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長勤
摘要:公立醫院是社會群眾看病就醫的重要場所,公立醫院具有為社會群眾服務的重要職能。公立醫院內部控制的有效實施,不僅影響著醫院的長遠發展,同時還與社會群眾的健康和生命具有著密切的關系。因此,公立醫院應該科學的、合理的構建內部控制框架體系,以此推動醫院的長遠發展。筆者針對公立醫院內部控制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探究與分析,并提出了公立醫院內部控制框架體系構建的有效途徑,希望有助于公立醫院的長遠發展。
關鍵詞:公立醫院;內部控制;框架構建
在我國,公立醫院內部控制的實施相對較晚一些,無論是理論知識方面還是實施經驗方面均不是十分的全面。近些年,我國政府相關部門對公立醫院內部控制的實施越來越重視,并出臺了一系列相關事業單位內部控制的規范性文件,其中就包含了公立醫院內部控制的實施。公立醫院應該積極響應國家的號召,加強內部控制的實施,積極構建起內部控制框架體系,充分發揮內部控制的重要作用。
一、公立醫院內部控制中存在的問題
(一)缺乏良好的內部控制環境
控制環境是公立醫院內部控制得以順利實施的重要基礎,主要包括:公立醫院文化、機構設置、人力資源政策、權責分配等。從目前公立醫院內部控制的實際情況來看,部分公立醫院缺乏良好的內部控制環境。主要表現為:首先,缺乏對內部控制的全面認識。例如:某公立醫院對內部控制的認識較為片面,因此并未能夠將內部控制工作作為醫院管理工作的一項重點工作來實施。而是將內部控制工作簡單的劃分給財務部門、采購部門和保管部門。未能夠由上到下形成良好的內部控制環境,其嚴重阻礙了內部控制重要作用的充分發揮。其次,缺乏明確的職責和權利的劃分。對于公立醫院來說,醫院內部各管理部門之間的配合與協調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內部控制目標的實現。然而,實際上,部分公立醫院缺乏合理的內部組織結構。例如:某公立醫院在實施內部控制的過程中,未能夠清晰明確的劃分各個部門、各個崗位以及各個工作人員的內部控制職責和權利,致使該公立醫院在人力資源管理上存在著一定的弊端,雖然該公立醫院開展了公開招聘,但是在人才錄取時,仍然有很多工作人員是憑借著內部關系、行賄等手段進入的醫院,這就致使該公立醫院工作人員綜合素質良莠不齊。
(二)缺乏完善的內部控制體系
對于我國公立醫院來說,由于其受我國財政部門的統一撥款,不像其他普通企業一樣需要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環境,因此,大部分公立醫院缺乏對內部控制的全面認識,更加缺乏對適應自身的內部控制理論和實踐的研究,我國公立醫院內部控制的研究依然處于探索的階段。多數醫院都沒有形成完整的內部控制框架體系,主要表現為:首先,風險評估體系缺失。例如:某公立醫院管理理念較為滯后,風險意識十分的薄弱。該公立醫院在實施風險防范時,僅僅是憑借醫院管理階層的主觀意識和工作經驗進行決策,并沒有通過風險識別、評估、應對這一程序進行風險防范,該醫院在實施內部控制的過程中很容易引發風險,從而對醫院造成較大不利的影響。其次,缺乏全面的內部控制活動設計,我國多數醫院在實施內部控制活動時大體是按照我國相關法律法規和政策進行設計,并將內部控制工作局限在財務管理和資產管理上,缺乏全面的內部控制,致使醫院較多的業務活動未能夠得到相應的控制。
(三)缺乏健全的監督機制
現階段,雖然我國部分公立醫院在內部設置了內部審計部門,主要負責對內部控制工作實施的監督。但是依然存在著一些問題有待解決,主要包括:首先,內部審計部門獨立性的缺失[1]。獨立性是公立醫院內部審計部門開展工作的重要基礎,獨立性的缺失將嚴重制約內部審計部門職能的充分發揮。例如:某公立醫院在設置內部審計部門時,將內部審計部門與其他各管理部門處于平等的位置,因此,該醫院內部審計工作的開展難以得到其他部門的配合。其次,缺乏明確的內部審計重點工作。部分公立醫院內部審計工作的開展僅局限在事后的控制與審計,缺乏對事前和事中的審計和控制。第三,部分內部審計工作人員素質有待提高。多數公立醫院內部審計工作人員的來源為財務崗位或者其他崗位,這部分審計工作人員并沒有接受過專業的相關審計知識的培訓,專業水平與專業素養有待提高。
