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 琴
(岳陽經開區金鳳橋小學 湖南 岳陽 414000)
鄉村教育是鄉村振興的源頭活水。近幾年,隨著國家對農村教育的投入加大,農村教育質量水平也有相對有所提高。但是,硬件設施與“軟實力”并未達到平衡,城鄉之間還是有很大的差距。尤其音樂成為最為薄弱的學科,音樂教育現狀與現代教育理念的要求還存在很大差距。
農村小學對音樂課不夠重視;農村小學音樂教學觀念落后;農村小學音樂教師嚴重缺乏。這是目前農村小學音樂教育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隨著新課改的實施,農村教育狀況有所改變,但是改變不大。以某縣為例,從2016年以來的三年來看:只在2019年上半年舉行了大合唱比賽,學生們也只是進行了短時間的音樂學習,音樂課也并未列入期末抽考的范圍。這很難從根本上達到“美育”的效果。那么,新課改的實施也只是空談[1]。
多年來,受應試教育的影響,音樂課一直處于很尷尬的地位。學校過多地追求升學率、考核評比,很多老師將一個星期兩節音樂課“規避掉”,用來上文化課;即使課表上寫的是“音樂”,也是形同虛設,往往會被老師改成自習課或習題解答時間。這就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孩子們對音樂的學習,阻礙孩子成為一個全面發展的人。殊不知,這種觀念已經限制了美育活動,對音樂教育造成了一定的負面影響[2]。
1.音樂教師的年齡結構偏大
就筆者之前所在的一所農村小學為例:全校教師23人,42歲以下教師3人,其余教師都是42歲以上。同時,我也是近13年來唯一一個通過招考過來的在編老師。為什么這么久沒有新老師來呢?村小地偏,交通和生活都不便利,條件不如城區優越。年輕的骨干老師就留不住;年齡大的老師也只是音樂課兼教,有的不懂樂理知識,有的甚至自身都無法唱完整一首歌。最后,音樂課也只能改成了自習課了。這種狀況,極大影響著新時代新課改的音樂課堂教學。
2.音樂教師結構不均衡
一直以來,音樂教師招考的名額就不多,比如今年某區招聘小學教師人數達105人,而音樂老師只占了4個名額,也就是3.8%。而對于專業性較強的音樂學科來說,很多老師不能適應,畢竟“術業有專攻”。面對這種狀況,音樂教學質量很難提高。
3.音樂教學設施嚴重不足
許多農村小學忽視音樂課程,并未投資和改善音樂教學設施。就在筆者以前任教的那所村小,原來是不上音樂課的,連錄音機、電子琴也沒有,更不用說是城區的多媒體教室了。直到后來筆者需要參加縣里的比賽,學校這才購置了一臺電子琴。上述狀況,在新課改的熱潮中,與全面提高人的素質教育的要求是不匹配的,是值得我們認真關注和深思的。
音樂教育有著其他學科無可比擬的重要作用。重視音樂教育,是學校教育教學改革的重要途徑之一,農村音樂教育任重道遠。希望社會每一個成員都來關注音樂教育,力爭在較短時間內縮短城鄉音樂教育差距,使新課改起到實質性的成效。
根據上述現狀,新課改中農村音樂教育教學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調整:轉變觀念,重視音樂教育功能;多措并舉,加強音樂教師隊伍建設。
音樂對于學生的成長和發展有著重要作用。古往今來,“琴棋書畫”中“琴”擺在第一位,因為音樂不但能培養人的意志、陶冶人的情操,而且蘊含著極其深厚的文化內涵。大量科學實驗也證明,音樂不僅為人類提供審美體驗,陶冶情操、啟迪智慧,還能提升人們的創造力,促進人際交往。
要改變農村小學的音樂現狀,應提高整個社會對音樂教育的關注度;各級管理部門及廣大的鄉村音樂教師需轉變觀念,嚴格執行新課改的計劃,不占課、不挑課,充分認識音樂教育的作用。學校可以開展各種形式的藝術類的比賽,促使學生們團結合作、樂觀向上。
根據廣大農村藝術師資嚴重不足的現狀,學校要開展“送教下鄉”活動,學習優秀老師的經驗;增加農村音樂教師參加專業培訓的名額,增加音樂教育師資質量。同時,在崗教師應鉆研學習,努力提升自我,改變教學模式,優化課堂教學。要讓我們的校園唱響久違的歌聲,使孩子們在音樂的氛圍中健康成長。
學校應當根據新課改的要求,配備音樂教學的基礎設施,如電子琴、奧爾夫教具、音響、多媒體設備等。此學校還應利用課余時間,有目的地有組織地開展豐富多彩的文藝活動,讓學生們在藝術活動中培養審美情趣、提高創造力和人際交往能力,在音樂中去尋找美、發現美。
按照《新課程標準》要求,在音樂教學過程中應保證課時,不得隨意占課、改課,應和其他學科同等地進行教學、考核,考試成績也可列入升學總分內,以提高對音樂教育的關注度。
掌握科學的音樂教學法是老師必備的。對比城區學生,從整體來說,農村學生基礎不牢。那么,老師應該因材施教,采用不同的教學法來挖掘學生的潛能,提升學生的藝術素質。不僅要掌握常用的音樂教學法:講授法、演示法、欣賞法等等,還要了解國際影響力較大的幾大體系:奧爾夫教學法、柯達伊教學法、達爾克羅茲體態律動教學法等等。音樂老師應將本土特色與國際結合、鄉村特色與城市結合,取長補短、相互促進,積極創造條件進行音樂教育活動,提高農村學校音樂教學質量。
總之,我們只有樹立音樂教育改革的理念,朝著音樂教育改革的方向前進,才能在農村音樂教育的道路上會越走越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