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 艷
(蘭州交通大學藝術設計學院 甘肅 蘭州 730070)
民間手工藝是我國寶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民間手工藝是全球共同關注的熱點話題。對傳統民間手工藝的保護和創新,有利于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延續和傳承,對弘揚我國傳統民族文化、促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建設,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民間手工藝的保護功在當代、利在千秋,處理好“保護”與“發展”的關系意義重大。國務院早在2008年就頒布了《國家知識產權綱要》,明確指出“我國地理標志、傳統知識、遺傳資源和民間文藝面臨共同的任務,就是要完善制度、加強保護”。此外,《專利法》《著作權法》《商標法》《反不正當競爭法》《傳統工藝美術保護條例》《世界文化遺產保護管理辦法》等相關法律和行政法規、部門規章,從知識產權方面對我國民間手工藝進行了保護。
英國知識產權委員會曾在報告中指出知識產品的三大屬性:第一,知識產品的無競爭性。第二,知識產品的非消耗性。第三,知識產品的易逝性。
通過知識產權相關的法律法規,做好甘肅省民間手工工藝的保護、傳承,是支持國家非物質文化傳承、甘肅省工藝美術發展的重要保證。
甘肅省擁有豐富的文化資源,由于得天獨厚的歷史條件,地域特色突出、品種豐富、技藝高超、民族特色濃郁而享譽中外。甘肅省的民間美術集中地體現了我國民間優秀傳統的手工藝,是華夏文化遺產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華民族的瑰寶和驕傲[1]。
改革開放以來,甘肅工藝美術產業得到了空前的發展。據2006年全省工藝美術行業產品情況統計:全省現有各類工藝美術產品11大類;產品生產主要分布在全省14個市、州的城鎮和鄉村;大部分產品的生產方式以手工生產為主;生產組織形式以中小企業、私營作坊、個人工作室為主。
全省工藝美術產品11大類分別是:(1)雕塑工藝品,主要包括洮硯、嘉峪硯、黃河卵石雕、石雕、木雕、根雕、竹雕、磚雕、玉雕、核雕、泥塑、酥油花、彩塑、樹脂雕塑、石膏雕塑、城市景觀雕塑等品種;(2)金屬工藝品,主要包括武威銅奔馬、保安腰刀、擦擦佛、銅工藝品等品種;(3)漆器工藝品,主要包括牙玉石鑲嵌漆器、彩繪漆器、雕填漆器、螺鈿鑲嵌漆器、漆畫等品種;(4)花畫工藝品,主要包括烙畫、裕固族皮雕畫、甘南唐卡、平涼紙織畫、美術瓷版畫、岷縣木板窗花年畫、駝絨畫、嘉峪關大漠風雨石雕畫、仿敦煌壁畫、麥稈畫、堆繡工藝品等品種;(5)天然植物纖維編織工藝品,主要包括玉米皮編織工藝品、草編工藝品、藤編工藝品、竹編、麻編工藝品等品種;(6)抽紗刺繡工藝,主要包括舟曲織錦帶、藝術刺繡、民間刺繡、機繡等品種;(7)地毯和掛毯工藝品,主要包括手工打結真絲地毯、掛毯,手工打結羊毛地毯、掛毯,簇絨化纖地毯,手工簇絨羊毛地毯,無紡織針刺化纖地毯,手工打結羊毛藏式地毯,手工打結天然彩棉地毯等品種;(8)珠寶首飾工藝品,主要包括少數民族首飾;(9)民間工藝品,主要包括皮影、剪紙、荷包、蛋雕、刻葫蘆、絹人、臉譜、儺面具、奇石、少數民族藏族擺件、布藝等品種;(10)美術陶瓷工藝品,主要包括天水陶藝制品、臨夏仿古陶罐、臨洮仿古陶罐、紅古仿古陶罐、秦安仿古陶罐、蘭州黑陶、安口陶瓷、兩當陶瓷、靖遠陶瓷等品種;(11)煙花爆竹工藝品,主要包括甘肅爆竹類、煙花類等品種[2]。
甘肅省傳統民間手工藝種類繁多,手工藝技術獨樹一幟。通過對其進行知識產權保護,對權利人的研發成果及其合法權利給予及時全面的保護,可以充分調動人們的主動創造性,有利于調動手工藝研究者和工藝品創作者的積極性,對促進社會資源的優化配置。保護知識產權,能夠為企業帶來巨大經濟效益,增強甘肅省經濟實力。
