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良
摘 要:都市農業的發展,在市場需求和政策推動的共同作用下,突破了傳統農業的局限性,使發展觀念、發展重點、發展戰略、生產方式、經營方式等,正以都市市場需求為導向,不斷轉變。都市農業已成為整個都市發展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它不僅改善城市生態環境,發揮著休閑旅游的功能,而且融生產性、生活性,向著多樣化、多成次、多中心,組合式的方式高效發展。它讓農民的經濟收入提高的同時,不斷滿足了城市居民的生活需求。
在城市經濟逐漸升高,都市與農村之間,農業與非農業之間會變得更加有機契合,只要經過不斷全面調查,天津都市現代化農業及優勢產業,都會完全成熟的發展起來。
關鍵詞:都市農業;合理定位;優勢;發展
隨著天津市逐步邁向現代化國際大都市,加快發展城市的經濟就必須要合理的規劃布局城市的產業模式,其農業也必須逐漸向都市農業轉型。合理規劃布局天津市的都市農業的產業結構,是天津市農業發展的實際和需要。把傳統的生產型的農業產業轉變為新型的都市農業,使農業產業的功能不斷轉變為服務功能和生態功能,才能讓都市農業得到更高、更好、更快的發展。
發展城市的經濟的基礎條件和決定性的因素就是要建立一個合理完善的產業結構,優化都市農業產業布局成為其首要解決的問題。
一、都市農業的概念
都市農業是指位于城市內部和城市周邊地區的農業,是一種包括從生產(或養殖)、加工、運輸、消費到為城市提供農產品和服務的完整經濟過程,它是城市經濟和城市生態系統中的組成部分。形成具有多功能性,系統性和動態性特征的都市農業,使其可以在城鄉一體化發展的情況下提高城市的經濟和服務于都市居民。
英國社會學家霍華德提出了“田園城市”的思想,他設想在合理規劃和擁有美好環境的城市中,人們可以自己自足。美國經濟學家體馬哈認為城市與外界環境聯系微弱,都市農業可以改善城市市民生活的環境,可以將市民和外界的自然環境緊密的聯系起來。并且可以向都市居民提供豐富綠色的農產品,滿足生活需求。
在城市經濟生產力逐漸升高,都市與農村之間、農業和非農產業之間會變得更加有機契合,形成多層次化的都市農業模式,更快提高城鄉的社會經濟發展。
二、發展目標
我國在近些年相繼提出了天然農業、有機農業、生態農業等多種發展方式。把都市農業的空間布局進行合理優化,使都市農業得到更好的發展。隨著國家各項政策的相繼出臺,都市農業的發展逐漸具備了一定的規模,并形成了不同的發展模式。發展都市農業,不但能夠高效發展農業產業,同時也可以提高農民的經濟收入。
天津市的龍頭產業是工業,但是為了使天津市成為環境友好型,資源節約型,可持續發展的新型城市,天津市必須轉變產業結構。在發展二、三產業的同時,必須促進農業的發展。在發展多樣化、高級化的都市農業的同時保持生態平衡,促進綠色發展。
三、發展方向
天津市都市農業的加速發展,會讓全市農業產業格局不斷地進行調整,這樣就加速了綠色農業發展,加快了農業信息化建設,增強了農業科技步伐。通過改革升級,農業結構由單一種植業為主轉向種植、加工、養殖、旅游觀光等多產業的協同發展。由數量和產量的增長調整為效益質量的增長。大力發展畜牧、蔬菜、花卉水果、水產五大重點優勢產業。逐漸發展成有特色、高質量、綠色環保的產業。
根據市場需求大力發展特色產業,多建特色優質農產品生產基地。在不斷調整產業結構同時,使發展水平不斷提高,形成獨特的都市農業產業結構。
四、都市農業產業格局的優化
都市農業受城市的影響比較大,而且具有一定的多功能性,不同類型的區域承擔著不同的都市農業類型,承擔著不同的功能。根據天津市都市農業發展勢態,對農業的產業布局進行規劃,產業功能劃分為綜合產區,中心優勢產區和特色產業區,即一圈兩帶四區的空間布局模式。如圖:
(一)一圈:中心圈,中心優勢產區
