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行政法律關系 特殊性 內涵 類型劃分
作者簡介:許慧瑩,湘潭大學研究生。
中圖分類號:D922.1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9.10.250
行政法律關系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指引和規范行政法以及行政法法學的理論發展,而行政法和行政法法學的理論發展又在很大程度上牽涉到公民生活、學習以及工作的權利和必須行使的義務等方面內容。倘若行政法律關系處理不好,很容易導致行政機關權力和權利的不平衡。所以充分研究行政法律關系的特殊性是行政機關及相關人員應該重點做的工作。
行政法律關系,通俗來講就是對于行政法這項法律上關于各種權利、義務還有運行方式和過程的概括,而在行政法律關系的主體中,必須要有一方是行政主體,這樣才會有行政關系的產生,之后才會產生行政法律關系。所以這也就代表著,如果要研究行政法這項法律,就必須要研究行政法律關系,它是依照行政法來成立的法律關系,所以說行政法律關系必須要依托行政法來存在。此外,作為一種權利義務關系,行政法律關系依據不同的標準還可以被分為很多不同的種類。
(一)行政法律關系的主體要素及作用
行政法律關系的主體指的是參與行政法律關系的人,他們在這段法律關系當中屬于當事人,而且享有一定權利,并承擔一定義務??偟膩碚f,行政法律關系的主體主要由以下三部分群體構成:第一類是行政主體,行政主體一般屬于國家行政機關的工作人員,他們享有國家行政權,能夠行使國家賦予他們職務中的職權;第二類是行政相對人員,顧名思義,指的就是在行政法律關系中和行政主體處于對立面的一方,他們可以是公民、法人或者組織中的任意一種;還有一類指的主要就是在法律上和行政行為有利害關系的人,但是這一類主體在行政法律關系中并不經常出現。所以綜上來說,行政法律關系的主體要素包含以上提到的這三類。在行政法律關系上,行政主體是作為行政案件中的被告角色,行政相對人員則是行政案件中的原告角色。所以根據以上闡釋可以得出,行政法律關系的主體要素的作用主要體現在他們對于法院在審查行政訴訟案件過程中確定被告和原告方面起到了引導性的方向作用,方便法院快速確定此類案件中的被告和原告。[1]
(二)行政法律關系內容要素及作用
行政法律關系的內容要素主要指權利和義務,而這些權利與義務則指的是由行政法律關系中包括行政主體和行政相對人在內的主體所享有或者承擔。一般來說,行政主體的權利主要指自己的行政權利,義務指的是國家規定的必須遵守的義務;行政相對人員的權利主要指自己受到行政機關侵害時上訴、復議的權利,義務指的是必須要服從國家管理的義務。而行政法律關系內容要素的作用主要體現在以下兩點:第一點是行政主體和行政相對人在法律關系中各自所擁有的權利和必須履行的義務能夠彰顯出他們各自不同的法律地位。第二點是法院能夠依據行政法律關系的內容要素來審理行政行為是否合法,因為行政主體和行政相對人擁有國家賦予他們的不同的權利,所以法院要根據這些權利及相關義務標準來判別行政行為的合法性。
(一)以行政權力的作用范圍為標準
如果以行政權力的作用范圍作為標準,行政法律關系主要可以分為外部和內部這兩種關系。在內部關系的具體定義上,不同的專家持有不同的意見,總體來說內部關系主要有以下這三種劃分:一是認為內部關系指的是受到一定的行政法條例來約束的關系,比如行政機關中上級和下級的關系;第二種指的是行政機關和機關內部的工作人員之間存在的關系。第三種指的是行政主體內部中所有的上下級關系都是內部關系。之所以會有三種不同的內部關系結果出現,主要是不同的專家在劃分的時候依據不同的標準,且他們看待事物的角度和觀點也不一樣, 但是總體來說都是在行政機關內部進行劃分,只不過有些專家關注整體,而有些專家關注個體差別罷了。而在外部關系的劃分上,大家的意見都比較一致,專家們普遍認為行政法律關系的外部關系指的是行政主體和其他那些不跟他們產生相應上下級關系的行政工作人員因為某項工作而產生交集的關系。所以從這里我們可以看出來,只要是屬于一個行政機關內部的關系都可以被稱為行政法律關系上的內部關系,而只要牽涉到一個行政機關內部人員與其他行政機關中人員的關系就統一被稱為行政法律關系上的外部關系,所以總的來看這種劃分標準還是比較明晰的。[2]
(二)以法律關系的屬性為標準
按照法律關系的屬性來對行政法律關系進行劃分則可以把行政法律關系分為實體關系和程序關系這兩種。按照嚴格意義來理解,這兩種關系看似是兩種平行無交集的關系,因為實體關系指的主要是一種具有實體意義的權利或者義務關系。一般來說,行政主體和案件當中的當事人之間的這種權利義務關系主要依靠實體的行政法律來約束。而對于程序關系來說,顧名思義,主要是一種程序上的關系,它主要依靠行政程序法的約束。[3]所以總體來說實體關系和程序關系在兩方面體現出不同,一種是法律的存在形式上,前者以實體意義存在,而后者只是一種程序上的關系。另外一方面指的是依靠法律的不同,前者主要依靠實體的行政法律的約束,而后者則依靠行政程序法的約束。如上文所說,這兩種關系看似互不侵犯,但是兩者很難獨立存在有各自獨立的意義,因為在實際的執行過程中,這兩種關系通常會被結合起來,以此達到相應的行政目的。
(三)以法律關系的形成原因為標準
