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技能競賽作為教改后的一種新的學生能力培養與檢驗方式,對于高職院校計算機專業的學生來說既是對教師教學質量的檢驗,也是對學生實際操作效果的檢驗,無論是對教師的教學來說,還是對學生的學習來說,都具有良好的促進作用。文章在對教學改革后高職院校計算機課程教學分析和技能競賽分析的基礎上,就技能競賽對高職計算機課程教學改革的作用進行探究,以期推動高職院校計算機課程教學更好地發展。
關鍵詞:技能競賽;高職;計算機;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9)29-0013-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9.29.006
在高職院校的計算機課程教學中,讓學生積極參與到技能競賽中去,不僅是對大學生技能的考驗,也是對教師以及學校教育教學水平的考驗。在教育教學過程中,通過技能競賽平臺,展現學生的技能風貌,對學生今后的就業和學校的辦學都會產生非常好的促進作用。下面對技能競賽在高職院校計算機教學改革中的作用進行簡要分析,希望對廣大計算機課程教師的教育教學有一些幫助。
一、技能競賽的特征
大多數有關計算機的技能競賽都是以實際工程項目為基礎,目的是為了突出學生的一線技能操作能力,考查學生基礎知識掌握程度和對將來就業崗位的適應性。主要有以下幾方面的特征。
第一,競賽基礎的全面要求與考查。每個技能競賽開始實施前都會事先給出一定的硬性條件來把握競賽項目的實際需求和對學生的首次選拔,無論是在網絡服務還是應用管理方面,都是一次全面的檢驗,以求構建一個安全可靠的競賽系統。
第二,重點考查學生的實操水平。對于計算機專業的學生來說,技能競賽不僅僅是對學生基礎知識能力水平的考查,更是對學生動手能力的考查。一般競賽都是預先設定好實際比賽項目,然后參賽者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規定項目,相比學生在實訓室里的實訓練習,競賽的時間要短很多,需要完成的任務也更多,因此,考查強度更大。所以,參賽選手要想在比賽中獲得好成績就需要掌握更高的計算機實操水平。
第三,引導學生樹立就業方向。總的來說,在高職院校里的學習與進入社會后的實際工作是有區別的,這導致一部分學生在畢業后難以滿足企業的各項要求,無法快速地適應工作要求。而技能競賽相對來說是一個不錯的溝通學生學校學習與企業就業間的橋梁,它涵蓋了計算機專業學習與工作各方面的內容,與當前企業對人才的需要緊密相連,充分體現了企業的全面需求,學生在參加競賽后可以根據自身現實水平及時進行相應的調整,以適應企業的需要。
二、競賽中表現出的教學問題
(一)教學內容與企業實際需求相脫節
在技能競賽過程中,學生在競賽中的表現可以暴露出一些學校教學中出現的問題,最突出的一個問題就是學校的教學內容與企業的實際需要相脫節。例如,現在技能競賽中常會出現的“云計算技術與應用”這種技術,它在實際企業工作中是重點要掌握的技術,而學校的傳統教學中對這一點幾乎是不會涉及,這就直接導致了學生以后的就業問題的出現。
(二)學校教師的參與度不高
現在,很多高職院校都制定了相關的獎懲機制來敦促計算機課程教師積極參與到學生的實訓以及技能競賽中去,但是由于實訓課程和技能競賽對于教師的技術水平要求較高,對教師與學生的熟悉度也有一定的要求,導致大部分教師不愿意加入其中,只是有限的幾個教師來帶實訓班級和競賽團隊,教師的參與度不高。
(三)學校考評方式與培養目標相左
從競賽中可以看出,大部分學生的實操水平不高,這與大部分高職院校對于計算機課程的考核方式都是考查學生的一些理論知識的掌握,對于實踐操作方面的考查很少有很大的關系。學校的目標是培養高素質的技能型人才,可學校卻無法按照自己最初設定的培養目標對學生進行培養,考核制度形同虛設,導致學校考評方式與培養目標相左的問題出現。
三、技能競賽對計算機教學改革的作用
(一)提升學習的趣味性
高職計算機課程的教學一般都以實際操作類的課程為主,有些程序的學習需要反復練習才能學會,導致其學習過程相對枯燥。然而,技能競賽的出現相對緩解了這種問題,為計算機課程的學習賦予了更多的色彩和競爭性。它能夠在抓住學生注意力、勝負欲的前提下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參與積極性,讓學生能夠以積極的姿態參與到技能競賽活動中,在“潛移默化”下學習各種計算機新知識。學生在進行競賽的過程中,通過團隊間的合作與練習,以及個人間的競爭,增加了學習的趣味性,也拓展了學生的思維模式,讓學生在競賽中充分體會到學習的樂趣和成就感。
