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璐 徐三強
我國的陶瓷藝術歷史悠久。陶瓷文化在發揚與傳承的過程中不斷升級與進步,呈現出多樣化與地域性的特征。與男性陶藝家不同,女性藝術家視角獨特,其陶藝作品靈動與娟秀,往往融入自己的生活故事,綻放出奇異的光彩。本文從陶瓷藝術創作的不同角度,探討當代女性陶藝家的藝術價值體現和女性藝術對陶藝創作的影響。
在國家提倡男女平等的今天,越來越多獨立、優雅的女性出現,她們在多個領域與行業綻放出美麗的光彩。在我國陶瓷藝術工作中,越來越多的女性藝術家產生,并且帶來了獨特的藝術作品,為陶藝發展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新的機遇與生機由此產生。隨著物質條件的不斷改善,人們對精神文化的需求日益增加,陶藝作品因為其自身富含優質文化,深受人們的喜愛。隨著女性藝術同陶瓷創作的連接性不斷增強,其發展質量不斷提高,呈現出良好的發展態勢。
一、女性藝術概述
女性主義理論產生后不斷發展,逐漸成為未來女性藝術發展的基礎與核心。20世紀90年代前后,中國女性藝術開始萌芽,呈現迅猛的發展態勢,為我國藝術發展帶來了新動力。就我國女性藝術發展而言,通過結合優質的中華傳統文化,其自身具有特色鮮明、藝術性與美感兼具的特點,思想內容逐漸趨于充實與完善。與西方女性藝術不同的是,中國女性藝術具有極強的內斂性與優雅性,其內化為女性自覺,整體發展同國情與傳統文化的兼容性極強。
雖然初期的女性藝術發展歷程較為坎坷,并且不受當時政府與民眾的認可,但是堅強的女性藝術家能夠堅持自己的原則,通過有效提升自我來打破封建思想的枷鎖與人們內心的桎梏,并將決心傳遞給每一位中華兒女,在提升自身的過程中不斷改變著當時的中國,為其發展帶來新的機遇與動力。
二、女性陶藝家創作的個性
在分析女性陶藝家的過程中,人們可以發現其自身具有極強的相對性,其中包含著女性的柔美與優雅大方,使得作品的美感與藝術性大大提升,整體的趣味性十足。在陶藝作品的鑒賞過程中,人們往往會因為個體差異而產生不同的主觀感受,其中的趣味性不斷提升。女性藝術家具有極強的靈動性與情感性,使得其創作的藝術品同樣富含極強的美感,能夠帶來不一樣的色彩與文化。
在創作過程中,女性陶藝家喜歡將個人情感同作品相融合,并且側重點為生命實體狀態,這一喜好同男藝術家可謂大相徑庭,二者最后產出的成果同樣存在較大的差異。在我國當前的陶藝創作過程中,男性藝術家占據較大比重,并且作品內容數量與質量均超過女性陶藝家。因此,為提升自身的創作水平,女性陶藝家需要以男性藝術家作為學習的榜樣,在進行文化資源的復刻過程中最大程度地提升自身的創作能力,并進行升華與演變,以創作出層次鮮明、質量較高的陶藝作品。
隨著越來越多的女性進入陶藝創作行業,優質作品不斷產生,為我國陶藝事業發展帶來了新的機遇與動力,切實提升了藝術發展水平。與此同時,越來越多富含女性靈感的作品產生,真正地將抽象的美具象化,自身的藝術特征明顯。然而,因為理論探索性缺失,很多作品的文化內涵較少,因此出名的女性陶藝家鳳毛麟角,并且人們的認知程度同樣較低。因為女性陶藝家理論性不足,男性藝術家目前仍然處于主流地位,其成就遠超過同期的女性陶藝家,并且發展模式較為單一。為此,部分非理性的學者認為男性藝術家的素質遠超女性藝術家,并且認為這一狀態為穩定且正確的模式。在此模式下,女性陶藝家受到普遍的忽視,其藝術創作積極性與主動性大打折扣。
通過大數據研究與分析,人們可以發現,男性與女性具有一定的差異性,其中,男性自身的記憶能力較強,邏輯性較高;女性自身的機械記憶能力較強,形象思維能力遠超男性。當代女性插畫家遠多于男性,可能也是這個緣故。除此之外,就注意力與思維而言,男性主要側重點為物體,并且自身的邏輯性較強;女性則會將關注點放在人身上,自身的形象思維能力較強。除上述分析之外,二者存在部分微小差異,體現在藝術創作的多個方面。
三、女性藝術對陶藝創作的意義
(一)女性藝術豐富了陶瓷創作的內涵
隨著越來越多的女性參與陶藝創作工作,其別具一格的設計為整體行業帶來了新的風采,其內涵愈發完整與有序,內容與形式均大幅提升,多樣化特征明顯。在具體的設計過程中,女性陶藝家憑借著自身的靈感與不同的觀察角度設計出別具一格的作品,并且內涵逐漸趨于豐富與完整,創造性地將生命關懷合理地融入到陶瓷創作中,打破了設計工作中的僵化與不完整。與男性陶藝家將視角放在國家、自然等方面不同的是,女性陶藝家更多地將側重點放在人文關懷和生命中的感動與愛上,并將自身的感受合理地融入作品設計中,極大地填補了我國陶瓷事業關于生命感觸等方面描繪的空白。
