儲曉嬌
摘要:課堂教學關注的是以學生形成積極進取樂觀的人生態度為宗旨,以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不僅要使學生具有適應社會的能力,更要強調學生獲取知識的主動性和創造性。牧式教學英語課堂反對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方式,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在創造中學習。牧式教學課堂中教師努力打造英語課堂的新模式;固化課堂小組合作;教學輔以牧教單和牧學單;轉變自身角色。
關鍵詞:課堂流程新模式;合作學習小組;牧教學單使用;角色轉變
1“改頭換面”一一英語課堂流程新模式
牧式教學改變了傳統教學觀念,呈現出新的教學視野,建構學習活動的體驗過程越來越成為小學教學的價值共識和普遍追求。而作為牧式教育推進的基石——班組文化建設體系,旨在充分發揮班組文化功能,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鑄造學生人格精神,使班級、小組充滿活力,保證課堂教學改革的順利進行。英語課堂根據不同的板塊需要設計不同的課堂教學模式,有故事板塊的總分總教學,有語法板塊創設的情景教學,也有綜合板塊的整合教學,教師需要根據教材設計出不同的教學模式。牧式教學從學生出發,給學生學習的基本條件,不給直接的學習資源,教師在課堂上提供一些可以獲取資源的途徑和辦法,讓學生憑借已有的媒介或其他途徑自己去搜尋和發現,能夠鍛煉學生的思維和能力。學生以牧學單為載體,自主覓食,把自己的思考提前預設出來,帶著問題來到牧式課堂,與教師之間展開自主活躍的互動,師生之間減少了機械的“導”和“演”,師生角色重新定位。
2“改弦更張”一一英語課堂合作學習小組固化
牧式教學以合作學習小組為單位,讓學生形成一個“小家庭”,組員之間潛移默化地形成搭檔關系,形成領導關系,形成合作關系,不管是英語課堂中何種形式的小組合作,都能快速找到“知心人”,高速高效地完成教學任務。牧式合作小組好比潤滑劑,使英語教學兼顧個體性與集體性特征,把個別化與人際互動有機地結合在一起。課堂是以生生互動設計為基礎的,講授過程簡要清晰,時短量大,高效低耗,能為后面的小組活動留有足夠的空間。通過形式的變化,具體分工后,小組合作學習就開始慢慢的運用到英語學習中去。在教授新課的時候我通常會讓學生先預習新的內容,做到能夠流利的朗讀出來,但是總歸有那么一部分學生不能自覺的完成老師布置的預習作業,對于語音語感的把握也比較差,所以我就想正好可以讓小組合作來解決這個問題,把以前一對一的教改成了幾對一的教,這樣大大的提高了學生上課的學習效率。英語默寫也采用小組合作的形式:采用小組合作來提高訂正以及背誦的效率,每組選出一個背誦組長,大家訂正完默寫后就背誦給他聽,并且給完成的較快的小組加星,大大的提高了默寫訂正的速度,同時也很好的激發了學生積極進取的興趣。
3 “革故鼎新”……英語牧教單和牧學單的使用
英語牧教單是教師以書本教學內容為依托,以學生適用為基礎。牧教單與牧學單相輔相成,牧教單以牧學單為目的,牧學單以牧教單為指導,兩者相互聯系,同時生成。牧教單區別英語教案有著特殊的五步法:第一步:進入牧場,教師引領學生將在原有的英語基礎上,用已學去求取新學,認識新事物;用已學去探索未知,開拓未來,獲取新知。第二步:自主覓食,學生以獨立思考的方式進行的自主學習,學生須調動并運用自己的知識儲備,自主地選擇學習方式:或閱讀或思考,或練習或操作,或質疑或討論。第三步:咀嚼反芻,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合作精神,激發求知欲與主動的參與意識。第四步:自主回味強調學習者主動發現問題,主動收集、分析、梳理有關資料;強調學生經驗世界的豐富性和差異性。第五步:發現新牧場,知識是不斷積累和應用的過程,教師引領學生將在原有的基礎上,用已學去求取新學,認識新事物。
4 “獨樹一幟”……英語課堂教師角色的轉變
教師在課堂上作為引導者,授業者,與學生的交流互動尤為重要。牧式教學中學生通過教師的指令快速高效地完成相關教學任務,對于教師的教學初衷及要求了然于心,使得英語課堂猶如一臺高速運轉的機器,不拖泥帶水,流水線般讓知識串聯起來,學生學得有條理性,邏輯性。其次,一般的英語課堂上都以教師的講解為主要語言輸出,牧式課堂中,學生自主說英語的機會隨處可見,比如,常見的英語口令:stand up,followme,anything else?這些基礎語言的輸出給予學生說的機會,說的勇氣,讓每個學生參與進來,為后續組內討論交流奠定基礎。教師角色從一人講多人聽的環境中分解出來后,用于更多的時間關注學生的課堂表現,適時地給予糾錯或表揚,也是提優補差的一種方式!
對于牧式課堂的學習,作為一名英語教師的我,永無止境。在學習的過程中,秉著改革,創新的優良傳統,我們要努力鉆研牧式教學方法,尋找出一條最適合于教師和學生的牧式課堂。全新的課堂模式的形成,離不開改革,創新這一劑課改“良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