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思政課 黔學資源 發展能力
作者簡介:楊勇,貴州職業技術學院。
中圖分類號:G642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9.10.359
黔學是指從古代到現代發生于黔地由學術活動而形成的學術成果與學術研究的總稱。它是以西漢舍人所作的《爾雅》注解為起點,通過上千年外吸內造、精造良育的“風雨歷程”,尤其是“沙灘文化”的興起和繁榮,使黔學逐漸成為一顆閃耀的文化明珠,其光芒照射到國內許多地方,在國際上也產生了一定影響。因此,選好、用好黔學資源不僅對培養貴州高職學生發展能力有著不可抹殺的功績,也是思政教師貫徹貴州文化強省戰略的重要體現。
(一)貴州高職學生對黔學資源的了解度有待提高
經過歷史長期沉淀的黔學資源是思政學習的重要素材,對缺乏黔學優良文化滋養的貴州高職學生來說,無疑是一種重大的損失和遺憾。
作者于2019年9月底在貴州職業技術學院、安順職業技術學院、銅仁職業技術學院、黔東南民族職業技術學院、六盤水職業技術學院發放關于“貴州高職大一學生黔學知識了解狀況調查問卷”共計295份,收回有效調查問卷281份,調查問卷有效率為95.25%。關于“你了解黔學資源的狀況”的調查結果為“選擇很了解者占3.52%;選擇比較了解者占24.28%;選擇了解較少者占40.41%;選擇不了解者占31.79%”。許多學生知道黃果樹瀑布、茅臺酒、遵義會議會址、貴州大數據是當前貴州的靚麗名片,對黔學這張獨特名片卻不甚了解。
(二)貴州高職學生對黔學資源的關注度有待提升
黔學的現代研究和宣傳相比“湘學”“蜀學”來說還不理想,以致不少貴州人和外省人對黔學了解仍處于“初級階段”。關于“你關注黔學資源的狀況”的調查結果為“選擇會主動關注,會認真閱讀者占8.37%;選擇不會主動關注,但看到感興趣的內容會認真閱讀者占53.31%;選擇不關注,看到后一掃而過者占27.58%;選擇不關注,沒興趣者占10.74%”。貴州大地的莘莘學子自覺不自覺地受到黔學文化的影響,黔學蘊含豐富的解決學生人生問題的思想和方法,可以在它的寶庫中汲取智慧和營養。提升學生對黔學的關注度,是引導學生學好黔學、增強黔學素養的前提條件。
(三)貴州高職學生對融合黔學資源開展教學活動的期待度較高
一個區域有一個區域的精神標識,體現這種精神標識的無疑是一個地區的長期以來形成優秀文化。關于“你希望教師融合黔學資源開展教學活動”的調查結果為“選擇非常期待者占35.75%;選擇一般期待者占48.24%;選擇期待與不期待意向性選擇不明確者占13.26%;選擇不期待者占2.75%”。總體上看,學生對學習黔學的期待度較高,熱情較高,黔學資源運用于貴州高職思政教學的空間廣大,市場廣闊。
(一)是培養大學生勤學好道,重德增才的發展能力需要
從性質維度來看,黔學長期處于封建社會的歷史進程中,不可避免地帶有封建社會文化的“胎記”,我們要力戒黔學文化中封建糟粕和腐朽思想的影響,但它有許多內容在今天仍有重要的時代價值。
黔學史中許多人士的求學、施教、治世的人生追求和高尚精神,是黔學史上的一筆寶貴精神財富。例如:為黔學作出奠基貢獻的“漢三賢”,舍人崇儒好研、博閱群書,作《爾雅注》,歷盡艱辛獻書漢武帝,開啟黔學之路;“牂牁名士”盛覽師從漢賦大師司馬相如學習辭賦,后歸鄉從教,為漢文化在黔地的傳播作出了重要貢獻;東漢尹珍求道經學家許慎,學成還鄉、辦學育才,深受黔地后人敬仰。
可見,思政教學中選擇這些愛學善學者的勵志故事,選擇這些為民愛民的感人事跡,對培養學生勵志苦學、追求真理、貢獻社會的成功之能、大愛之情有著重要作用。
(二)是培養大學生學以致用,知行合一的發展能力需要
從實踐維度來看,黔學重實踐和實效的主張至今仍有其重要價值意蘊和功能。貴州首位哲學家孫應鰲、提出“無欲”以“求仁”的思想,倡導“勵政、親賢和遠奸”的為政價值取向,注重改革,講求實效,為國家培養了許多優秀人才;王陽明再傳弟子馬廷錫才華出眾,訴訟公正、平判冤案,講學傳道,慈惠遠近,是世人學習的榜樣;著名理學家李渭,為官清廉,關愛民生疾苦,反對空談空論,注重求真與實踐,被明神宗贊其曰“南國躬行君子,中朝理學名臣”。
