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婧杰 朱文慧 王雪竹
關鍵詞 大學生 孤獨感 自殺態度
基金項目:山東省高校人文社科研究項目(思想政治教育專項):《大學生常見的異常心理問題及干預研究》。(J17ZZ23)。
作者簡介:宋婧杰,山東中醫藥大學學生工作處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主任,講師,研究方向: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朱文慧、王雪竹,山東中醫藥大學。
中圖分類號:G645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9.10.313
近年來,我國自殺事件發生頻率逐年增加,大學生的自殺率是同年齡的兩倍多,比同年紀的非大學生高,而且還有升高的趨勢。目前對其研究主要集中在:大學生對自殺的態度在性別、年齡、專業、生源地等因素的差異;大學生對自殺的態度與社會對他們支持的有關研究;對自殺的態度與性格特征的有關研究;對自殺的態度與心理是否健康的研究;對自殺的態度及其影響它的因素的研究。有關的調查顯示,體會到孤獨感的大學生近年逐漸增多,孤獨感會引起大學生不良的情緒和行為,筆者在心理訪談中很多具有自殺意念的學生會體驗到深刻的孤獨感,但是對孤獨感與自殺態度之間關系的學術研究還較少,本文將彌補這一研究的空白。
(一)調查對象
本研究采用隨機抽樣的方法,在山東省大學隨機抽取被試,包括各個年級的學生,共發放了問卷325份,除去不完整、有明顯傾向的問卷,共回收有效問卷304份。(表1)。

(二)調查工具
1.孤獨感問卷
孤獨感量表(UCLA),評價因為對社會交際的期待與實際程度之間的差異而產生的個體孤獨情緒的經歷。該量表采用4級評分標準:1=從不,2=很少,3=偶爾,4=經常。包括20個題目,其中有9個題目需要反向計分,即1=4,2=3,3=2,4=1。得分越高,說明學生的孤獨感程度越高,得分范圍為20-80分。本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是現在應用最多的測量孤獨感的量表。
2.自殺態度問卷
自殺態度問卷(QSA),采用由肖水源等人于1999年依據我國具體的環境編制的,采用5級評分標準:1=完全贊同,2=比較贊同,3=中立,4=比較不贊同,5=完全不贊同。該問卷包括29個問題,其中有13個題目需要反向計分,即1=5,2=4,3=3,4=2,5=1。在這個基礎上,然后計算每個維度的條目平均分。所有問題都是對自殺態度的表達,分為4個維度:F1,對自殺行為性質的認識;F2,對自殺者的態度;F3,對自殺者家屬的態度;F4,對安樂死的態度。
3.自編問卷
自編問卷變量包括被試的性別、年級、專業、生源地等項目。
(三)數據處理
數據通過SPSS19.0統計軟件進行處理,采用描述統計、t檢驗、方差分析以及皮爾遜相關等分析方法,對數據進行處理。
(一)大學生孤獨感的結果
1.大學生孤獨感的一般特點
大學生孤獨感的總平均分是40.1分,標準差為8.39,處于中等水平,說明大學生的孤獨感處于中等的程度。

2.大學生孤獨感在年級上的差異
對不同年級大學生的數據進行方差分析,大學生的孤獨感水平在年級上存在顯著差異。進一步的多重比較分析顯示,大二和大四的孤獨感水平有顯著差異,大二的孤獨感水平最高,大四的孤獨感水平最低。
(二)大學生自殺態度的結果
1.大學生自殺態度各維度的一般特點
被調查學生在每個維度的平均得分都在2.5-3.5之間,見表3,由此可以看出大學生對自殺持矛盾或中立態度。

