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筱璇


關鍵詞:信息素養教育;教育改革;“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創新能力;實踐能力
摘 要:文章以面向黑龍江科技大學采礦工程“卓越工程師”的信息素養教育實踐為基礎,構建了基于創新實踐能力培養的信息素養教育模式,并從組織管理、教學內容、教學方法、考核等方面提出了改革措施,以期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
中圖分類號:G258.6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3-1588(2019)09-0127-03
1 研究背景
“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以下簡稱“卓越計劃”)是國家教育部貫徹落實《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和《國家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的重大改革項目,也是促進我國由工程教育大國邁向工程教育強國的重大舉措,旨在培養造就一大批創新能力強、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高質量各類型工程技術人才,為國家走新型工業化發展道路、建設創新型國家和人才強國戰略服務,對促進高等教育面向社會需求培養人才,全面提高工程教育人才培養質量具有十分重要的示范和引導作用[1]。黑龍江科技大學采礦工程專業于2011年被黑龍江省教育廳確定為黑龍江省首批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試點專業。《黑龍江科技學院采礦工程專業“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方案》提出,要培養造就一批基礎理論扎實、動手實踐能力強、具備國際化視野的地礦類高級工程技術人才,突出實踐和創新能力的人才培養特色[2]。
2 信息素養與創新能力、實踐能力的關系
“卓越計劃”的宗旨是培養創新能力強、創業能力強、實踐能力強的高素質專門人才[3],核心目標是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實踐能力,這不僅是目前高等教育教學改革的核心目標,還是時代賦予高等教育的責任。
2.1 信息素養是培養創新能力的基礎
信息素養是一種綜合能力,包括有目的地發現信息的能力及合理利用信息的能力[4]。創新能力是一個人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綜合形成的最高本質力量,是創新機制的內核,是創新實踐的決定性因素,其中智力因素主要是指科學的知識結構。學生只有擁有科學的知識結構,才能產生較強的創造力。信息素養較高的學生能夠有效獲取和利用知識,構建科學的知識結構,從而為創新能力的提高奠定堅實的基礎。
2.2 創新能力與信息素養能夠互相促進
學生信息素養的提高能促進自身感知、利用與創造知識能力的提升,從而推動創新能力的提升。學生在解決問題、提出新思路的過程中會產生新的信息需求,分析、評價、利用信息的水平也會隨之提高,二者相輔相成,互相促進。實踐能力是主體運用知識和信息從事實際的創造活動,并產生創新成果的能力[5]。它是創新能力和信息素養的具體體現,創新成果只有通過實踐才能產生價值,如果脫離了實踐,再好的創新方法、思路也只能是紙上談兵。
3 信息素養教育中存在的問題
3.1 與“卓越計劃”的人才培養目標相脫節
黑龍江科技大學的信息素養教育面向全校開展,包括通識課和公共選修課,目的是為了滿足不同階段學生的信息需求,提高學生的信息素養。該校的信息素養教育對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關注不夠,不能適應“卓越計劃”人才培養目標的要求。
3.2 與專業需求相脫節
專業知識和技能是創新能力與實踐能力發展的基礎,也與信息素養有著密切關系。但是黑龍江科技大學的信息素養教育,特別是信息檢索課,不能滿足教學、授課的信息需求,導致學生對信息素養教育的興趣不高,教學效果欠佳。
3.3 與快速發展的移動互聯時代相脫節
《第40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17年6月,我國網民在學校通過電腦上網的比例逐年下降,而使用手機上網的比例快速提高,由2012年年底的74.5%提升至96.3%[6]。黑龍江科技大學的信息素養教育在教學內容上依然以傳統的信息資源為主,教學設施比較落后,導致移動互聯環境下信息素養教育的培訓方式也比較落后。從以上存在的問題可以看出,高校圖書館開展信息素養教育必須積極抓住高等教育改革的契機,轉變人才培養方式,主動適應創新型人才培養的要求,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工程實踐能力,讓他們的個性思維和創造性思維得到充分發展。
