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文亮 滕東曉 張秋芳
[摘 要]“十三·五”規劃提出了“圍繞城鄉發展一體化,深入推進新農村建設”的歷史任務,明確提出了當前農村建設需要加強和重視農村污水處理,讓更多的人越來越關注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問題。而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的好壞也逐漸成為衡量鄉鎮建設的重要標準。本文基于農村生活污水概述的基礎上,分析了目前農村生活污水治理中存在的問題,并針對這些問題積極探索出提高和改善農村生活污水處理的對策,從而推動農村環境建設。
[關鍵詞]農村;生活污水;現狀;對策
[中圖分類號]X799.3 [文獻標識碼]A
1 農村生活污水概述
目前農村常見的生活污水主要來有廚房污水、生活洗滌水、廁所污水、以及禽畜、水產養殖產生的污水。其實相對于城市而言,農村地區由于人口簡單,經濟發展緩慢,因此污水排放總量也比城市少很多。但是近年來為了縮小城鄉經濟差距,國家及地方政府在大力發展農村經濟,也對農村的居住環境造成了一定的污染和損害。對農村生活污水排放情況調查看出,由于農村地區居民相對分散,每戶所產生的污水量較少。而且由于農村居民的生活習慣大多比較相似,白天都外出務工,晚上才會回來,因此白天產生的生活污水量較少,早上和晚上相對比較多些,日污水排放量變化幅度較大。
2 分析農村生活污水治理中存在的問題
在農村經濟的不斷發展中,農村環境問題也越來越惡劣,逐漸受到了國家和社會的關注與重視,雖然近年來國家政府已經在大力整頓農村環境問題,但是所取得的效果并不理想,特別是在農村生活污水處理方面還存在諸多問題,嚴重阻礙了“綠色農村”的建設。
2.1 “兩難一低”問題明顯
對我國農村人民居住地形進行調查發現,在農村區域,由于經濟發展較為緩慢,鄉鎮建筑并不多,因此很多居民居住地較為零散,尤其是一些山區、丘陵等地,農村居民居住得會更加分散。因此,基于這種地形背景,在農村區域大范圍地鋪設生活污水管所要耗費的資金是相當龐大的,當地財政是難以滿足建設需求。所以也就造成當前農村地區缺乏基礎污染處理設施,對生活污水的收集和處理較為困難。再有,由于不同地區居民用水習慣不同,所產生的生活污水量和排放規律會存在一定的差異性,因此,從國家政府角度出發,無法從宏觀層面上統一農村生活污水處理方式,無形之中加大了處理農村污水的難度指數。除此之外,還有地方農民群眾反映當地的污水處理模式并不適合當地的實際情況,無法有針對性地解決污水收集和排放問題,降低了污水處理效率。
2.2 農村環?;A設施投入不足
近年來,隨著鄉鎮建設的不斷發展,農村居住環境也成為了當下熱議的話題之一,受到越來越多人的關注和重視。但是其實與城鎮相比,農村人居環境建設要明顯落后。從地方政府角度出發,城鎮的建設和發展才是他們工作的重心,也是衡量其“政績”的重要標準,所以當地政府也就忽視了農村環境建設,僅將一小部分資金投入用于農村環?;A建設,因此也就造成了當前農村居住環境惡劣,生活污水治理難等困境。從整體數據分析,可以看出我國近年來不斷重視人民居住環境的建設,擴大資金投入。據2018年數據顯示,我國政府投入了約1322.51億元用于城市排水建設,其中有509.9億元用于城市污水治理。與此同時,我國政府在農村居住環境建設方面也提高了投入比例,但是與城市相比還是存在了較大差距,2018年農村排水投入共計245.76億元,僅為城市投入額度的18.52%,其中污水治理投入有109億元,占據城市投入額度的21.38%。從這些數據中可以看出地方政府對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等方面的投入不足,難以滿足農村環境建設需求。
2.3 技術適應性較差
考慮到我國農村各個地區生態環境、風俗習慣、人口及社會條件都各不相同,同時每個農村地區居民對污水處理的認知和接受程度也存在一定的差異性,如果對所有農村地區都采用一樣的污水處理模式,將難以達到理想的生活污水處理目標。目前我國農村地區主要采用三種污水處理模式,分別為分散處理模式、村落集中處理模式及納入城鎮排水管網模式。在調研過程中發現,后面兩種污水處理模式已經較為成熟,在農村生活污水處理方面做出了一定貢獻,然而分散處理模式在應用中卻出現了區域適宜性的限制。在一些平原地區能夠取得較好的污水處理效果,但是在高寒地區的污水處理效果并不顯著。同時,雖然國家近幾年已經在大力研究和推廣適合農村地區的污水處理技術,但是由于實施成本較高,農村地方財政難以支撐,再加上有些技術對于農村生活污水處理的適應性較差,難以取得預期的污水處理,投入與回報難以成比例。除此之外,由于農村地區經濟較為落后,當地居民對生活污水處理并沒有形成系統的認知,地方政府也不重視生活污水處理,沒有將生活污水處理與廁所改革形成一體化。
2.4 缺乏有效的生活污水處理機制
由于農村地區對生活污水處理的研究開展較晚,截至目前,雖然有部分農村地區已經開始建設包括農村生活污水處理在內的環保設施,但是由于目前還處于發展初期并沒有形成科學全面的運營與管護系統,無法充分發揮這些環保設施的作用和功效,所以也就造成了一定資源的浪費和閑置。而且在近幾年農村生活污水處理探索中,由于農村居住村民和當地政府的不重視,導致目前還沒有建立起相對應的評估和監督機制,從而在一定程度上也阻礙了農村生活污水處理模式及技術的發展。在調查過程中還發現,有些經濟落后的農村地區居民到目前都沒有能夠正確認識生活污水,對于當地采取的污水處理方式也不能夠完全接受和理解,從而也就無法積極響應相關政策的號召,居民參與度較低。
