行多元化娛樂,壩壩電影的需求大大衰減;送下鄉的免費電影往往銷售不對路,不能對農民產生吸引力,引不起農民的興趣。基于以上因素,公益電影下鄉似乎成了一塊“雞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有人因此呼吁:“村民對免費電影的熱情早就沒有了,沒必要下鄉了。”但實際上,公益電影還是有必要常下鄉。目前我國城鄉文化發展還存在很大差距,即使是農村間也存在不小差距,給農民朋友送上一場場光影盛宴,仍是必不可少的公共文化服務。
(二)各地區農村電影發展不平衡
我國一共有69萬多個農村行政單位,但是各個地區農村電影放映隊規模、放映人員數量、放映設備等存在著較大差異。根據有關報道顯示,經濟不發達地區、偏遠地區的農村電影發展就相對滯后,基礎設施建設跟不上群眾觀影需求。而農村電影繁榮發展的地區,一般整體文化水平、經濟水平相對較高,擁有較多數量的企業,不僅能夠完成國家規定的播放指標,而且電影市場運作也比較活躍。
部分農村出現了觀眾萎縮。隨著電視、廣播、網絡相繼進入農村,群眾可選擇的文化內容增多,一些城鎮化水平較高的地方,農村電影觀眾流失,出現一場電影僅有10人左右觀看的情況;邊疆縣農村青壯年外出務工多,只有老人和小孩留守,觀影人數也在下降。影片更新很慢,群眾希望的適合自己的故事片和科教片不多。不少科教片還停留在過去知識的傳播,農村現在的生活方式已發生變化,生產安全、交通出行、大病防治這些與生活密切相關的常識供需矛盾突出。農村電影公益放映覆蓋任務還很重,經費投入不足,交通工具緊缺,基礎設施薄弱,廣大農民對看電影的需求還沒得到充分滿足。
(三)農村電影產業結構過于單一
不論是電影制作、電影發行宣傳、電影放映觀看還是電影后續產品的研究開發,每一個階段、每一個環節的開展,都應當是對影片商業價值的進一步開發與提煉。然而事實上是,我國農村電影市場長期以來就未能得到整體性的開發,造成農村電影產業存在多方面的不足與缺失。
(四)村公益電影放映水平低
適宜農村群眾觀看的優秀影片少,舊片多,新片少。農村電影放映隊伍,知識層次低,年齡大,兼職放映。農村電影放映隊伍的素質不能滿足現代電影放映的要求。農村電影放映基層干部重視程度不夠,配合協調不好。目前,地方政府對電影放映重視程度不夠,缺乏對農村電影放映的應有管理,認識有偏頗、積極性不高,村隊干部待遇少,在人員組織、場地提供等方面協調配合不夠影響了放映質量。
二、解決的主要思路
(一)嚴格監督和管理,確保農村電影放映質量
農村公益電影作為一項惠民工程,這項工程能否確實讓農村群眾得實惠,在家門口就能看到,看好電影,重點在于平時的監督管理上。強化放映程序監管。在農村電影放映過程中,嚴格執行各項放映規章制度,跟蹤放映計劃,定期召開工作例會,匯報放映進度,通報出現的問題,分析原因并及時改正,確保農村電影放映工作保質保量完成,指派專人定期巡查和隨機抽查。
在露天放映時,人們的視覺要求并不能對電影放映設備的光源產生滿足。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不少農民群眾的經濟收入也得到了提高,但是因為各方面的原因,農村電影放映卻依然還是露天放映。所以,放映設備的更新是提高電影放映質量重要措施之一。更新對農村放映條件適應的放映設備,即可達到提高農村電影放映質量的目標。
(二)強化農村文化陣地建設,讓電影放映走入室內,優化放映環境。
啟動農村公益電影室內固定放映試點工作,在重點鄉鎮選擇有條件的村建立設施完備、功能齊全的農村公益電影數字影院,向外輻射,接納附近村群眾觀看電影。室內放映也能對設施線路進行規范,確保放映安全。沒有條件新建影院的,可利用村委會會議室、文化活動中心、村民之家等場所,改變農村群眾看電影席地而坐或站著的方式,營造與城市相同的舒適環境,實現農民看電影從室外向室內的轉變,從“能看電影”向“看好電影”轉變,進一步提升農民的文體活動環境和基層文化生活水平。
(三)重視公益電影影片采購,讓群眾自己選擇節目。
院線公司可以提前制作一批電影海報,發布影片目錄供群眾挑選,選擇較多的影片就在次月放映,讓他們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影片,將大大調動群眾觀影熱情。真正將選擇權交給農民群眾。各級政府為農村放映電影的經費,是直接經由縣級文化主管部門撥付到村級組織,并在農村群眾的監督下,專項用于公益電影放映的支出,由村委會安排專人負責收集群眾的建議,對需求量大的影片進行采購,以滿足農民群眾多樣化電影需求。
(四)重視隊伍建設,提高農村公益電影放映水平
做好農村公益電影放映管理工作,隊伍是根本,人才是關鍵。不斷提升放映員綜合素質和放映隊伍的凝聚力、向心力以及放映員工作的主動性、自覺性,要通過各種方式,多種載體,引發放映職業的自豪感和榮譽感。公開招聘,組建年輕化、知識化的放映隊伍。通過在電視臺和政府網站公開發布招聘信息,從熱愛電影事業、熱心公益事業的愛心人士中,擇優聘用農村電影放映員。強化培訓,學習業務知識。每年農村電影啟動前,都舉辦農村電影放映技能培訓班,主管領導做動員,學習放映技術,交流工作經驗,并對設備進行了集中保養和調試。
三、總結
總而言之,伴隨農村經濟的發展,農民對農村電影服務的質量有了更高的要求,農村群眾在物質生活得到改善。農村電影應當深刻認清目前農村電影存在的問題,并積極探尋可行的解決對策,只有如此,農村電影才能實現持續、健康、快速發展,更好地為農村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服務。
[參考文獻]
[1]何帥.農村電影放映管理的思考和探索[J].才智,2018.
[2]李瑛,朱廣路 . 認真做好平臺監管工 作,努力提高農村公益電影放映質量 [J]. 現代 電影技術,2016 (11).
(作者單位:山東省菏澤市定陶區廣播電視臺電影管理站,山東 菏澤274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