4 面向“卓越人才”培養的信息素養教育模式改革
4.1 改革的主要原則
黑龍江科技大學面向采礦工程專業“卓越工程師教育”的信息素養教育改革應遵循以下原則:①以培養創新、實踐能力為核心的原則。這不僅是“卓越計劃”人才培養的目標,還是信息素養教育的高層次目標。②融合原則。該校應將采礦工程的專業知識與信息素養教育進行融合,以實現專業水平與信息素養教育水平的提高。③以學生為主體的原則。該校應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和手段,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培養他們獨立思考和自主學習的能力,將教學重心從知識傳授轉移到能力培養上。
4.2 信息素養教育體系
黑龍江科技大學圖書館以創新、實踐能力培養為主線,以學生的信息需求為導向,結合礦業工程專業的特點,對信息素養教育體系進行重新梳理和規劃,形成了多層次、多角度的體系結構。該體系從認知到應用,從被動學習到主動學習,分為基礎層、進階層、高級層三個層次(見圖1)。
4.3 信息輔導員制度
信息輔導員制度就是黑龍江科技大學圖書館指定業務能力和溝通能力較強的工作人員負責采礦工程卓越班信息素養教育的組織、管理和實施工作,為學生提供信息服務(見圖2)。信息輔導員將信息素養教育的各個環節和內容組織起來,形成一個連續不斷的整體,保證學生在不同的學習階段都能夠隨時得到指導。該制度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信息素養水平、創新實踐能力,還能促進圖書館與讀者之間的溝通、交流。
4.4 信息素養教育內容
在教育內容方面,黑龍江科技大學圖書館把改革的重點放在信息檢索課上,因為它是實現信息素養培養目標的主要途徑,在整個信息素養教育體系中所占比重最大,對學生信息素養水平、創新實踐能力的提高起到的作用也最大。由于傳統的信息檢索課是以教材為依據構建的,該館利用“讀秀學術搜索”檢索了我國礦業工程專業的信息檢索課教材,僅獲取1988年出版的《礦業工程文獻檢索》這一種教材,遠不能滿足目前的教學需要。因此,該館重新設計了課程內容,在信息檢索通用知識的基礎上參考了《黑龍江科技大學采礦工程專業“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和《采礦工程專業“卓越工程師教育”企業學習階段培養方案》的培養標準指標體系,將我國有關采礦工業、礦山環境保護的基本方針、政策和法規,專業領域的技術標準安全規程與環保制度,采礦新技術、新方法、新工藝和新設備及國內外現狀與趨勢,以案例、習題、報告等形式融入課程的各個環節。信息檢索課內容包括國家層面的方針、政策、法規,行業層面的標準、規程,以及技術層面的專利、技術等。同時,該館還將課程的主要知識點劃分為理論層、實驗層、實踐層,把相關理論知識、實驗習題、作業整合構建成獨立、開放的教學模塊,并利用適當的教學方法和先進的教學手段,以實現“卓越計劃”人才培養的目標。
4.5 教學方法
教學方法的改革是實現人才培養目標的著力點[7],黑龍江科技大學圖書館在近五年的教學實踐中積極探索和嘗試各種教學方法,改善教學條件,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4.5.1 采用“3+1”與“小學期”相結合的模式。“3+1”就是學生用三年時間在學校學習知識,用一年時間在企業或實習基地進行實踐學習。該館根據采礦工程專業的實際情況對信息素養教育的課程安排進行了大幅度調整,為學生在外出實習階段安排了學習內容,如MOOC、公開課、網絡教學視頻等,并利用微信、QQ等社交軟件搭建虛擬服務平臺,將答疑解惑與信息服務融為一體,滿足他們的信息需求。此外,該館還引進了“易瑞遠程訪問系統”和“超星移動數字圖書館”,突破時空限制,最大限度地滿足學生的信息需求,為“卓越計劃”人才培養提供了強有力的信息支持。
4.5.2 改善教學設施。該館將一個電子閱覽室改造成網絡教室,配備了移動設備、無線智能投影儀、無線網絡,并引進了網絡教學平臺。在這個網絡教室,該館不僅能夠進行正常授課,還能進行遠程教學、上機實習、講座及移動學習等。
4.5.3 增加實踐環節的占比。該館利用網絡教室開展信息素養教育,在講授理論知識的基礎上引導學生進行實習或實踐,實踐所占學時比例達到50%。該教學方式不僅能使學生扎實地掌握基礎知識,還能提高他們的創新實踐能力。此外,教師利用該方式也能及時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解決出現的問題。該館還建設了實習題庫,內容包括信息檢索類習題和項目類習題。
