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瑩

【摘要】? 責任預算是責任會計的組成部分,是在分權管理條件下,在單位內部建立若干個責任單位,并對它們分工負責的經濟活動進行規劃、控制考核與業績評價。文章以高校二級管理模式為基礎,通過劃分責任中心,針對不同責任中心進行預算責任目標管控,旨在落實單位戰略目標,實現預算資源配置的有效性。
【關鍵詞】? 二級管理;責任中心;責任預算
【中分類號】? F23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2-5812(2019)17-0055-03
一、引言
責任預算是以責任中心為主體,以其可控成本、收入、利潤和投資等為對象編制的預算,通過相關的定額和費用標準對發生的成本費用進行預測和控制,從而確定目標,衡量績效,實行獎懲。傳統的高校財務預算注重的是經費的分配與使用,近年來與學校的計劃任務融合度在不斷提高,強化具體業務與財務管理有效結合,責任預算側重點在業務目標的實現,從源頭管控,可與財務預算并行。這種以收入、成本、費用為抓手,以責任目標為導向的預算模式,結合學校二級管理模式實現。
二、高校二級管理
二級管理是在校院二級建制的基礎上,賦予院系(部)一定的責任,根據職責的需要,賦予一定的權力,使院系(部)在學校總體目標、原則的指導下發揮管理主體的作用。
(一)二級管理組織
一級管理組織分為兩部分,其一為校黨委、教代會和校行政,即教學主辦者,行使宏觀管理權,是高校的一級辦學管理實體;其二是各職能部門及學術組織,包括組織、人事、教務、科技、財務、資產、對外辦事處等以及學校學術委員會、職稱評審委員會等。二級管理組織包括院系(部),是教學任務的承辦者,行使微觀管理權,是高校內部的二級辦學管理實體,另外還有教研室,是教學工作的最基層組織;高校還有一類二級組織,包括經濟承包單位、法人組織等,這些部門在學校也有相應的一級主管部門,本文也將其列為二級單位。
(二)二級管理權責關系
二級管理模式下,二級學院會有一定的辦學規模,承擔學校教學、科研及社會服務等職能,相應授權管理一定額度辦學經費,在人、財、物等方面具有相對的自主權、決策權及裁量權,推行責任預算,明確二級單位的權力清單是非常必要的,通過梳理二級單位權力項目,將權力清單明確列示,這是實施責任預算的出發點。經濟承包單位及法人單位按照年度目標任務做相應的任務清單。
三、二級管理的責任預算
在責權利細化并可對應的基礎上,學校結合二級管理完成責任預算。總體思路是將學校依照二級管理分為兩個層級,一級管理組織負責學校的整體規劃和發展方向的頂層設計,即戰略規劃,為第一個層次規劃設計責任中心,其中的業務主管部門可以作為成本中心來設計,行政管理部門可以作為費用中心來設計;第二個層次各個學院設計成利潤中心、經濟承包單位作為收入中心,各中心基于二級管理模式,嵌入責任目標,完成責任預算管理架構。
(一)劃分責任中心
規劃設計責任中心,負責學校的總體規劃及發展決策,在預算管理體制中應當是代表學校層級的黨委會、校財經委員會和教代會。財經委員會通常由學校人、財、物、業務職能部門、工會、學生管理、教學部門代表(每年輪換)、經營承包部門以及監察審計部門負責人組成,職工代表以及教師代表也可以參與進來,負責依據學校戰略規劃及重點工作安排年度部門預算的討論、審定,經財經委員會審定的部門預算交由教代會討論通過。另外,這一責任中心還要對上年度的預算執行績效做出審定。這一中心的責任預算在于學校辦學定位、發展規劃的細化落實及任務分解,并對應學校預算資源的合理配置。
成本中心,學校的業務職能部門例如教務處、學科辦、研究生院、實驗設備處是學校負責管理各教學單位的主管部門,之所以將這些部門視為成本中心,是在部門預算經費中,這些部門掌握了基本運行經費以外的大部分項目經費預算的二次分配權,在審核二級單位申報的建設項目時,可以發揮去偽存真、刪繁就簡的作用,在組織專家論證過程中,可以全面客觀地對擬立項項目進行專業審核,這樣就可以有效控制項目經費的投資規模,在對項目的過程控制中也可以有效控制經費支出,完成成本控制中心職能。成本中心的責任目標在于經費投入的精準有效。
費用中心,學校的行政管理及后勤保障部門,如黨團組織、組織、人事、紀委、監察等部門,這些部門是學校有效運行不可或缺的組織機構,但這些部門本身沒有直接的創造性貢獻和收入來源,經費運行依靠部門預算,對于這些部門的預算責任在于定額的核準及控制。除此之外,剛性支出如水電氣暖、人員支出在費用中心可以控制的方面就相對多一些,例如水電汽暖以及維修過程的跑冒滴漏,通過節能減排、新的能源供給方式均可以做出有效費用控制;人員支出中,如何使有限的經費在投入時發揮出積極的導向,使績效真正能體現多勞多得,還要兼顧合理收入差距。費用中心雖然不生產看得見的產品,但可以發揮管理績效潛力。費用中心的責任目標在于費用的節約以及費用的使用效益。
利潤中心是指擁有產品或勞務的生產經營決策權,是既對成本負責又對收入和利潤負責的責任中心,它有獨立或相對獨立的收入和生產經營決策權。在企業,利潤中心是戰略經營單位,擁有高度的人事權和資金使用權。把各學院、系部定義為利潤中心,源于學院是學校生存發展的根本,是教學科研的基地,同時培養學生最終形成準公共產品。二級管理要求將管理重心和權限下移到院系,給院系充分的辦學自主權,如何將教學科研做好就是院系的主體任務,就和企業如何做出好的產品、利潤高的產品是一個道理,在企業的利潤中心中,擁有高度的資金使用權,那么在學校,相應的學院也應當有高度的經費使用權,也即是在部門預算上報時,學院上報審批后的預算經費使用權應當充分給予學院,學院在經費使用過程必須與學院的工作任務密切結合,細化分解工作任務,與經費支出對應。針對學院這一利潤中心的考核應切實考慮學院的性質,例如教學型、研究型、特色型等,在學院上報的績效目標說明書時要充分論證,結合目標責任書一并考慮,落實在經費使用的有效性。利潤中心的責任目標在于績效目標的實現及社會影響力的良性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