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俊霖
摘要:近年來,重慶市永川區在推進社區教育工作方面成績顯著,但在思想認識、基礎保障、統籌管理、居民參與等方面仍存在一定問題,需要通過在提高思想認識、加強統籌協調、凸顯區域特色、優化師資隊伍等方面下功夫,方能將社區教育工作推進到一個新的發展階段。
關鍵詞:社區教育;規劃;機制
社區教育對提高全民素質、維護社區穩定、推動社會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為深入推進永川區社區教育,促進社區教育制度化、常態化開展,逐步建立和完善地方終身教育體系,努力提高全民素質,現就重慶市永川區社區教育發展現狀、問題開展調研,形成報告如下。
1 當前永川區推進社區教育的工作進展
管理體制初步形成。區級層面成立了以區政府分管副區長為組長,相關部門領導為成員單位的社區教育工作領導小組;依托永川廣播電視大學,建立了永川區社區教育學院
制度體系逐步建立。區級從組織保障、政策保障、經費保障、隊伍保障等層面完善了社區教育工作制度體系。命名了永川博物館、永川區青少年活動中心、重慶茶葉博物館等8個首批社區教育體驗基地。部分鎮街針對社區教育教育教學、財務管理、表彰獎勵等建立了較為完備的一套規章制度,并制定了中長期社區教育發展規劃。
2 當前永川區在推進社區教育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思想認識有待提高。目前,部分部門、鎮街、企事業單位對社區教育的認識還比較模糊,重視不夠,認識不深、理解不到位,社會上對社區教育感到陌生的群體不在少數,導致社區教育還得不到社會各方面力量的有力支持配合,各相關部門對之間對接不暢、資源整合力度不夠。
基礎保障有待增強。社區教育工作經費不足,特別是部分鎮街既沒有固定專項工作經費,同時社區自身造血功能還不足,導致相關工作開展困難;絕大多數街道社區教育場所還達不到創建標準,設施設備欠缺;社區教育隊伍建設滯后,隊伍結構不優、素質不高,隊伍機構、素質、知識結構無法滿足居民需求。
統籌管理有待加強。教育、人社、民政等部門及群團組織行政職能條塊分割,且不存在隸屬關系,導致社區教育建設和管理過程中相互溝通不暢、重復低效等現象存在。
居民參與有待提升。社區教育以行政為主導,但要求有廣泛的社會參與。目前,永川區社區教育的工作實踐中,非政府組織和各種民間力量雖然有所參與,但仍明顯不夠,參與積極性不高。
3 關于推進永川區社會教育工作的幾點建議
3.1 提高思想認識,層層壓實責任
首先,要轉變“學不學”的觀念問題,站在構建學習型社會和和諧社會的高度,把社區教育納入當地經濟社會發展和社區服務體系建設規劃;其次,要明確“學什么”的分工問題,找準社區教育與學校教育、社會有償培訓的區別;最后,要壓實“怎么學”的責任問題,建立“一把手”負總責的責任制度,實行目標管理,加強對社區教育工作的監督和考核,并形成長效機制。
3.2 加強統籌協調,盤活社區資源
首先,要盤活硬件設施。以區社區教育學院為龍頭,充分統籌整合各鎮街教管中心、各級各類學校及校外培訓機構教育資源,提高大中專院校圖書館、科技館、體育館等各類公共設施的開放水平,充分利用數字信息技術,擴大資源共享,提高教育資源的利用效率;其次,用好專項資金,爭取相應的工作經費,保證社區教育持續、穩定、健康發展;最后,爭取社會資助,為下一步工作開展爭得更大空間。
3.3 發揮社區優勢,凸顯區域特色
首先,要挖掘本地教學資源。社區要發揮好區域優勢、人脈優勢,挖掘出本地優勢資源,共同開展社區教育;其次,要精心設計培訓活動。根據群眾的需求和興趣,組織好非學歷教育、繼續教育、職業技術培訓等活動;積極培植鎮街區域教育特色,與“一鎮一品、一鎮一特色”相結合,鼓勵各鎮街因地制宜積極探索多種具有區域特色、多元的社區教育運行模式,逐步打造各具特色、符合實際、滿足需求、一鎮一品的社區教育培訓品牌,使社區教育成為各項政策、科技和文化“上傳下達”的主要平臺,成為百姓終身學習的教育主陣地。
3.4 引導社會參與,優化師資隊伍
首先,要開展學校教師文化培訓。各街道、社區有經驗豐富的退休教師、精力充沛的在職教師。廣泛與各級各類學校合作,聘請專職教師、專業技術人員擔任社區教育課程的主講,聘請中小學教師擔任課程兼職教師;其次,要開展機關干部政策宣講。黨政機關干部有較扎實的政策理論基礎,有豐富的群眾經驗,他們向群眾授課,目標把得準,語言接地氣,一定會受到群眾歡迎;最后,要開展社會人才創業輔導。社區成功人士有豐富的創業經驗,要發揮好引導困難群眾創業就業傳幫帶作用。
參考文獻
[1]薛仁喜,李德收,社區教育資源共享機制探究[J].山東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8,(1):24-26.
[2]邵曉楓,中國當代社區教育改革發展研究:總結,反思與前瞻[J].職教論壇,2018(1):105-113.
[3]韓保磊,李珺.基于均等化視角下的上海社區教育學習資源建設的實踐研究[J]職教論壇,2018.(2):12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