中國在2001年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履行《與貿易有關的知識產權協議》,保護國內外自然、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知識產權。通過保護知識產權,促進甘肅省對外貿易,引進外商和外資投資,加強甘肅省民間手工藝的知識產權保護,具有極其重要的現實意義。

圖1 2011年甘肅省專利申請受理

圖2 2011年甘肅省專利授權
從民間手工藝發展現狀看,我國民間手工藝品類豐富,傳統手工藝入選國家、省、市、縣四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體系的項目達近萬項。在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體系中,傳統手工藝品類涉及9個門類,近二百個品種。近年來,伴隨人們生活方式、消費意識發生改變,手工藝的傳承和發展受到沖擊。加之長期以來手工藝的文化自覺、傳承與產業創造力不足,文化生態破壞嚴重,手工藝資源流失加劇,甘肅省民間手工藝發展面臨更加嚴峻的考驗。
從保護意識看,甘肅省從事民間手工藝品制作的生產者多為受教育程度較低的農民和鄉鎮居民,他們是民間傳統手工藝技術的擁有者,但是絕大多數手工藝品制作者根本不知道知識產權這個名詞,也不知道民間手工藝的知識產權可以受到國家法律的保護,法律意識淡薄[3]。
從產業機制看,市場化的變革,使得大量手工藝企業改制,生產主力倒向農村,廣大農戶處在產業鏈末端,來樣加工,分散經營,研發設計能力不足,營銷發展空間有限。且手工藝向設計產業、時尚產業以及當代生活空間的延伸、融合不足,沒能成為一種標志性的文化樣態和產業形態。
我國手工藝品牌意識極為薄弱,2011年傳統手工藝類保護產品專用標志僅有13項、地理標志保護產品僅有31項。以甘肅省慶陽地區華池縣為例,該縣有多家民間手工藝企業,主要從事香包、繡鞋、鞋墊、刺繡、剪紙、農民繪畫等制作銷售。為了增強企業的自主創新能力,保護傳承民間手工藝資源,進一步提升產品品牌。截至2012年底,企業組織申報民間手工藝的相關國家外觀專利36件,與產業發展的規模相比遠遠不足。
2011年根據國家知識產權局的公布數據,甘肅省申請受理專利5287件。(圖1)其中外觀專利申請741件,占總量的14%,申請關于民間手工藝的外觀專利不過百余件[4]。
2011年甘肅省專利授權2383件。(圖2)外觀發明專利授權295件,占總量的12.3%。由此可見,每年甘肅省能夠得到國家知識產權保護的民間手工藝品的數量非常有限。
從立法層面看,我國自1997年至2011年,頒布實施《傳統工藝美術保護條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與管理暫行辦法》《非物質文化遺產法》等,逐步完善手工藝相關的法律制度建設。但對與手工藝相關的民間藝術形態、傳統文化、遺產資源以及文化環境和空間的保護相對滯后。
甘肅省擁有豐富的傳統民間手工藝,確認與保護民間手工藝的知識產權,實現其經濟價值、文化價值,對于甘肅省經濟發展、文化繁榮等各項事業均具有不可忽視的作用。民間手工藝的擁有者、創作者要充分認識保護知識產權的必要性和緊迫性,統一思想,遏制各種侵犯民間手工藝知識產權行為,增強全社會知識產權保護意識,樹立甘肅省良好的工藝美術大省形象,促進經濟社會協調發展。
2010年,全國知識產權保護與執法工作電視電話會議明確指出:知識產權制度是尊重創造性勞動和激勵創新的一項基本制度,是建設法治國家和誠信社會的重要內容。建設創新型國家,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必須堅定不移地保護知識產權。伴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推進,我國知識產權制度將逐步建立和完善。要想加強對傳統民間手工藝知識產權的保護,完善的知識產權制度,增強民間手工藝、文創旅游產品的競爭力,保護手工藝產品研發者、創作者的合法權益,必須加快完善知識產權保護體制,形成長效機制。
目前,我國在知識產權領域已制定專門法律4部,頒布行政法規19部,形成了涵蓋專利、商標、版權等各個領域比較完備的知識產權法律法規體系。
