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美鳳

2018年,南寧百貨創立城市文化推廣IP“知了”,通過“營銷+文化”的新模式,打磨南寧百貨“新零售”“新人文”之鑰,開啟“老百貨”“老南寧”的記憶鎖扣,在為廣大消費者提供豐富物質商品的同時,滿足他們的精神文化需求,使南寧百貨成為有文化、有品位、有溫度的商業企業。南寧百貨“電商+實體+跨境主題”的模式得到了消費者的認可,更吸引了在互聯網中成長的80后、90后消費群體的回歸。
南寧百貨通過美美購APP、微信小程序等移動端,圍繞消費者在線消費、實體消費的場景,整合到統一的數字化平臺上,與實體門店一起成為一個完整、一體化的O2O全渠道購物營銷環境,突破時間和空間限制,為顧客提供全方位隨時隨地的購物、資訊、產品及服務,讓顧客在南百購物變得更簡單。例如,通過微信小程序開展多種形式的文化活動和促銷活動,吸引職工和消費者參與,極大提升了在線客流量和微信“粉絲”數量。2018年,南寧百貨微信“粉絲”總數超過13萬,使用南寧百貨小程序超過10萬人,總訪問量(PV)達到210萬,帶動銷售8500萬元。
傳統零售與互聯網相結合,實現“自助收銀”。顧客通過商品的條形碼,打開微信或支付寶的付款碼支付,便可結算支付,整個過程操作簡易快捷,再也不用排長隊等候。率先引入“刷臉支付”,通過與支付寶合作,運用人工智能的面部識別技術以及互聯網技術實現快速支付,成為廣西首家開展“刷臉支付”的大型商業零售企業。市民在南寧百貨購物時,只需將臉部對準刷臉支付屏,就能快速完成驗證付款,體驗靠“臉”消費、輕松購物。
南寧百貨各門店積極開展優質服務活動,不斷提升服務水平。百貨事業部開展“三四五”優質服務活動,在朝陽店開展陳列比賽、銷售技巧分享會、手機攝影優質服務比賽,在賀州店開展優質服務知識考試、員工服務技能大賽,在新世界店開展優質服務培訓等,全方位提升員工服務水準和服務實操能力。超市事業部以學習胖東來開展服務達標大行動為契機,重點抓好抓實門店精細化管理,服務水平、賣場環境及經營質量有了一定提升。
南寧百貨依托南寧市的區位優勢和逐步完善的政策優勢,搶抓機遇,先行先試,積極進軍跨境電商,于2016年開設了廣西首家由實體零售企業運營,較大型的集合了多商戶、線上線下同步運營的跨境商品直購平臺——南寧跨境商品直購體驗中心,并于2018年進駐南寧綜合保稅區?南大門跨境電商保稅直購中心,匯聚世界各地的上萬種原裝進口完稅商品和保稅商品,把來自全球的商品“呈現”在消費者面前。
南寧百貨邀請公益組織的老師幫助貧困村——隆安縣四聯村的更丹女織產品進行改良,在社會上廣泛征集合作方,將現有的土布進行批量設計、制作家居用品等布藝產品。為特色女織打開銷路,在南寧百貨文化宮店臨街店鋪、知了市集、淘夜市等設路展位,對幾十款更丹女織土布制作的服裝、抱枕等家居用品進行推介展銷,受到廣大市民的喜愛。同時,南寧百貨協同村委、后盾單位、公益組織等,根據顧客需求進行產品改良、設計和定制銷售,組織公司超市事業部黨支部等到四聯村開展活動,定制40多套更丹女織服裝。
南寧百貨整合資源,每周一、周三晚上在文化宮店門外廣場開展南寧傳統曲藝、流行音樂、老電影等露天劇場演出,為本土演藝人士提供展示及交流平臺,豐富廣大市民業余文化生活。知了劇場以情懷切入,演藝文化推廣的活動主題,得到了南寧市戲劇院、南寧市群眾藝術館、工人文化宮、玩樂音樂工廠、五度音樂、葉敬林、Double-X等知名機構及本土藝人的支持。2018年知了劇場共舉辦活動43場,一度達到國家級和一線演出水準,吸引了各年齡層的市民前來觀演并自發傳播。
南寧百貨與各企事業單位和各行業精英廣泛合作,連接不同的文化圈層和個性化的文化,開展知了真人圖書活動。真人圖書以個人的職業和經歷分享為切入點,增加人與人之間的交流互動,降低職業和文化壁壘,給更多有文化需求的消費者提供新的認知平臺。消費者通過“閱讀”不同的人,從每段跳動的人生故事里讀出珍貴的情感,獲得與閱讀紙質圖書不同的最直接的感受。如與廣西民族博物館的老師分享花山巖畫的前世今生,“閱讀”廣西的歷史文化;與南丹壯族服飾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分享傳統手工馬尾繡,“閱讀”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魅力等等。
南寧百貨每月舉辦一期文創市集,給本土文創人士提供展示交流的平臺,報名參與的攤主數量逐月攀升,單期最高報名量達57個。市集活動VI設計、市集定位及分區、現場配套及服務、活動地段及顧客消費水平得到文創業界認可。此外,南寧百貨還在周末舉辦“淘夜市”,提供市民飯后和家人朋友享受閑暇時光,發現有趣小物品,收獲好心情的場所等等。
南寧百貨既對民族傳統文化堅守傳承,又對新興元素包容吸收。“知了”以民族文化、先進文化作為精髓和核心,以IP的方式進行運作,以營銷+文化的創新模式,將抽象的企業文化物化為有形可見的內容,讓消費者在觀看、互動和體驗中感受到南寧百貨的品牌溫度與文化內涵,進一步強化了南寧百貨與消費者的情感鏈接,也更有利于實現南寧百貨自身的商業訴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