黔學蘊含的求真、求實、求效的學理思想,對大學生的真知、真懂、真行等意識的培養有著重要作用。
(三)是培養大學生吐故納新,經邦濟世的發展能力需要
從績效維度來看,黔學中某些閃亮奪目的思想理念和文化成果,對中華文化的發展和繁榮作出了重要貢獻。“沙灘文化”的杰出代表,西南巨儒鄭珍對群經的爭議疑惑之處發表了許多超越前人的深刻見解,對山水詩的貢獻榮獲“鑿破南荒”之譽,編纂的《遵義府志》獲得“府志第一”之稱。沙灘學士名人皆有經邦濟世之志,憂國為民之情,有許多論著都關乎國計民生。黔學之士那種敢于開拓、奮勇創新的學識才華,那種經邦偉業、濟世為民的高尚情操,對培育黔地高職學生立業創新、服務人民的本領和情懷有重要作用。
(一)加強黔學科學研究,提升黔學時代價值
當前,貴州正在實施文化強省戰略,為研究黔學提供了難得的契機,黔學的發展又助推貴州經濟社會的發展。一個區域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歸到底要靠文化的認同,精神的引領。現在,對黔學的研究主要是貴州部分書院工作者、社科院人員和大學教師,還未形成集中連片連營研究和攻關之勢,黔學研究與運用的體制機制、規劃宣傳、保障服務、人才培養等也存著不同程度的問題,融入全球、全國視野的黔學研究還不夠廣泛和深入,在學習借鑒“湘學”“閩學”“粵學”“吳學”等方面需要加強。黔學是黔地的一座“金礦”寶藏,雖然“含金量”高、價值量大,但不能簡單地、機械地“食之”、用之。
開展黔學與時俱進的工作很重要,把黔學與新時代的歷史特征和發展需求結合起來,經過精良的“提純冶煉”,精細的“加工鍛造”的再生產過程,釀造出符合民族復興的偉大使命,符合貴州后發趕超的黔學優良文化產品,不斷豐富黔學的營養成分,使其功能價值符合時代發展的需求。
(二)注重黔學資源開發,打造黔學特色課堂
高校教師是黔學研究和運用的主力軍之一,貴州高校思政教師重視黔學研究和運用的成果有待豐富,把研究成果轉化為教學效果的本領也有待加強,黔學資源在思政教學中運用的核心要義、原則要求、方法技能等亟待解決,要培養一批善于學黔學、懂黔學,用黔學的思政教師。黔學資源的思政開發和運用不能違背學科規律,不能“反客為主”,沖淡高職思政教學主題,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南,以思政統編教材為藍本,選取有利于落實“立德樹人”育人使命的黔學資源,調整和優化教學方案,打造富有思政特色、黔學風味的育人課堂,讓黔學文化的精髓浸染到每一個貴州學子的文化血脈里。
(三)打造黔學交流平臺,營造黔學育人環境
當前,黔學的研用效果還不理想,缺乏一個廣泛而便捷的學習交流平臺是其重要原因之一,建立吸納書院、黨校、社科院、研究機構、教育機構、其它社會團體和愛好黔學者于一體的學習交流平臺,是學習、傳承、探討、研究、發展和宣傳黔學的基礎工程。加強人才隊伍建設是研究和發展黔學的關鍵之舉,也是營造黔學育人環境的核心要件。貴州高職院校應多開展與黔學有關的思政學術交流和校園文化活動,充分發揮新興媒體宣傳報道黔學優秀文化和成果的作用,營造具有黔學韻味的“清新芬芳”的校園育人環境。
綜上所述,黔學有著自己深厚的黔地歷史文化沉淀,有著獨特的黔地精神文化特質。豐富多彩、閃亮奪目的黔學文化是貴州大地上各族人民千百年來智慧結晶的集中體現。當前,研究和運用黔學的重要性日益凸顯了出來,它對增強貴州人民脫貧攻艱的自覺性和自信心,增強貴州后發趕超的發展動力和源泉,將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因此,充分發揮黔學的育人功能,是新時代貴州高職思政教師應做好的一項重要工作。
參考文獻:
[1]貴州豫章書院黔學研究中心.黔學八講[M].長春: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2016.
[2]思南縣志編纂委員會辦公室.思南縣志[M].貴陽:貴州人民出版,1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