以法律關系的形成原因來對行政法律關系的類型進行劃分,這種劃分標準應該是這三種劃分標準中最容易理解的了。我們把先天的形成原因稱為原生,而后天的形成原因稱為派生。原生關系指的當然就是隨著行政權力的執行而產生的關系,比如說公民在行政方面存在違法行為,那么相應的行政機關就可以直接依據法律對違法的公民進行行政處罰。而派生關系相比于原生關系就略顯復雜了,派生關系指的是行政機關對違反行政法的公民進行處罰的時候出現了一些不合理性,引起公民的不滿,從而導致公民進行再次上訴。這種派生關系的產生主要是因為行政法律關系中有一種監督行政法律關系,它可以對實施行政法的過程進行監督,防止不公平、不規范的行政處罰現象出現。
(一)行政法律關系主體具有恒定性
行政法律關系的主體具有恒定性是其特殊性特征中非常重要的一個體現。行政法律關系主體的恒定性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行政法律關系中的雙方,必然有一方屬于行政主體。因為如前文中對于行政法律關系的內涵中我們提到的那樣,行政法律關系中的雙方必須有一方是行政主體,這樣雙方才會由行政關系的產生,之后才會產生之后的行政法律關系。因為國家行政權利必須要由國家的行政機關或者國家法律、法規授予權利的組織才能行使。[4]除此之外,在行政法律關系的行政案件中,行政主體一定是被告的那一方,而行政相對人一定是原告的那一方,而且兩者的原告和被告位置是不可以相互轉換的。如同我們前文曾經提到的那樣,行政主體與行政相對人員在被告與原告位置上的固定性也是法院判定行政行為是否合法的一個重要標準。不同于行政法律關系,民事法律關系中民事主體的雙方卻可以互換位置,所以說行政主體的恒定性是行政法律關系特殊性的重要體現。
(二)行政法律關系內容具有法定性
行政法律關系的內容具有法定性,這主要體現在行政法明確規定了法律關系中行政主體和行政相對人各自的權利和義務,也就是說他們的權利和義務是由法律規定的,是不能由自己私下更改的。所以,在所有的行政法律關系中,作為行政主體的行政機關必須要按照法律規定的程序和賦予的權利來執行相關權利,處理相關事情。例如行政機關在審核公民辦理相關事項的條件時必須依據國家法律法規規定的條例和程序來對公民提交的相關材料進行審核,行政機關不能利用自己的職位之便而擅自更改相關條件或者程序,一旦行政機關擅自更改相關條件或者程序就是違反了行政法律法規。除此之外,行政法律關系中的權利和義務之間是共存的,任何一方都不可能脫離義務而只行使權利。
(三)行政法律關系地位具有矛盾性
關于行政法律關系中雙方的地位方面,學界領域內部一直都認為行政主體在行政法律關系雙方中處于支配和主導的地位,而行政相對人則處于附屬地位,所以雙方的地位體現出了一定程度的不對等性。除此之外,行政主體由于權力的原因在某種程度上可以直接對行政相對人員采取強制性的措施。表面上看,行政主體由于擁有行政權力確實處于雙方中的主導和支配地位,而行政相對人員只能服從,處于附屬地位。但是事實上,我們在前文中也闡述過,行政法律關系的內容具有法定性,所以行政主體也是按照國家賦予的職位和規定的程序來履行職務、處理事務,在法律關系中雙方的權利和義務對等,行政主體不能只行使權利而不履行義務,一旦行政相對人員覺得自己在行政主體行使權利過程中受到了不公正對待就可以進行復議或者上訴來行使自己作為公民的權利。事實上,行政法律關系的不對等性主要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首先是行政主體擁有行使行政的職權,而且這項職權是國家賦予的,彰顯出一定的國家權力。而行政性對人員的權利跟義務沒有國家權力的屬性,所以行政法律關系中雙方的權利和義務存在著本質的差別。另一方面,雙方各自擁有的權利也各有不同,行政主體和行政相對人員都擁有著屬于他們各自雙方,而對方無法擁有的權利。所以在判斷行政法律關系中行政主體和行政相對人員地位上的差別時具有很大的爭議,這種矛盾性使得我們沒辦法去判斷雙方在地位上是否真的具有不對等性。[5]
(四)行政法律關系權利具有有限性
行政法律關系權利的有限性我們在前文中也提到過,主要是指在行政法律關系中,行政主體和行政相對人員的權利都是由國家賦予的,受到法律的約束和限制,雙方不能行使超越自己職務之外的權利,尤其是對于行政主體來說,他們必須要按照法律規定來行使自己的權利,執行相關權力,不能根據自己意愿隨意更改程序或者做出越權的行為,一旦做出相關行為,就要受到法律的懲罰,這主要體現出行政法律關系權利的有限性。
行政法律關系受到內涵、構成要素、類型等方面因素的限制有其主體方面的恒定性、內容方面的法定性、地位方面的矛盾性和權利方面的有限性這幾個特殊性。行政法律關系在行政法領域內的多方面內容理解上都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且它能夠在某種程度上指導和規范行政法的基本范疇和具體應用。因此,仔細研究行政法律關系的特殊性及其相關內容對于促進行政法的進一步完善,更好保護公民的合法權利,形成社會的和諧氛圍,實現國家的長治久安等方面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參考文獻:
[1]楊彬權.擔保行政法律關系析論[J].理論導刊,2015(12):106-109.
[2]于曉松.行政法律關系基本理論探析[J].經貿實踐,2018(24):277.
[3]王海佳.行政法律關系客體新論[D].廣西大學,2014.
[4]黃永欽.行政訴訟法律關系若干問題之研究[J].法制與社會,2016(11):108-109.
[5]李福林.論行政法律關系的秉性與特質[J].深圳社會科學,2019(1):138-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