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海蘭
“我能進步這么快,離不開黃副的指導。她特別細心、用心,是一位又專業又暖心的優秀教師,也是引領我成長的重要導師。”玉林北流市永豐小學(以下簡稱永豐小學)教師何俊慧充滿感激地說。她口中的“黃副”,就是該校副校長黃松林。
黃松林是一位長年工作在教育一線的教師。多年來,她為學生成長付心血、為教師發展謀福利,贏得了永豐小學師生們的一致愛戴。
引領教師成長
作為分管教學的副校長,黃松林十分重視提升教師的專業能力。
黃松林認為,課堂是提高教學質量的主陣地。日常教學中,她鼓勵各學科教師互相聽課、評課,共同探討、研究教學中遇到的問題,探索提高課堂效率的方法。有多年教學經驗的她,只要有空就會上示范課,將自己的教學經驗毫不保留地展示和傳授給其他教師。她還不定期邀請當地教研員進課堂診斷,帶領教師開展集體教研活動。
在教師培養中,黃松林尤其關注年輕教師的成長。“年輕教師精力充沛、工作熱情高,只是經驗不足,他們需要老教師的引領。”黃松林說。她為每一位年輕教師精心挑選了“教學導師”,讓他們與骨干教師結對,幫助他們更快更好地成長。而且,只要有外出比賽、培訓的機會,她都為年輕教師爭取,積極將他們“推出去”,讓他們在各級各類教學比賽及專業學習中得到鍛煉、獲得成長。
年輕教師鄧喬此前在農村學校任教,進入永豐小學后進步明顯,這與黃松林的指導和幫助分不開。在考核新教師時,黃松林發現鄧喬教學基本功扎實,只是因為缺乏鍛煉,教學能力尚待提高。于是,只要有相關比賽,黃松林都會推薦鄧喬參加。近年來,他多次參加北流市、玉林市和自治區舉辦的教學比賽。經過多次鍛煉,他逐漸變得成熟、冷靜,教學能力有了實實在在的進步。“幸好有黃副校長,她給予我專業上的指導,還經常創造條件和機會讓我走上舞臺鍛煉,磨練多了,我在教學上也就越來越自信了,真的很感激黃副校長!”鄧喬說。
黃松林不僅鼓勵教師積極主動抓住每一次學習的機會,而且率先垂范,珍惜每一次外出學習的機會,并學以致用。2018年10月,黃松林作為北流市名師培養對象到上海學習。在上海學習期間,黃松林聆聽了上海名校長余慧斌、張秀麗等人的精彩講座,接觸到了先進的教育理念。今年4月,黃松林指導永豐小學教師梁凱煥上展示課,在教學設計中,黃松林便巧妙地融入了上海之行中學到的“類文閱讀”“1+X”語文教學模式。梁凱煥的這節展示課非常成功,受到聽課專家和老師們的一致好評。
熱心推動課改
2016年,永豐小學成為北流市第三批課改實驗學校。黃松林作為該校課改團隊的主要成員之一,大力推進課改工作,積極克服各種困難,并在汲取傳統教學成功經驗的基礎上探索新的教學方法,確保了學校課改工作有條不紊地推進。
課改之初,各項工作并沒有想象中那么簡單,部分教師對課改存在畏難情緒,認為在小學高年級中實施課改難度較大。黃松林認為,要推動課改首先要轉變教師的觀念。培訓,是轉變教師觀念的第一步。她組織教師學習了課改的有關文件精神,強調課改的迫切性和重要性,以引起教師們的重視,同時分批安排教師參加各級各類課改培訓,包括小組建設、課堂常規訓練、導學案編寫等專項學習。而校內每一次培訓活動,她都會親自安排相關事宜。培訓結束后,她要求教師結合自己的教學實際撰寫教學反思。經過一輪又一輪的培訓學習,該校教師開始感受到新課堂的魅力,觀念漸漸有了轉變。
隨后,該校課改團隊制訂了符合本校實際的課改方案,黃松林率先在自己的班級進行課改實驗。經過不斷摸索,黃松林逐漸形成了“明確學習目標→提煉問題→課前預習→安排小組長→小組長點將、分配任務→小組預展→課堂展示”的課堂教學新模式。新課堂中,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自主學習,學習積極性不斷提高。
