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瑾
摘 要 通過研讀新課標中對小學低年級閱讀的具體要求,確定了低年級教學要以培養小學生的閱讀習慣為主,拓展閱讀量。通過在小學低年級進行1+X主題閱讀教學模式的實踐,最終達到良好語言積累的同時,快速提升其語文核心素養的目標。
關鍵詞 “部編版”;小學低年級;1+X主題閱讀;實踐
中圖分類號:B01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9)23-0173-01
所謂“1+X”是指講一篇課文,附加若干篇泛讀或者課外閱讀的文章,讓學生自己讀。本文結合學校配套使用的《新語文同步主題閱讀》叢書,談談以“部編版”教材為“1”,《新語文同步主題閱讀》叢書為“X”的“1+X”小學低年級主題閱讀教學的基本課型。
“1+X”主題閱讀是在較短的單位時間內,針對一個議題,進行多文本的閱讀教學?!?”即“議題”,可以是人文主題,也可以是寫作風格,表達方式、閱讀策略等,是豐富且多元的。議題的多樣性,能讓學生閱讀內容更豐富,更有吸引力。以“部編版”一年級上冊第六單元為例進行說明。
一、研讀教材
本單元圍繞“想象”這個主題編排了《影子》《比尾巴》《青蛙寫詩》《雨點兒》4篇課文。這些課文以兒童的視角,對自然界、生活中的一些現象進行了生動的描摹,充滿兒童情趣,能激發學生對自然、對生活的熱愛。本單元的教學重點是要繼續重視朗讀基本功的訓練,把課文讀正確,及時糾正學生朗讀中的錯誤現象。另一個教學重點是初步建立句子的概念。要引導學生認識逗號、句號,學會數句子。
二、確定拓展閱讀的選文
本組教材的語文要素是把課文讀正確、讀通順,初步建立句子的概念;人文主題是想象。本單元配套的主題同步叢書《粉妝玉砌的冬天》中,根據雙主題安排“調皮的影子”“動物的特點”“有用的標點”“自然的語言”四個主題共21篇選文,把字按結構進行歸類,能在生活中自主識字,拓展的新詞;體會想象的樂趣,培養想象的能力。
三、確定教學目標
1.認識43個生字。學習把字按結構進行歸類,積累由生字拓展的新詞。能在生活中自主識字。
2.正確、流利朗讀課文,結合圖文理解課文內容。感受課文描繪的美好情趣,激發對自然、對生活的熱愛之情。體會想象的樂趣,培養想象的能力。
3.能根據場合用合適的音量與他人交流。知道根據場合,用合適的音量與人交流是文明、有禮貌的表現。
四、課堂實踐的課型
一年級上冊第六組“放飛想象”整體化教學安排:
主題—課時—課型—教學內容—教學目標—主題切入。
第1課時:單元導讀課,《影子》《比尾巴》《青蛙寫詩》《雨點兒》,借助拼音朗讀課文,初步識字。整體感知單元內容,初步了解每篇課文的內容。
第2課時:精讀悟法課,教材:《影子》。選文:《謎語》《手影兒歌》《有關影子的詩》。
1.正確朗讀課文,認識并會運用方位詞來表達方位。
2.借助生活經驗,理解影子與人形影不離的特點。揭示生活現象。
第3課時:群文閱讀課,教材:《青蛙寫詩》。選文:《逗號歌》《句號歌》《問號歌》《標點符號歌》。
1.正確朗讀課文,感受詩歌的生動有趣。
2.借助具體事物認識逗號和句號,感受想象的樂趣。簡單了解標點符號的使用方法。
第4課時:群文閱讀課,教材:《雨點兒》。選文:《雪》《小雹子》《雨來了》《閃電》。
1.用1+X的方法,練習分角色朗讀課文,讀好逗號和句號的停頓。
2.理解課文內容,體會雨點兒給大地帶來的美好變化。練習分角色朗讀課文,讀好逗號和句號的停頓。
第5課時:口語交際課,教材:《用多大的聲音》。
1.根據場合,用合適的音量與他人交流。
2.知道根據場合,用合適的音量與他人交流是文明、有禮貌的表現。根據場合,用合適的音量與他人交流。
第6課時:經典誦讀課,教材:《古朗月行》。選文:《經典誦讀》選文。
1.正確朗讀古詩,能夠讀準字音,嘗試讀出詩的節奏。背誦古詩《古朗月行》。
2.圖文結合,初步感悟詩意。正確朗讀古詩,嘗試讀出詩的節奏。
第7課時:單元總結課,詞句運用。
展示臺:交流自主識字的成果,培養自主識字的習慣??偨Y識字的方法。
結合上述,我們不難看出在本單元實踐的課型中,精讀悟法課、群文閱讀課、經典誦讀課主要使用的是“1+X”主題閱讀的教學模式,最終的教學目的是課堂上要徹底擯棄以往的“精、深、透、全”的課文分析,做到“一課一得,一課一法”。逐步達到用1/2的時間講完課本教材,剩余1/2的時間借助叢書拓展閱讀,讓學生經歷語言的感知、實踐到運用,因此,《新語文主題同步閱讀》主張課堂上,精準把握學習目標,閱讀做加法,通過“1+X”主題閱讀教學方式的實施,逐漸使每一個老師根據自己的經驗、風格,能指導學生自主、自由地高效閱讀。讓孩子們養成好讀書、會讀書、讀好書的學習習慣,達到良好語言積累的同時,快速提升其語文核心素養的目標。
基金項目:河北省教育科學規劃一般課題《“1+X主題閱讀組塊教學”的實踐與研究》課題編號1904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