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鵬



摘要:文章從箱體加工工藝分析入手,論述了基于立式加工中心的箱體加工工藝優化。期望通過本文的研究能夠對提產增效目標的實現有所幫助。
關鍵詞:立式加工中心;箱體;工藝優化
1.箱體加工工藝分析
箱體是齒輪箱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它能夠將軸、套以及齒輪等零件有機地連接為一個整體,箱體內的所有零件會保持相互位置,通過轉矩的傳遞,完成規定運動。常規箱體的技術要求如表1所示。
箱體是一類結構相對比較復雜的零件,在生產過程中,需要進行加工的面比較多,且主要以平面和孔作為加工的重點。在對箱體進行加工時,平面的精度比較容易達到標準要求,而孔間、孔與面之間的位置精度是加工時質量控制的關鍵之所在。鑒于此,在對箱體的加工工藝進行確定時,可將孔的精度作為首要考慮因素之一。
2.基于立式加工中心的箱體加工工藝優化
目前,箱體的加工基本上都是通過數控機床來完成,如數控加工中心,為在保證箱體質量的前提下,進一步提高加工效率,可對相關的加工工藝進行優化。
2.1夾具的優化方法
對于立式加工中心而言,夾具的結構合理與否直接關系到箱體的加工效率,而夾具的剛度是確保箱體加工過程中位置保持不變的關鍵之所在。擁有足夠剛度的夾具,在數控加工時,基本上不會出現振動的情況,由此可使箱體的加工精度得到有效保障。立式加工中心夾具剛度的大小主要取決于以下因素:穩定性、材料、熱處理、整體性、厚度等。由于箱體的結構(如圖1所示)較為特殊,裝夾在夾具上時,會有一部分處于懸空狀態,這樣一來很容易引起加固剛性不足的情況,從而影響加工精度。為使該問題得到有效解決,可對夾具進行優化,具體做法是在夾具上增加一個輔助夾緊機構,隨著該機構的加入,能夠使夾具裝夾零件的整體剛性大幅度增加,刀具切削的進給效率也會隨之提高,走刀次數顯著減少,工序時間得以縮短。
2.2底面余量的優化方法
立式加工中心精銑底面的加工余量大小,對箱體的加工效率和質量具有直接影響。實踐表明,當加工余量過大時,會使能耗增大,并且生產率會有所降低,這樣一來總體成本會隨之增加;如果加工余量過小,很難使上一道工序遺留的誤差及缺陷徹底消除,由此會影響加工精度,并且還可能形成廢品。所以對加工余量進行合理確定,是箱體加工工藝優化的重要內容之一。使用立式加工中心對箱體進行加工的過程中,箱體的底面在轉工時,起承重的作用,為避免磕碰使箱體受損,可將精銑底面的保護余量確定為1.0mm。
2.3刀具的優化方法
通過立式加工中心對箱體進行加工的過程中,箱體上的通孔是由精鏜刀和倒角刀共同加工來完成,也就是說,通孔需要進行三次切削,并且要換刀三次,整個過程耗時較長。針對這一情況,可以采取如下方法進行優化:按照箱體中通孔的結構特點,設計復合刀具,從而實現一次進刀完成加工的目標。通過對刀具的優化改進,不但能夠減少換刀次數,而且切削時間也會隨之縮短,單個箱體的加工節拍可以節約3min左右,由此可使日產量隨之提升。
2.4走刀路線的優化方法
對于立式加工中心而言,刀具的走刀路線通常都是按照待加工工件的運動軌跡進行設定,簡單來講,就是刀具從對刀點開始運動,直到完成整個工件的加工為止,包括切削、切入、切出等等。在箱體加工中,對走刀路線進行確定時,需要遵循如下原則:確保加工精度和質量,縮短路線,提高加工效率。應當保證設定的走刀路線易于編程,如果是多次重復的路線,則應盡可能簡化程序。立式加工中心對箱體進行加工時,銑刀一般都是以直線進給的方式完成切削,由此會使直角轉接的位置處留下接刀的痕跡,這樣一來,會對箱體表面的加工精度造成影響,從而影響箱體的品質。圖2(a)為優化前的走刀路線示意圖。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可對立式加工中心的刀具走刀路線進行優化,如圖2(b)所示。經過優化之后,取消轉接位置處的直角走刀,將其變為圓弧走刀,由此,可使接刀的痕跡得以消除,箱體表面的質量得到進一步提升。
2.5優化效果分析
某箱體生產車間,通過上述方法對箱體的加工工藝進行優化改進,工藝改進后,在短短8個月的時間里,箱體的產量從原本的900臺/月,提升至1300臺/月,加工精度和質量也隨之顯著提升。通過加工工藝優化,達到了提產增效的目標,由此證明本文提出方法的可行性。
結論:
綜上所述,通過立式加工中心對箱體進行加工時,為在保證加工精度和質量的前提下,提高生產效率,可采取科學合理、行之有效的方法,對加工工藝進行優化。雖然立式加工中心的型號有所差別,但基本原理卻大致相同,對箱體的加工過程也非常類似。因此,本文所提出的優化方法具有一定的推廣使用價值。
參考文獻
[1]李文斐.箱體機械加工規程及鉆側面(后)螺釘孔機夾具設計[J].內燃機與配件,2019(5):67-69.
[2]余阿東,蒲生.汽車自動器箱體加工用組合機床研究[J].機床與液壓,2018(4):53-55.
[3]韓興言.拖拉機箱加工工藝研究[J].裝備制造技術,2017(8):9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