二、公立醫院內部控制框架體系構建的有效途徑
(一)加強內部控制環境的建設
第一,強化公立醫院內部控制意識。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和我國醫療事業改革的不斷深入,公立醫院應該積極的擺脫以往陳舊、落后的管理觀念。作為公立醫院管理階層首先應該樹立起強烈的內部控制意識,以此在公立醫院內部形成由上至下良好的內部控制氛圍[2]。第二,充分明確各個部門、各個崗位以及各工作人員的內部控制職責與權利。例如:某公立醫院為了建設良好的內部控制環境,在醫院內部加大了內部控制宣傳力度,以此強化整體工作人員的內部控制意識,促使整體工作人員均能夠自主的參與到內部控制工作中來,并明確自身在內部控制工作中的責任和權利,以此增強醫院內部工作人員的凝聚力,從而更好的全面落實內部控制工作。第三,嚴格按照用人機制引進人才,堅決杜絕出現利用關系進入醫院的現象發生,從而提高整體工作人員的專業水平和素養。
(二)構建完善的內部控制體系
第一,加強風險評估。風險評估主要包括:目標設定、識別,分析,應對,四個步驟[3]。例如:某公立醫院在設定風險評估的目標環節,應該通過信息技術手段全面的搜集大量的數據信息,以此作為目標設定的數據支撐。在風險識別的過程中,則應該對醫院面臨的風險類型進行明確的劃分,主要包括:財務風險、經營風險以及業務風險。在風險分析環節,應該通過行業標準、數據分析、風險直覺等風險分析方法進行分析。在風險應對環節,則應該對醫院風險管理機構的建設、醫患糾紛調解機構的建設、財務績效分析、風險預處理等的建立引起足夠的重視,以此確保風險應對的全面性。第二,全面落實內部控制活動。內部控制活動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方面為業務方面,是指對公立醫院各項醫療業務的具體實施進行控制。另一方面為經營管理方面,主要包括:資產管理、預算管理、投資管理、收支管理、績效管理等。對于公立醫院內部控制的重點,應該構建預處理經驗庫,針對有可能發生的風險進行預先控制。
(三)加強對內部控制的監督
內部控制監督的有效實施,不僅有利于公立醫院內部控制工作的全面落實,同時還有助于規范內部控制工作的開展[4]。因此,公立醫院應該加強對內部控制的監督。例如:某公立醫院為了加強對內部控制的監督,建立具有獨立性的內部審計部門,并堅持不相容崗位相分離的原則,對各內部審計崗位的職責進行了明確的劃分,以此形成了良好的相互制約,相互監督的內部審計工作機制。另外,該公立醫院還積極構建了完善的內部控制監督和評價機制,并在開展內部審計工作的過程中嚴格按照該機制執行工作,以此及時發現醫院內部控制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并及時加以解決。同時,該公立醫院還充分利用了內部控制監督和評價結果。將對內部控制的監督和評價結果上報給醫院管理階層,以此為其決策提供一定的參考,從而降低風險發生的幾率。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隨著市場經濟的飛速發展和我國醫療事業改革的不斷深入,內部控制框架的構建對公立醫院經營與發展的重要性越來越明顯。但是,從現階段公立醫院內部控制實施的情況來看,依然存在著一些問題有待解決。因此,公立醫院必須加強內部控制環境的建設,構建完善的內部控制體系同時加強對內部控制的監督,以此解決這些問題,促使內部控制的重要作用得以充分的發揮。
參考文獻:
[1]肖鳳美.企業財務風險預警模型的分析——基于制造業數據[J].財會學習,2018 (33):35-36.
[2]陳金權.制造業如何面對金融危機下的財務風險[J].時代經貿,2018 (03):32-34.
[3]趙平.制造業企業財務預算的關鍵風險點及其控制方法[J].企業改革與管理,2017 (17):139+145.
[4]李俊杰.中小型制造業企業內控管理與財務風險防范[J].時代金融,2017 (15):106+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