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珊珊
[摘 要] 習近平同志提出的“精準扶貧”思想,使得我國的扶貧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在十九大上,習近平總書記又把開展扶貧提到了更高的戰略上來。貴州一直是我國脫貧工作的主陣地,扶貧的開展十分艱難。從十八大以來,貴州省堅決貫徹執行中央決策部署,推行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歷時五年,減少的貧困人口超過700萬,形成了具有特色的“貴州做法”。文章將從貴州企業參與精準扶貧現狀進行分析,從而總結出企業參與精準扶貧的對策思考。
[關鍵詞] 扶貧 精準扶貧 對策 思考
中圖分類號:F120.3 文獻標志碼:A
一、引言
精準扶貧其實就是粗放扶貧的對立面,它表示的是在多種貧困人口,多種貧困環境中,合理使用扶貧方式對貧困人口展開精確管理、準確幫扶、準確識別的貧困治理途徑。“精準扶貧”的重要思想最早是在2013年提出的。習近平同志在考察湖南時表示,需要分類指導,因地制宜,準確地開展扶貧工作。習近平同志在2015年考察貴州時也表示,要合理的開展“十三五”中的扶貧工作,要保證在2020年時達到全面脫貧,并表示扶貧的開展重要的是在于“準確”。
據相關部門統計,截至2015年年底,貴州省共有493萬貧困人口,“貧窮落后”影響著貴州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穩定。貴州省大多數都為高原斜坡的地勢,山多地少,地勢垂直高差相對較大,土地破碎,水土流失嚴重,是明顯的喀斯特地貌,災害多發,生態脆弱,地方病較多,貧困發生率相對較高,因此是脫貧過程中最困難的地區。所以,在我國的脫貧過程中,貴州作為關鍵地區,抓好扶貧攻堅是貴州十三五時期的頭等大事。省委、省政府舉全省的力量開展扶貧工作,并動員整個社會的力量參與進來,企業則是社會扶貧力量中的主力軍[1]。
二、貴州公司展開精準扶貧的現狀
根據貧困縣農村年均人收入為2 300元的要求,2015年貴州省貧困人口約為493萬人,占全國8.77%,居全國第一,全省88個縣(市、區、特區)貧困發生率在10%以上的有61個。黨的十八大以來,貴州省堅決貫徹執行中央決策部署,推行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扶貧措施,5年減少的貧困人數超過700萬;2017年12月26日,在全省脫貧攻堅表彰暨秋季攻勢總結電視電話會議上,確定了2018年貴州省脫貧攻堅的目標:2018年全省力爭實現減少農村貧困人口120萬以上,退出貧困縣16個,貧困村2 500個。因為貴州貧困情況嚴重,人口基數大,扶貧任務繁重而艱巨,只是利用目前的政府力量展開扶貧、精準脫貧,顯然力量是不夠的。所以,需要動員整個社會的力量來加入到扶貧工作中[2]。
2015年底,省委統戰部等根據貴州的現實狀況,開展了“千企幫千村”的內容,截至2018年年底,貴州省有3 698家公司幫助了3 827個貧困村、77.4萬貧困人口,投入的資金超過了131.5億元,公益捐贈36.4億元,培訓工人超過了4.1萬人,解決就業6.2萬人,變為了扶貧中非常關鍵的社會力量。但是,由于企業、扶貧對象等存在著差異,公司在開展扶貧工作中也或多或少存在多種問題,有的貧困村民、地區無法正確面對扶貧和被幫扶的關系,短淺的認為扶貧工作就是給物、給錢;一些企業在扶貧中經驗不足,簡單的履行社會責任,不能對貧困地區實施系統的、整體的、有規劃的精準扶貧。因此,按照貴州公司的性質和扶貧的特點,根據公司進行扶貧的途徑,對創新扶貧方式與內容提出新的看法,為我國2020年全部脫貧,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貢獻力量。
三、公司展開精準扶貧對策思考