中心圈是指中心市區周圍的城市,即環城四區。東麗區,津南區,西青區,北辰區。該地區與市區地域相互交錯,圍繞中心城區,形成綠色屏障。環城四區距離市區最近,該地區有農業,漁業和農林牧漁業的優勢,因此該區域應該堅持“綠色生態,高效精品,體閑觀光,科技文化”的發展定位,穩固精品農業的生產功能,突出休閑觀光功能。主要是:1、以高科技作為引領方向,使用近郊成熟的農業技術,信息技術,開發以花卉,蔬菜,食用油、菌等優勢農產品的培育。 2、大力發展設施農業和生態農業,為市民提供節假日旅游觀光基地,開發體閑農業,如:市民菜園,采摘園,旅游景點附近的農家樂,讓市民近距離的接近大自然,享受田園生活。3、發展高科技農業培訓基地和文教設施,可以讓農民及時獲取農業信息,吸收和掌握最新的科技農業知識。
(二)二帶:特色產業帶
(1)濱海新區生態發展帶
該地區在天津市濱海新區,該區水域面積廣闊,有大面積的鹽堿地。該區的農業,漁業和農林牧漁業,非常具有優勢,而且有廣泛的風能,太陽能等資源,條件得天獨厚。發展高效益的生態種養殖,發揮臨海優勢,開發連片海水養殖,建設養殖基地,提升特色農產品,拓展海濱觀光旅游。以特色農業,種苗漁業和休閑觀光漁業形成濱海特色產業區。
該區自然資源豐厚,人才,科技,政策等優勢顯著,為發展特色農業,漁業,體閑觀光提供了良好的條件。一要發展節能,節水,生態環保的種養殖。二要培育濱海新區玫瑰香葡萄,冬棗,海珍品等優良的農產品。三要以“海”為依托,把金槍魚,彭澤鯽等特色水產品進行加工,讓特色活魚出口創匯。四要利用海洋資源優勢,發展海珍品,特色魚種育苗,引進國外特色魚種,提高海水養殖魚類苗種的能力和質量。五要以沿海漁業風情開發旅游觀光,發展體閑漁業,生態教育和文化創意等綜合服務。
(2)薊州區特色產業發展帶
天津市的薊州區,是天津市內獨一的山區和重要水源涵養地。該區有山有水,土地資源豐碩,植被茂盛,具有很好的生態旅游資源。是天津出名的旅游勝地,享有天津后花園的美譽。該區的農業,林業,漁業和農林牧漁業發展水平超過其他區,具有較大的優勢。該區以綠色產品為主導產業,山區生態保育能力強,顯現農業觀賞旅游特色。
結合當地特色,該區發展重點為:一要加強綠色農產品生產,建設南部地區優質糧食區,中部地區綠色食品區,北部山區干鮮果品區。以盤山柿子,板栗,核桃,葡萄,蘋果為重點,建設綠色有機食品生產基地。二要建設生態漁業養殖區,利用于橋水庫水面大,水質好,天然餌料資源豐富等優勢,合理開展生態漁業養殖。三要建設生態畜禽養殖區,擴大生態養殖,重點建設蛋雞,肉羊,散養雞畜禽產品生產基地。四要利用山區良好的自然資源和生態資源,結合當地的風貌特色和鄉村民俗文化,發展觀光旅游業。
(三)四區:綜合功能區
遠郊四區(寧河區,寶坻區,武清區和靜海區)是天津市區中面積最大,人口最多的一個區。環境優美,生態景觀秀麗,空氣清新,林帶成蔭,農業綠色空間廣闊。濕地,農田,林地資源豐富。為發展生態觀光旅游業提供了良好的條件。
四區的農業占有很大的比重,優勢顯著,應突出延伸農業產業鏈,以林地,農田和濕地為依托拓展休閑觀光,建成規模化,標準化,設施化農產品生產基地。一要以果蔬,畜禽作為主導產業,重點發展日光節能溫室大棚,建設綠色蔬菜基地。食用菌基地,果品基地。建設奶牛,肉牛,生豬,肉羊,肉雞,蛋雞等優勢畜產品養殖基地[1]。二要建立專業化種植與養殖業,創建特色鮮明的生態農業園和農業旅游景點。三要發展農產品保鮮,引進先進加工技術和設備,發展精深加工,提高綜合效益。
五、推進現代農業化的建設
(1)合理定位天津市都市農業發展
天津市特殊的地理位置,應在有限的耕地資源上,制定合理的農業發展方案,對土地的利用方式多樣化,將土地的利用效率提高,實現耕地資源的產量最大化,創造更大的價值。天津應發揮天然優勢,在有限耕地發展的同時,注重水產養殖業的發展,將農業和旅游業相結合,用另一種方式創造收入,實現城鄉共同發展。