與此同時,女性陶藝家擅長通過作品來宣泄自己的情感,從母親而不是藝術家的角度來進行創作,將偉大的母愛具象在陶藝作品中,達到“此時無聲勝有聲”的效果。例如,《月兒彎彎》作品中便體現偉大的母愛,并將母愛的光輝進行合理且充分的展示,使得作品內容更加充實,所蘊含的情感同樣更加柔軟與細膩。除此之外,因為女性陶藝家自身的情感表達更加委婉,其內心中感性超過理性,當陶藝作品融合創作者的感悟時,整體的作品效果會更加細膩與完整。同時,相較于男性陶藝家而言,女性陶藝家自身的情感較為細膩,并將這一種情感更為直觀地體現在陶藝作品中,不僅優化了線條,而且極大程度地提升了創作性,使得作品本身的韻味美十足。
(二)女性藝術豐富了陶瓷創作的外延
陶瓷創作工作自身具有鮮明的外延性與內涵性,當女性藝術更加有序地融入作品中時,其外延性大幅提升,并且行之有效地優化了作品的整體性特征。作為陶瓷創作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外延與內涵二者緊密相連,并呈現出辯證統一的關系。外延性主要強調的是體現模式,而內涵的側重點為精神層面,并且具有極強的虛化性。女性陶藝家往往苛求完美,并喜歡將自身愛美的天性完整地融入創作中,因而作品自身的外延性與美感將會大幅提升。與之相同的是,因為陶瓷器具更多的結構模式為圓潤與方正,其自身對于構圖的要求較高,并且只有其構圖模式更加完整與科學,整體的作品才能更加富有美感。當進行作品創作時,女性陶藝家往往會注重作品的完整性,并且會將形狀與構圖更為直觀且有序地呈現。
四、女性陶藝家的陶瓷創作訴求
(一)注重整體關系性思維
在創作過程中,大多數男性會以大量的分析與考量作為基礎,并經過理性計算之后才開始進行創作。不同的是,女性觀察的側重點為事物間的聯系與自身的情感,并將其同設計工作合二為一。除此之外,男性陶藝家會為了創作而進行創作,并根據預先設計好的結構來進行生產與加工,而女性陶藝家則會在創作過程中不斷地思考與學習,將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合理地融入其中,形成良性的發展循環。
女性陶藝家對于富有生活特征的故事往往趨之若鶩,并會在不經意間透露出自身的喜愛,其作品往往會流露出自己對于生活的理解與喜愛。例如,李岱玫的陶藝作品《麗人行》有機地融合當代生活元素,綻放出不一樣的光彩與魅力,并且自身具有極強的觀賞性。女性陶藝家喜歡進行裝飾與整理,并在不斷學習與觀察的過程中將其升華,使得自己的作品充滿不一樣的意義與色彩,關系性思維更加完整且直觀地呈現在欣賞者面前。
(二)注重對生活的感悟
中國女性自身具有極強的服務意識與內斂的性格,她們對于家庭、事業均有著極強的責任心。在作品創作過程中,女性陶藝家會將自身的領悟不經意地進行體現,當二者完美契合時,從整體來看,陶藝作品將會集優雅與溫婉于一體,總體的模式同樣嚴謹與有序,并且會讓欣賞者沉迷其中而流連忘返。
在家庭中,女性扮演著多個角色,并會通過自己的努力來更加完備地進行服務與照顧,她們雖然身體羸弱,卻不會退縮與逃避,并將自己的責任更好地履行。在完成工作與家務之后,女性往往會隱藏自己的不良情緒,并對家庭成員進行安慰與溫暖,工作之余,雖然會很辛苦卻依然會很努力且堅強地繼續完成。當藝術成為一種有效的情感宣泄時,女性陶藝家就會合理有序地進行創作,并將自己的真實心理進行有機的展示,而這一展示恰巧為冰冷的陶瓷語言添加了更多的情感流露,細膩而溫婉。
(三)注重崇尚唯美的表達
崇尚唯美是多數女性陶藝家所追求與推崇的,其自身不僅是一種藝術訴求,更重要的是一種境界升華,這是一種真正意義上的提升。為此,在創作的過程中,女性陶藝家需要有效地構建線條來提升作品的美感,更好地進行創造與解構來提升作品的完整性,使得情感表達模式更加專業與完整。在當前的藝術創作環境下,女性自身的光芒往往無法直觀地體現,其常處于默默付出的狀態。因此,女性創作目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不利于其更好地進行真實情感表達。女性陶藝家需要另辟蹊徑,使用更為隱喻的方法來進行情感展示與表達,從而達到良好的展示效果。
五、結語
在我國陶藝迅猛發展的今天,優秀的女性陶藝家將自身的情感與生活同陶藝創作緊密結合,使得最終的作品更加富有生機與美感。在陶瓷創作的過程中,女性獨特的分析方式與思維模式同樣至關重要,能夠保證作品的完整性與多元性,使陶瓷語言更為豐富,從而讓當代女性陶藝家的價值得到真正體現。為提升女性陶藝家創作水平,社會需要提供更多的平臺和賽事,構建更多的激勵機制,鼓勵她們去發現生活、熱愛生活與領悟生活。
(景德鎮學院陶瓷美術與設計藝術學院)
基金項目:本文系2016年江西省文化藝術科學規劃項目研究課題“當代女性陶瓷藝術與女性意識研究”(項目編號:YG2016387B)的階段性研究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