(一)加大基礎設施建設,深挖貧困地區資源優勢,從而吸引更多企業參與扶貧。貴州為高原,交通不發達,大部分貧困區域特別是貧困區域較為密集的地區,雖然擁有較大的開發空間和豐富的自然資源,長時間以來很多地區通過構建特色,逐步開發特色產業、特色鄉鎮,但是產業鎖定與產業道路的缺乏依然十分明顯,尤其是因為受到基礎設備難以正常使用的局限,很多資源難以得到合理使用,科學轉變較為困難,這讓基礎建設變得十分重要。但是因為政府財政不足,在融資內容受限、融資渠道狹窄的情況下,政府會提供相關產品并指定公司展開基礎設施建設,努力完善貧困地區的電力、網絡、道路等方面的建設,力求為公司的發展以及當地的扶貧創造更好的環境。較好地基礎設施環境既能夠減少農村經濟在發展過程中出現的自然災害問題,同時還可以吸引更多的創業公司、當地優秀公司等到當地發展。就拿公司來說,在貧困鄉村展開扶貧,不但能夠合理使用當地的自然資源,同時還能有效利用當地的廉價勞動力,節約人力成本,促進公司的發展。因此,公司在節約原料成本以及人力成本、運輸成本的同時,還能夠帶動貧困地區的資源優化配置[3-4]。

(二)鼓勵參與扶貧企業朝長遠、可持續方向發展。為了使參與扶貧的公司,可以較好地進行本土化發展,建立長遠可持續的機制,鄉村扶貧應立足當地資源、當地的居民以及原有文化、生活的現實情況,把鄉村的綜合價值當作根本。公司只有進入到鄉村的價值體系中,才可以得到持續、穩定的發展,從而防止出現項目孤島的問題。調研發現,往往參與扶貧的很多公司都沒有歸屬感,覺得自己只是來展開幫扶的,不久就會回到原來的企業中,并沒有把自己作為當地的一員,如此當然就無法較好的開展扶貧工作。所以,對于愿意開展精準扶貧的公司,政府部門需要積極促進公司把以捐贈為重點的扶貧內容,更改為把自身產業更好的投入到詳細的扶貧工作中去;在招引外部公司的過程中,政府需要根據民意,把市場作為導向,科學的挑選與當地情況、資源相契合的公司,鼓勵外來公司更好的把扶貧公司與自身的發展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從而讓公司得到長遠發展。讓公司通過發展讓更多的貧困人口獲利,從而讓更多的貧困人口實現脫貧。如此,不但能夠讓公司構建出長效的持續的扶貧機制,同時還可以科學的使用扶貧資源,進而使得公司的扶貧成果得到有效的彰顯。
(三)在實踐中創新開展公司進行扶貧的內容。公司展開扶貧的方式可以在多項內容的改革中逐步進行創新,利用直接扶貧的方法進行扶貧,可以包含教育、醫療、養老等多個領域,通過構建新農村、展開科技幫扶、展開人才幫扶等多個內容進行定點幫扶。由于公司進行脫貧攻堅,既能為貧困地區帶來先進的生產力,使得貧困農村的村民轉變思想觀念,從根本上激發貧困地區的發展活力,提升貧困地區農民的自我發展水平,又可以讓公司獲得更好地發展空間,樹立良好的公司形象,屬于扶貧對象與幫扶主體獲得雙贏的扶貧方式。
四、結語
在脫貧攻堅戰中,企業通過扶貧,換來的是貴州人民的全面小康,同時也能讓企業獲得更好更大的發展空間。所以公司在進行精準扶貧時,要處理好盈利和履行社會責任的關系,通過體制和機制創新,推進公司進行精準扶貧。
參考文獻:
[1]吳云云,王鵬.企業主導的開發式扶貧模式探討一貴州省畢節地區“萬頭黃牛繁育基地”案例的啟示[J].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學報,2005(04):10- 12.
[2]朱啟鑄,梁棟.基于鄉村價值的精準扶貧[J].貴州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6(02):56- 64.
[3]張琉.企業參與扶貧開發的機理與動力機制研究——以陜西省“府谷現象”為例[J].中國流通經濟,2011(04):58- 63.
[4]莊天慧,陳光燕,藍紅星.精準扶貧主體行為邏輯與作用機制研究[J].廣西民族研究,2015(06):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