4.5.4 靈活使用多種教學方法。為了取得更好的效果,該館針對不同的教學內容設計了不同的教學方法。如:針對基礎理論方面的內容,該館采用了啟發式或探究式的教學方法;針對專利、標準信息方面的內容,該館采用了案例法、討論法或二者相結合的教學方法。
4.6 考核方式
黑龍江科技大學圖書館以往采取集中考試的方式,以一次性的考核成績評定學生的學習情況,該方式存在考試內容無法涵蓋信息素養教育各個環節、考試形式單一、結果片面化等問題,不僅不能發揮考試促進教學的作用,還導致學生產生應試心態,進而影響了教學效果。科學的考核機制不僅能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科學評價,還能幫助教師利用考核實現對教學過程和學習過程的控制[8]。基于這些問題,該館采用了基于能力導向的評價方式,注重知識和能力,突出學生實際能力的培養。該館將信息素養教育的全過程納入考核體系,針對不同的考核目標設計了符合教學特點和能力需求的考核形式,包括出勤、上機作業、課堂測驗、項目報告、開卷或閉卷考試、網絡答題等。該考核方式與教學內容進行了有效結合,促進了學生實踐能力的提高,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成績評定以學生參加各項信息素養教育的綜合成績為準,該方式能夠比較真實、全面地反映學生的實際信息素養水平,個別環節成績欠佳的學生通過其他環節的努力也能夠取得較好的綜合成績,達到了以考促學的目的。
5 結語
經過近五年的改革實踐,黑龍江科技大學圖書館對培養目標、組織管理及教學內容、方法、考核等環節進行了深入研究,構建了以培養創新實踐能力為導向的信息素養教育體系。相關調研結果顯示,該館的信息素養教育體系能滿足教學需求,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目前,該體系存在的不足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一方面,由于當代大學生的興趣愛好和信息行為特征發生了明顯變化,該館不能及時掌握這些變化,在教學設計上不能滿足學生的信息需求;另一方面,信息素養教育與專業教育結合得仍然不夠緊密。受館員專業背景、教學管理體制等因素的制約,信息素養教育與專業教育的融合存在層次低、深度和廣度不夠等問題。雖然該館在信息素養教育的教學內容、實踐和考核內容等方面加強了與專業知識的融合,但與“卓越計劃”的人才培養目標要求仍存在一定差距。在未來的教學實踐中,該館應進一步結合專業特點創新教學模式,提高學生的信息素養水平和創新實踐能力。
參考文獻:
[1]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教育部關于實施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的若干意見[EB/OL].[2019-06-08].http://old.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3860/201102/115066.html.
[2]黑龍江科技大學.采礦工程專業“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方案[EB/OL].[2019-06-08].http://www.usth.edu.cn/.
[3]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EB/OL].[2019-06-08].http://baike.baidu.com/view/3810178.htm.
[4] 高等教育信息素養框架[EB/OL].[2019-06-08].http://www.ala.org/acrl/standards/ilframework.
[5] 高文利,秦忠翼,王瓊.創造型課堂教學模式研究[M].廣州:世界圖書出版公司,2012:156.
[6] 中國互聯網信息中心.第40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EB/OL].[2019-06-08].http://www.cnnic.net.cn/hlwfzyj/hlwxzbg/hlwtjbg/201708/P020170807351923262153.pdf.
[7] 李永堅,黃紹平,李靖.“卓越工程師”培養要重視教學方法改革:以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為例[J].中國大學教學,2012(11):63-65.
[8] 高文華.高校圖書館嵌入式信息素質教育路徑探析[J].綏化學院學報,2017(6):131-133.
(編校:孫新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