在開發過程中,要處理好當前和長遠的經濟效益,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進一步推進農業規模化生產。在功能上,要保障安全健康綠色農產品的供給,保障就業,農業服務,環境保護,文化傳承,體閑娛樂等。
(2)構建都市農業產業結構體系
確定天津市的支柱產業,從天津市的整體經濟出發,根據現實情況、區位優勢、市場需求、技術水平等條件,天津市應該把海洋漁業、水果種植業、休閑農業和農產品深加工業作為優先發展的支柱性產業[2]。帶動其他產業的發展,實現產業結構的合理化。
(3)加強政府政策和新型科技的支持
在天津市內,除了落實國家規定的有關政策法規之外,政府還要在自己的權力之內,制定具有可行的優惠政策,惠民利民,吸引更多外來投資者,建立良好健康的投資環境,加速區域經濟的發展[3]。重點是:一要開展資金政策扶持,建立農業發展專項資金,扶持休閑農業發展。二要稅收政策扶持。享受農業的有關稅收優惠政策。加大農業種植,農業科技實驗基地建設。引進科技和智慧,加速互聯網信息平臺的發展,為農民提供快速、便捷的技術和市場信息。
(4)重視教育,加強農業培訓
都市農業的發展和進步需要一定的技術和知識,要有針對性的聘請專家,學者,工程技術人員經常性地開展技術咨詢,技術講座和參觀學習,鍛煉一批專業素養高,支撐都市農業發展的技術人員。對農村農戶進行集中式知識,技術的培訓。培養一批專業技藝型,生產經營型,社會服務型的新型職業農民。建設職業農民培訓中心,系統化提升農民的技能知識面。
六、結論
從天津市環城區縣延伸至薊州區,積極開展都市農業發展模式,保持農業及各類產業良性發展。
(1)天津市都市農業產業優勢總體上呈現由中心向外圍的空間分布特征。結合天津市都市農業的發展現狀,應對天津市都市農業的產業進行規劃。根據產業功能劃分為核心產區、綜合功能產區、和特色產業區。根據天津市的特色產業和地理優勢,形成一圈兩帶四區的產業發展。
(2)農業產業擁有絕對優勢最明顯的是濱海新區和四區縣。又因天津市都市農業產業的發展分布比較集中,所以絕大部分地區發展都應有各自的特色。
(3)林業產業具有明顯的地域特性,遠郊區縣的林業具有明顯的發展優勢。如武清區,寶坻區,靜海區,薊州區。因此天津市把林業作為遠郊地區的優勢產業來發展,在環城區域通過綠化造林,為天津市建立綠色屏障,讓環境更優美,空氣更清新。
(4)天津市牧業產業不存在優勢,但是從產業動態情況看,很多地方的牧業發展速度還是相當快的,如北辰區,寧河區,靜海區,薊州區。因此,在近幾年的發展中,這些地區的牧業隨著都市農業的全面發展和農業產業結構的調整和優化,應該讓這些地區的牧業更加有前景。
(5)漁業作為天津市的特色產業,各區漁業的產業優勢普遍顯著。尤其是濱海新區,最具有突出優勢。但對于發展速度偏低的地區可以考慮改變發展模式等來提高發展速度,盡快達到專業化水平的同步優勢。
從整體來看,通過發展優勢產業來引領都市區域的經濟效益的提升,是最理想的經濟發展模式,基于天津市的發展現狀,優勢產業已經逐漸形成,但是目前的產業發展還沒有達到完全成熟的發展,但只要經過不斷的全面調整,要達到都市現代農業完全成熟的發展指日可待。
經濟論壇 ? ? ? ? ? ? ? ? ? ? ? ? ? ?論公司減資行為下債權人利益之救濟[參考文獻]
[1]劉會想,孫國興,李瑾.天津沿海都市型農業可持續發展模式選擇[J].新疆農墾經濟,2010(03):52-56
[2]曲福玲.天津都市農業發展現狀、問題及對策研究[J].農業經濟,2010(09):37-39
[3]李瑾,史佳林,賈鳳伶.天津休閑農業發展現狀、目標與對策建議[J].天津經濟,2012(08):16-19
(作者單位:天津市西青區國土資源分局,天津 300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