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勤
《花鐘》是統編教材三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的一篇精讀課文,學習重點無疑是本單元的主題“留心觀察新發現”和語文要素“借助關鍵句概括一段話的大意”的學習;研讀課后練習的具體要求,我們會發現每一道題都指向了課文的第1自然段,這就說明本篇課文的第1自然段是教學的重中之重。
課文第1自然段,只有三個句子,每個句子都獨具特點。第一個句子是總起句,寫鮮花的美好,用了三個四字短語。這樣的總起句給全文定下了基調,表達花的美麗。第二個句子是關鍵句,這里的關鍵就是體現了句子在這一自然段中的作用和地位:能夠概括自然段的大意;可以通過抓重點詞語“留心觀察”“發現”“時間不同”來把握,進而理解自然段的大意是什么。第三個句子是由9個分號連接起來的長句子,也是這一自然段的主要內容,具體寫到了9種花開放的時間和狀態。
因為其中寫到不同的花有9種之多,而且有些花不是學生熟悉的,如果不合理地進行梳理,學生會難以順利地把它們記下來的。一位教師在教學時,提供了一個表格,讓學生讀讀課文,再進行填寫,在填寫中相機指導學生體會不同的花開放的姿態不一樣。其目的是以此完成課后練習3的教學,但從結果看,沒有收到應有的效果,為什么呢?就是教師在提供的兩列表格中,要求學生梳理的指示語排序有問題(花名在前,時間在后),對此,表格可以適當調整如下:時間、花名、開放狀態、表現手法、觀察聚焦。
對此,教師要求學生認真默讀第三個句子時,根據表格要求,畫出相關的詞語。接著教師進行示范,明確從時間的角度看,第一個填寫的是哪些內容。根據學生的回答,在相應的表格內依次填寫“凌晨四點”“牽?;ā薄按灯鹆俗仙男±取薄皵M人、比喻”。學生完成之后,教師需要提醒學生注意的是:“吹起了紫色的小喇叭”通俗的說法就是開花,而“紫色”和“小喇叭”是留心觀察才能夠發現的牽?;伾托螤钌系奶攸c。接下來,教師讓學生按照時間順序繼續填寫表格中的內容;填好后在小組中互相交流,重點關注鮮花開放的情形,用的是什么表現手法。
教師再引導學生縱向看看鮮花開放和表現手法的情形:先注意提取描寫開花的關鍵詞,體會關鍵詞在理解這一種花開放中的作用;后聯系關鍵詞與花本身之間可能存在的聯系,如“夢中醒來”與“睡蓮”,配合的就十分巧妙;需要體會擬人、比喻手法的運用是圍繞花的哪些特點表達的;還有午時花和夜來香直接用了“開放”,是一種很平常的描寫,它們穿插在9種花之間“開放”,反而有一種平中見奇的效果。
最后,我們以時間的先后順序梳理開花的情形及特點,不僅可以發現第1自然段的內容,而且可以幫助學生有序記憶第1自然段的內容,比較順利地完成背誦第1自然段的任務,還暗中體現課文題目花鐘的內涵。
這樣的一張表格,在非連續性文本的運用中,通過讀讀、議議、說說、寫寫可以達成多個教學目標:背誦第1自然段,關鍵句的學習,積累了表達花開放不同的句子,為第2、3自然段的學習作鋪墊;既突出了教學重點,又突破了教學難點,還為學生后續的學習留下了適宜的接口——最后出現的曇花,是第2自然段重點表述的對象,兩個自然段之間在內容上實現了巧妙對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