2016年秋季學期,黃松林參加北流市高效課堂教課比賽,比賽中她用新課堂模式上了一節精彩的課,獲得了一等獎。不久,她又參加北流市高效課堂課改名師教學技能比賽,同樣獲得一等獎。
黃松林的實驗成功后,永豐小學決定選取三至六年級進行課改實驗。為更好地推進課改工作,黃松林與課改團隊制定出課堂常規訓練方案。根據方案,黃松林對實驗班教師進行培訓,先讓實驗班教師清楚新課堂的流程,然后分批組織他們到自己的課堂聽課。漸漸地,教師們領悟到了課改的要領,找到了課改的方向。
積累一定的課改經驗后,在學校的安排下,黃松林開始著手在全校范圍內推行課改。黃松林與課改團隊一起設計了具有學校特色的導學案模版,通過讓骨干教師上新課堂展示課、同學科教師開展同課異構、組織全體教師聽課評課等,促使全體教師都參與到課改中,共同研究課改方法與路徑。
在課改團隊和全體教師的努力下,永豐小學的課改工作取得了實效,該校羅華、黨名、謝莎莎等一批教師在課改中成長起來,該校也獲評為北流市課改先進學校,黃松林獲評為北流市課改先進個人,她所帶的班級獲評為北流市課改先進班級。
讓學生愛上閱讀
“葉子是風的朋友,風一吹,葉子就跳起舞來。仙子是我的朋友,我一唱歌,仙子就飛了出來。孩子是黃老師的朋友,黃老師一出現,孩子就圍著她說悄悄話。”這是永豐小學一年級學生謝子童創作的一首詩。她特別喜歡詩歌,每天都堅持讀詩,雖然只讀一年級但已經寫了不少詩歌,在同學中有“小詩人”的美稱。
“蘇霍姆林斯基曾說:‘讓學生變聰明的方法不是補課,不是增加作業量,而是閱讀,閱讀,再閱讀。我覺得非常有道理。”黃松林說,“閱讀可以為學生終身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小學階段是培養學生閱讀興趣和習慣的重要階段。”
2017年春季學期起,永豐小學開展“同伴悅讀,書香飄溢”的讀書活動。作為該活動的負責人,黃松林主張通過創建書香班級、書香校園、書香家庭等,營造濃厚的讀書氛圍,并與教師團隊編寫了《小學生必背古詩詞100首》《二十四節氣詩詞》兩本校本教材,同時舉辦“我是詩詞背誦小達人”、“二十四節氣詩詞背誦”、漢字聽寫大賽、演講比賽等,不斷激發學生的閱讀熱情。她還親自設計了“同伴悅讀,書香飄溢”讀書筆記本,學生人手一本,要求學生讀一篇文章就寫一篇筆記,并定期開展優秀讀書筆記評比活動,在高年級中舉辦即席作文比賽,以此提高學生的閱讀和寫作能力。
黃松林認為,學生良好閱讀習慣的養成還需家庭的參與。每到寒暑假期,她都會在《致學生家長的一封信》中發動家長積極參與到假期讀書活動中,并親自擬定假期好書推薦書目、優秀家庭教育書目,推薦給家長和學生,引起了家長對閱讀的重視。
黃松林教過的學生彭銘希在上述活動中獲益匪淺。在永豐小學讀書的6年里,她喜歡上了閱讀,尤其喜歡閱讀和背誦古詩詞,而且每年都參加學校舉辦的背誦詩文比賽。小學畢業前,她便背下了100多首古詩。上初中后,她經常在作文中引用一些詩句,使文章充滿詩情畫意,她的作文因此經常得到老師的表揚,并作為范文在全班分享。“閱讀優秀詩文,幫助我積累了很多材料,提高了我的語文素養,讓我終身受益。”彭銘希說。
“教師的成長是一個不斷修煉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我們不斷改變、完善,慢慢成為最好的自己。我現在正在修煉的路上,雖然道路還很長,但我會更加努力,為教育事業做出更多貢獻。”黃松林說。
(責編 蒙秀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