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海東
(陳嘉庚紀念館 福建 廈門 361021)
伴隨著信息技術與科技技術的快速發展,數字化逐漸在人們的日常生活與工作中普及。數字化博物館作為時代發展的產物,改變了傳統博物館的不足之處,對博物館的展示、文化傳播與保管等方式都進行了改進與革新。數字化博物館的建設與改進,使得數字化博物館與學校教育具有了良好的結合渠道與方式,應積極探求數字化博物館與學校教育相結合的機制及措施。
數字化博物館是在傳統博物館的基礎上,利用虛擬現實技術、三維圖形圖像技術、計算機網絡技術、立體現實系統與特種視效技術等,將實體博物館中的文物及藏品,在聲光電手段的操作下,以虛擬化的三維立體方式,展現給廣大參觀者[1]。
數字化博物館作為一種新的文化展現方式,與傳統博物館相比,改進了文化展示易損壞、保護不當等問題,使得文物的完整性能夠得到有效保障,并且數字化博物館虛擬化較強的特點,可以更好地促進博物館的文化傳播。
大數據時代下,隨著數字化在各行各業的逐漸深入,人們愈發依賴數字化的生活及工作方式。在這種發展背景下,數字化必然是未來的主流發展趨勢。博物館作為傳播文化、展示文物的重要場所,對于社會文化發展具有一定的參與性意義,這也使得博物館的數字化改革成為必然。
博物館中存有大量關于歷史的文物及藏品,博物館與學校教育也具有一定的緊密性聯系,這使得數字化博物館在學校教育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我國各種規模的博物館比較多,博物館中存有的文物類型也是各式各樣的。傳統博物館在對文物進行保存與展示設置時,受到文物已損壞與種類繁多的影響,文物整理效率比較低[2]。但數字化博物館作為一種新的文物收藏及展示方式,在各種先進技術的支持下,可以更生動、形象的進行文物展示,使參觀者在不同的分類與頁面下,可以身臨其境地進行文物參觀與歷史資料討論。
數字化博物館這種優勢,使得學校在通過博物館進行文化教育時,具有一定的便利性,促使學生更好地了解文化知識。
由于博物館保存的大部分文物歷史比較久遠,比較容易受到破壞。很多學校在帶領學生參觀博物館時,大多是在遠處進行文物參觀,無法更近距離、更深入地感受文物的歷史價值,不利于學生真正了解歷史文化[3]。但數字化博物館與傳統博物館不同,數字化博物館不是直接進行文物展覽,而是通過文物的三維化展示、多樣化的文物展現方式,讓文物參觀更具真實性,這有利于學生們更好地了解文物的歷史價值。
陳嘉庚對于知識文化普及有很深的見解,他曾說過“教育的發達水平,是一個國家文明進步的標志。我們辦學校,最好免費生越多越好,這樣才會使窮苦子弟有更多的讀書機會。一個國家讀書的國民越多,教育就越發達,文明的程度就越高。”博物館的建設對于當今學生知識的普及具有一定的促進作用。
近年來,很多有條件的學校,開始利用當地的文化特色與博物館優勢,開展專題博物館教育活動。我國歷史悠久,很多學校也是具有一定的歷史文化,也保存著一些豐富的文物藏品。這些文物藏品與傳統博物館相比,更能吸引學校或人們的注意。
學校可以利用獨有的文物藏品,打造出符合學校特色的數字化博物館,在進行相關建設性服務的同時,能夠體現出學校獨有的文化特色[4]。例如,可以通過陳列展覽、在線展覽、在線課程或大眾傳媒的方式,對這些文物藏品進行宣傳,使人們能夠對學校的數字化博物館有更深的認知,促進學校在線博物館的進一步發展。
青少年教育一直以來都是各類博物館教育的工作重點,但由于青少年課程比較多,很多青少年難以深入地了解博物館的文物價值,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響了博物館的文化傳播。針對此種情況,學校可以利用博物館的優勢,進行相關的資料采集與整合,建立起符合青少年教育的數字化博物館。為使數字化博物館的作用發揮到最大,學校也可以將博物館的學習課程與相關教材資料進行數字化的結合,將其轉變為網絡上可以調用的課程資源,進而依托網絡平臺進行學校博物館文物資源教育平臺的構建[5]。其次,也可以利用互聯網等新媒體設備,為學生提供系統化的博物館教育資源,構建出適合青少年的在線教育環境,從而使博物館教育方式進一步優化。
為充分發揮博物館特有的教育性意義,順應現階段學校教育的數字化發展趨勢。學校在利用數字化博物館對學生進行教育時,不僅需要利用數字化博物館的優勢,也需要根據學校的實際情況,探索更合適的教育方式。為此,學校可以通過組建相關人才隊伍,對適合學生教育的博物館文物,進行相應課程配套學習資源的詳細化設計與開發。例如,學校可以根據學生階段性的學習情況,結合當地及博物館自身的文化特色,進行教學輔助資源的開發,可以通過多媒體教材、立體學習包、教學參考包與在線課程等方式,進行全面的配套資源研發[6]。為確保數字化博物館的實際應用效果,學校在進行配套資源開發時不能一味地模仿,要根據實際情況使這些資源更具特色與真實性,進而讓學生能夠更好地了解博物館文物的歷史價值。
綜上所述,數字化博物館是博物館建設的主要方向。應將數字化博物館與學校教育相結合,正確認識數字化博物館的意義及技術方式,形成良好的合作方式,在傳播博物館文化的同時對學校教育方式進行進一步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