加強知識產權法制建設相關立法工作,及時修改知識產權專門法律及其實施條例;建立健全知識產權預警應急機制,提高手工業者預防和解決知識產權糾紛的能力;建立健全互聯網知識產權制度和法律等。
完善國家手工藝技術標準和設計規范,實施產權保護和產權貿易。甘肅省發展民間手工藝產業的核心是通過制定民間技藝的技術標準、行業標準等形成知識產權保護,并且開放產權國內外交易、成果轉化、托管與拍賣、評估等方面的產權貿易[5]。
了解甘肅省民間手工藝制作者以及各行各業的需求,使他們對專利知識和專利申報有所了解和掌握。同時,努力提高全社會的知識產權意識,營造有利于自主創新的社會氛圍,要充分利用“世界知識產權日”“保護知識產權宣傳周”等活動和新聞媒體的作用,采取多種形式,開展豐富多彩的系列宣傳活動,重點宣傳各類創新主體在自主創新、發展知識產權經濟方面的經驗,開展知識產權宣傳、培訓等工作,提高社會各界保護知識產權的意識,樹立“保護知識產權就是提高核心競爭力”的觀念,形成尊重知識產權、保護知識產權的良好社會氛圍。
2002年英國知識產權委員會公布了《知識產權與發展政策的整合》的報告,引起了國際國內的廣泛關注。英國知識產權委員會的報告主要以知識產權制度應在世界范圍內以推進發展中國家社會發展與技術進步為基本立場,對發展中國家知識產權保護系列問題作了詳細闡述。從國際層面上來看,知識經濟的全球化推動知識產權制度的全球化,促進中國積極參與世貿組織下的知識產權合作,開展國際貿易與交流[6]。
加快形成知識產權保護的長效機制,不斷完善相關的法制、政策和體制;大力加強知識產權宣傳教育工作;積極開展國際知識產權合作,擴大對外交流。通過上述舉措,完善對民間手工藝與知識產權的保護機制,為民間手工藝發展,提供良好的知識產權保護環境[7]。
甘肅省政府一貫重視保護知識產權,以高度負責的態度,采取一切有效措施,積極推動保護知識產權工作的開展,已逐步形成行政保護和司法保護“兩條途徑,互相配合”的知識產權保護模式,實現對甘肅省傳統民間手工藝的知識產權更加有效的保護[8]。
貫徹落實國務院《保護知識產權專項行動方案》,與行政執法機關、經濟管理等部門密切配合,切實履行法律賦予的神圣職責,堅決、持續地打擊侵犯知識產權的違法犯罪活動。提高研發人員的專業素質和知識產權保護意識,加強知識產權保護隊伍自身建設。完善知識產權行政管理模式的新途徑,建立健全產權保護機制,提高研發環境的透明度,發揮社會監督和輿論監督的作用,切實保護甘肅省手工藝行業的知識產權[9]。
隨著知識經濟的出現和經濟全球化進程的加快,信息資源作為生產要素、無形資產和社會財富,與能源、材料等資源同等重要。在各種信息資源中,專利信息由于其涉及面廣、內容全、信息量大、法律時效性強等特點,已經受到制作者的廣泛關注,并將其應用到民間手工藝的研發、生產、銷售等各個環節。政府成立專門的機構和人員負責專利信息的收集、整理與分析工作,提供專利信息共享服務。具體可以歸納為以下三個方面:一是幫助制作者了解本行業技術全貌和發展動態,確定正確的研發方向,同時消化吸收先進技術;二是幫助制作者獲取商業信息,識別競爭對手并監控其技術動向,從而確定工藝品定位和市場方向;三是幫助制作者防止侵權、維護權益,實現知識產權的預警機制。
不斷完善民間手工藝與知識產權的保護模式,提高知識產權對手工藝的保護力度,兩者相互相濟,共同發展。
創新技術是傳統民間手工藝發展的根本動因,知識產權是民間手工藝發展的核心競爭力。甘肅省傳統手工藝行業要圍繞著“激勵創新是源頭,有效運用是目的,依法保護是手段,科學管理是基礎”這一宗旨,積極開拓創新,為傳統民間手工藝的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為知識產權保護提供堅強的后盾。
著力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增強企業的核心競爭力,這是對甘肅手工藝行業發展以及民間手工藝制作者提出的必然要求。手工藝從業者不但要十分重視技術創新工作,而且要十分重視對自主知識產權的申請和保護。只有這樣,甘肅省民間手工藝才能在當前激烈的手工藝行業競爭中得到長遠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