(二)促進教學內容的改革
目前,大多數的計算機技能競賽中都會多多少少地出現一些平時教材中不會出現的知識或技能,而這些知識與技能恰恰又是緊跟企業崗位需求的,所以,技能競賽中出現的新知識與技能,可以作為教學改革內容的參考。如此,使學生不至于局限于基礎的專業知識,無法提高綜合能力,達到以賽促教、以賽促學的目的。在技能競賽中我們不難發現,很多技能競賽的內容都與最新的行業信息緊密相關,與最前沿的技術、思想相接軌,通過開展計算機技能競賽活動,能夠突破教材教學的限制,加強學生對于計算機行業的認知與理解,為學生打開計算機世界的大門,讓學生在提高心理素質的同時,進一步了解與掌握計算機知識。
(三)促進教學方法的改進
傳統的計算機教學,通常都是以講授的教學方法為主,對學生專業的實際操作不夠重視,導致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很低,畢業后達不到各企業對人才的實際需求。而在技能競賽中,學生必須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競賽要求的所有操作。為了在競賽過程中取得好成績,教師就必須在教學的過程中加強對學生項目操作的相應訓練,項目教學法得以廣泛應用于計算機教學課堂上。教師在這樣的教學實踐中不斷地累積經驗,慢慢轉變自己的教學方法,實現實踐與理論相結合的教學活動,從而改變“滿堂灌”的教學模式,進而使學生的能力得到相應的提升。比如,計算機技能競賽中的網頁設計大賽過后,教師就會根據大賽中的要求對學生的技能訓練有相應的改動,對課程的內容進行相應的調整,更好地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
(四)促進教師重視學生全面發展
高職院校中片面追求升學率的教師大有人在,在教學過程中只注重學生最終的成績,忽略了學生的全面發展。對于學生來說,參加技能競賽既是一個很好的自我展現機會,也是一個自我提高的平臺。在比賽過程中,教師能夠及時發現學生顯現出的不足,然后進行教學方法和態度的轉變。技能競賽對人才的要求是多方面的,不但是對基礎知識和技能的考查,還是對學生團隊協作和心理素質等方面能力的考驗。這為計算機教師開展人才培養與計算機教學活動指明了新的發展方向。在教學中,教師會發現某些學生計算機基礎知識能力較強,但與人合作能力較弱,在開展針對性教學時就會針對學生的這種特點加以點撥與指導,讓其能夠“取長補短”,不斷提升自己。再如,某些學生的心理素質較差,參與比賽總會出現各種失誤,那么教師就要重視對其心理素質的教學,將心理素質培養活動納入到計算機教學課堂上,在豐富教學內容的同時,全方位提高學生的參賽能力。
(五)促進學校進行考核改革
技能競賽是以工作崗位需求為目標對計算機專業學生的全方面能力進行考查的,學校要想滿足技能競賽的要求,實現“以賽代考”,就必須轉變單一的理論考核模式,完善當下計算機教學課堂的教學考核評價體系。在考核中側重實踐與理論的結合,實現“因材施教”教學,讓每一位學生的綜合能力都得到提升,同時讓學生能夠清晰地認識到自己的不足,以企業的要求和動向為目標,豐富自己、改變自己、磨煉自己,使自己能夠全面發展,不斷滿足工作崗位的要求,以成為合格的計算機人才。
總而言之,大學生的綜合能力和素質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多方面的培養與鍛煉,而技能競賽就是培養與鍛煉學生的方法之一。在高職院校的教學中,技能競賽不但能夠促進學生對于計算機課程學習的興趣,而且能夠推進學校專業課程的規劃與建設。通過技能競賽的推動作用,促使高職教師對教學觀念進行更新,對教學方法進行創新,由此實現技能競賽與高職計算機課程教育教學的高效融合,從而為社會培養高素質的應用型專業人才。
參考文獻:
[1]胡秀建,程家超.以職業技能大賽推進計算機網絡專業教學改革[J].宿州學院學報,2013(8).
[2]張敏,李成大,楊明廣,李驥業.職業技能大賽背景下的計算機網絡技術專業教學改革[J].成都工業學院學報,2013(3).
[3]郝德勇.職業技能競賽及其對教學改革的意義與實踐研究[J].教育教學論壇,2011(11).[責任編輯 李愛莉]
作者簡介:楊繼武(1971.6— ),男,漢族,河北承德人,講師,研究方向:教育信息化、計算機教育、網絡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