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再莉


【摘 要】目的:分析多元化護理康復鍛煉在脛骨骨折中的應用效果。方法:選取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本院收治的脛骨骨折患者76例為研究對象,平均分為兩組。給予常規組(n=38例)患者常規護理康復訓練,給予干預組(n=38例)患者多元化護理康復鍛煉。分析兩組患者不同護理后臨床效果的差異性。結果:治療后,干預組護理有效率為92.11%,護理滿意度評分為(93.22±0.57)分,明顯高于常規組(P<0.05)。結論:多元化護理康復鍛煉在脛骨骨折中的應用效果顯著。
【關鍵詞】多元化護理康復鍛煉;脛骨骨折;應用效果;滿意度
文章編號:WHR2019031042
脛骨骨折(a tibial fracture)是臨床常見的骨折類疾病之一。患者多伴隨腫脹疼痛、活動功能受限等癥狀,病情嚴重,生活質量嚴重下降。針對該病,臨床常采用石膏固定、骨牽引、開放復位內固定以及手術方法進行治療[1-2]。在此基礎上,配合良好的護理鍛煉措施,能夠有效降低并發癥的發生率,加快病情治愈。本院選擇76例脛骨骨折患者為研究對象,分析多元化護理康復鍛煉在脛骨骨折中的應用效果。
1 資料和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本院收治的脛骨骨折患者76例為研究對象。入選標準:1)病情診斷為脛骨骨折疾病者;2)經X線檢查明確脛骨骨折類型者;3)患者及家屬愿意配合本次研究,并簽署知情同意書者。排除標準:1)并發免疫系統疾病者;2)重要器官嚴重衰竭者;3)有家族性遺傳病及個人病史者;4)不能正常進行溝通者。76例脛骨骨折患者按照信封法平均分為兩組,常規組中,患者共38例,男19例,女19例;患者年齡61~79歲,平均年齡(64.44±0.34)歲;患病因素有交通事故傷害10例,高處墜落10例,摔傷事故18例。干預組中,患者共38例,男22例,女16例;患者年齡60~82歲,平均年齡(62.09±0.31)歲;患病因素有交通事故傷害12例,高處墜落12例,摔傷事故14例。本研究經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利用生物統計學SPSS 18.00軟件分析76例多根多處肋骨骨折患者的一般資料,檢測結果P>0.05,可以進行對比。
1.2 研究方法
給予常規組(n=38例)患者常規護理康復訓練:1)待患者病情穩定后,臨床護理人員指導患者利用雙拐進行行走訓練;2)治療3~8周后,臨床護理人員指導患者借助扶步器進行行走訓練;3)術后2個月,臨床護理人員指導患者慢慢進行獨立行走訓練。
給予干預組(n=38例)患者采用多元化護理康復鍛煉:1)多元化被動康復鍛煉。治療后1周左右,臨床護理人員采用穴位、向心性按摩手法為患者進行護理訓練,同時為患者進行足趾、踝關節、股四頭肌鍛煉,股四頭肌等長收縮被動康復鍛煉;2)多元化主動康復鍛煉。①協助患者進行早期膝關節活動訓練,頻率為1~2次/d;②協助患者進行正確體位擺放訓練,即保持患者患肢抬高,足尖向正上方;③協助患者開展股四頭肌等長收縮、抬腿等康復訓練,訓練頻率為500~1000次/d;④協助患者開展直抬腿、側抬腿、后抬腿等康復訓練,訓練頻率為4~6組/d,10次/組,10~15s/次;⑤協助患者開展膝關節曲伸康復訓練,訓練頻率為1組/次,4~6組/d。訓練強度以患者耐受程度為主,可根據患者的恢復情況,增加訓練強度與次數,以促進病情康復。
1.3 評價指標
1)分析兩組患者采用不同方法護理后臨床效果的差異性。痊愈:患者局部疼痛、腫脹、活動功能障礙等癥狀完全消失,X線檢查結果顯示骨折愈合情況優;顯效:患者局部疼痛、腫脹、活動功能障礙等癥狀明顯改善,X線檢查結果顯示骨折愈合情況良好;有效:患者局部疼痛、腫脹、活動功能障礙等癥狀有所改善,X線檢查結果顯示骨折愈合情況尚可;無效:患者局部疼痛、腫脹、活動功能障礙等癥狀未改善甚至加重,X線檢查結果顯示骨折愈合情況差。
2)分析兩組患者采用不同方法護理后滿意度評分的差異性。其中,滿意度采用本院自制的滿意度調查問卷進行評價。滿分為100分,評分越高,代表滿意度越高。
1.4 統計學分析
應用生物統計學SPSS 18.00軟件處理數據,滿意度評分以(±s)表示,采用t檢驗;臨床效果統計數據采用%表示,進行卡方檢驗。若P<0.05,則代表數據存在顯著差異。
2 結果
2.1 分析兩組患者采用不同方法護理后臨床效果的差異性結果如表1所示。治療后,干預組痊愈17例,顯效11例,有效7例,護理有效率為92.11%,明顯高于常規組(P<0.05)。
2.2 分析兩組患者不同護理后滿意度的差異性結果如表2所示。護理后,干預組患者護理滿意度評分為(93.22±0.57)分,明顯高于常規組(P<0.05)。
3 討論
臨床研究表明,石膏固定、骨牽引、開放復位內固定以及手術方法對于治療脛骨骨折具有顯著的治療效果,但若不重視治療后的護理康復訓練,將增加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3-4],使病情更加嚴重,導致不良臨床結局[5-6]。如何采取有效的護理康復訓練措施,提高臨床療效,加快骨折愈合,改善預后,具有重要的臨床價值。
針對脛骨骨折患者,臨床多采用常規方法進行護理康復訓練,但護理措施較為簡單,患者康復較慢,難以長期堅持,負性情緒較重,滿意度不高。近年來,多元化護理康復鍛煉在脛骨骨折患者的臨床護理工作中得到一定的應用,一方面,多元化護理康復鍛煉利用先進化的護理理念,以患者為本,根據患者的病情,開展多元化和綜合性的護理康復訓練;另一方面,通過按摩,足趾、踝關節練習,早期膝關節活動訓練,體位擺放訓練,股四頭肌等長收縮、抬腿等康復訓練以及膝關節曲伸康復訓練等多元化護理措施,逐步促進骨折愈合,恢復脛骨的結構和生理功能。本研究顯示,采用多元化護理康復鍛煉的患者,臨床護理有效率和滿意度均明顯優于常規護理康復訓煉,效果顯著。
參考文獻
[1] 王穎,劉春清,鄧學德.脛骨平臺骨折切開復位內固定術后康復訓練及護理的效果觀察[J].齊魯護理雜志,2016,22(16):98-99.
[2] 李香平,宗麗麗.早期康復訓練聯合情志護理對脛骨骨折患者愈合及精神狀態的影響[J].檢驗醫學與臨床,2016,13(14):2030-2032.
[3] 高雅杰.基于多元化康復模式的護理干預對脛骨平臺骨折患者膝關節功能恢復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河北醫藥,2018,40(01):152-156.
[4] 劉美鈴,黃雪平,吳翔燕.多元化護理康復鍛煉方法運用于脛骨平臺骨折疾病患者治療中的效果探討[J].中外醫學研究,2017,15(31):157-158.
[5] 黃秀萍,盧紅丹.多元化護理康復鍛煉在脛骨平臺骨折中的應用效果分析[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17,09(06):150-151.
[6] 張敏.連續式康復護理干預對脛骨平臺骨折患者膝關節功能恢復的影響[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6,09(19):169-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