2.大學生的自殺態度在不同維度的性別差異
根據表3可以看出:男、女生各維度值均在2.5-3.5之間,男生、女生總體上對自殺態度持矛盾或中立的態度。男、女生在對(F3)家屬態度上存在差異(t=2.332,p<0.05),男生的數據明顯比女生的高。由此可以得出結論為:女生對家屬的態度更趨于寬容、理解和肯定。
3.大學生自殺態度的不同維度在年級上的差異
對不同年級大學生自殺態度的調查數據進行方差分析。結果顯示:在對(F1)自殺行為態度維度上,F1=0.433,p>0.05,被試年級差異不顯著;對(F2)自殺者態度維度上,其年級差異不顯著,F2=0.404,p>0.05;在對(F3)家屬態度上,其年級差異有顯著,F3=6.433,p<0.05;在對(F4)安樂死的態度上,其年級差異顯著,F4=2.214,p<0.05。大三年級學生在家屬態度維度上存在明顯的差異;在對安樂死態度維度上,大一和大三年級,大二和大三年級大學生存在明顯差異。
4.大學生自殺態度不同維度在專業上的差異
對不同專業大學生的自殺態度進行獨立樣本t檢驗。結果表明:文科和理科學生對(F3)家屬態度存在差異(t=-2.523,p<0.05)。由此結果可知,文科學生在對(F3)家屬態度上得分比理科生低,文科學生更容易寬容。
(三)大學生孤獨感與自殺態度的關系的研究
對大學生孤獨感與自殺態度各維度的數據進行相關分析,結果顯示:孤獨感與自殺態度中的對自殺行為態度、對家屬態度上有顯著相關。大學生孤獨感與自殺態度中的對自殺行為性質的態度有明顯負相關,對家屬態度有明顯正相關,見表4。

(一)大學生孤獨感的討論與分析
大學生的孤獨感基本為中等水平,說明大學生的孤獨感一般。大學生處于成年早期,心理還不算很成熟,但是已開始逐漸接觸社會,人際關系也變得更加復雜,面對事情的考慮也更加多元化。在這個發展過程中,容易產生現實與理想的矛盾,面對各種挫折時,會感到迷茫、無助和孤獨。在年級變量上,大學生的孤獨感有明顯差異,大二與大四差異明顯,大二對孤獨感的體驗最高,大四對孤獨感的體驗最低。出現此結果可能是因為大二學生還沒有完全適應大學生活,人際關系不穩定。大四學生雖然面臨就業壓力,但是孤獨感水平并不高,可能與其已經形成了穩定的同伴關系、社交圈子有關系。
(二)大學生自殺態度的討論與分析
總體上,大學生對自殺主要是矛盾或中立的態度。有些大學生對自殺沒有清晰的認識,對死亡的含義也比較不明確,或者是由于沖突的心理,即認可生死是一個人自由的選擇,同時又認為應當愛惜自己的生命,不能隨意選擇死亡,因此對于自殺還沒有形成穩定的態度。大學生的世界觀和價值觀正在發展中,因此在面對現實、死亡等重大問題,還是會感到迷茫和矛盾。因而社會、學校和家庭應該對其多進行正向的引導。在性別變量上,在對自殺者家屬態度上有顯著的差異,女生更容易理解自殺者家屬。大學生孤獨感在年級上有明顯差異。在對(F3)家屬態度上大三學生更容易理解,抱有同情和關心,而且不追究其可能應該負有的責任,不排斥他們,像對待一般人一樣看待他們。在對安樂死態度上,大三學生更趨向于保持一個積極、理解和寬容的態度,這表明被試對安樂死有一些自己的看法和認識,能夠理解別人選擇安樂死的做法,而且在恰當的時候自己也能夠選擇安樂死。文科學生在對自殺者家屬的態度上得分比理科生低,文科學生更容易寬容。農村學生在安樂死的態度得分上高于城鎮學生,即農村學生更趨向于矛盾或中立的態度,沒有清晰而明確的答案。
(三)大學生孤獨感與自殺態度的討論分析
孤獨感與自殺態度中的對自殺行為性質的態度、對自殺者家屬的態度維度上有顯著相關。大學生孤獨感與自殺態度中的對自殺行為性質的態度呈顯著負相關:即孤獨感越高,被試對自殺行為就越肯定和認可,越容易出現自殺的行為;大學生孤獨感與自殺態度中的對自殺者家屬的態度呈顯著正相關:即孤獨感越高,被試對自殺者家屬的態度越排斥和歧視。
參考文獻:
[1]唐永卿,楊宏飛.大學生對自殺態度調查[J].中國心理衛生雜志,2003,17(4):282- 283.
[2]汪向東,王希林,馬弘.心理衛生評定量表手冊增訂版[J].中國心理衛生雜志,1999:284-287,292-294.
[3]李福華.大學生孤獨感研究的現狀[J].人力資源管理,2012.
[4]曾雪梅,曾云華.大學生孤獨感在人口統計學變量上的差異研究[J].重慶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技版),2010(6):65-67.
[5]白月微.大學生自殺態度的研究[J].吉林行政學院學報,2015(6):6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