3 提高和改善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的對策
為了進一步改善和提升我國農村生活污水處理情況,我國政府于2018年9月29日,制定并頒布了《關于加快制定地方農村生活污水處理排放標準的通知》,從而對不同地區的農村生活污水處理排放制定了統一的標準,規范了農村生活污水的處理和排放。當然僅靠這個措施是難以徹底解決當前農村生活污水處理的困境,還需要在實際過程中進一步挖掘和探索更加全面、細致的對策和建議。
3.1 選擇適宜的污水處理模式
由于我國各個農村地區在經濟、生活習慣及生態條件上都存在一定的差異性,所以在推行農村生活污水處理模式時一定要制定科學細致的規劃,針對不同地區生活污水情況制定適宜的處理方式。首先從國家層面出發,需要對各個農村地區污水排放情況進行調研,按照污水治理的必要性、緊迫性進行分析,確定出一些重點治理區域,然后再對這些區域進行再一次的劃分,從而辨別出各個地區污水排放屬于哪種類型,進而有針對性地選擇相適應的污水處理模式。其次從省級層面出發,根據不同區域農村的經濟發展情況對區域內的各個農村進行分類,并明確這些農村在這個區域內部的分布情況。由于各個地區經濟水平不同,能接受的污水處理模式也會有所差異。對于一些經濟水平較為落后的地區而言,當地財政是難以支撐起一些高投入的污水處理技術及模式,應當選擇適合當地經濟水平發展的污水處理技術及模式。除此之外,當地居民的生活習慣、居住環境等因素也是選擇污水處理模式的重要標準之一,污水處理技術需要與之相契合。然后再結合我國推出的《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方案》的要求,規劃出相應的時間表和路線圖。
3.2 推行一體化模式,加強農村環境基礎設施建設
據調查反饋,我國部分農村地區目前還沒有樹立起環境保護的意識,在他們的觀念中,生活污水是可以依靠天然環境自動處理的,不需要再花費額外的人力、資金去進行處理和建設。再有,由于當地政府的不重視,導致農村環境建設較為薄弱。針對這些現狀,首先國家及地方政府應該改變原來的觀念,將農村環境基礎設施建設列入考核地方政府“政績”的標準,從而擴大資金投入,提高污水處理技術,加強環境基礎設置的建設。同時根據已有的實踐表明,在農村環境基礎建設過程中,將農村改廁與污水處理結合到一起是一個非常有效的環境整改模式,將兩個單獨的環境建設變成一體化的模式,不僅能夠幫助政府減少資金投入,還能夠加快兩個項目的整改進度,減輕基礎部門的后續工作,進而推動農村環保建設。
3.3 強化污水處理技術的應用及創新
3.3.1 加快已有技術的推廣應用
目前針對我國農村生活污水排放問題,在科研專家的努力下已經研發出了一些有效技術,但是在調查過程中發現很多農村地區對這些污水處理技術并沒有投入使用,甚至于還有部分農村居民對污水處理都沒有明確的概念。針對這些現象,我國應該加快農村生活污水處理技術的推廣和應用,從而大范圍地對農村居住環境進行整頓,提高農村居民的環境保護意識。除此之外,對于當地個體企業成熟的污水處理技術也應當進行全面普及和推廣,充分發揮已有污水處理技術的功效。
3.3.2 加快污水處理新技術的研發
目前已有的污水處理技術雖然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住農村污染情況,但是對于徹底改善和提高農村生態環境還是存在很大困難的。尤其是考慮到我國農村各個區域還存在一定的差異性,需要根據劃分的不同區域,研發出適合區域發展的污水處理新技術,從而推動農村的生態環境建設。同時,農村污水水質也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發生變化,如果污水處理技術不隨之創新的話將難以滿足農村生活污水處理的需求,嚴重阻礙了農村生態環境的建設。而且農村生活污水處理并不是一朝一夕的工程,需要不斷對農村污水處理技術進行改革和創新,使其能夠更加適應區域污水處理模式,促使污水處理后水質能夠符合相應的環保標準。
3.4 完善農村生活污水處理機制
在農村生活污水處理初期,應當由政府進行主導,全權負責相關設施的運營與維護,但是發展到后期,應逐步將設施的運營與維持轉交到第三方手中,由第三方進行全面掌控。農村生活污水處理是一個持續的過程,只要區域內有居民生活,自然就會產生生活污水,而政府也不能夠一直都將治理農村生活污水作為農村建設的重心,一直時時刻刻都在關注著農村生活污水的處理情況。由專業的第三方運營機構對農村生活污水處理機制進行運營和維護,會更有助于農村污水保障設施的持續運行和發展。但是有一點需要值得注意的是,需要根據不同區域的生活污水排放特點,合理運用集中處理與分散處理模式,從而取得利息的污水處理效果。同時,還應該建立完善的評估體系,對農村生活污水處理情況進行評估和檢測,及時解決農村生活污水處理過程中出現的問題。而農村生活污水處理監督體系的建立不僅能夠督促農村生活污水處理進展工作,還能夠保障污水處理評估的公正性和專業性,避免出現一些不公正的行為。
4 結論
近年來農村地區為了追求經濟的發展不惜犧牲生態環境的平衡,導致農村生活污水處理日益嚴峻,成為了人們關注的重點。雖然我國在農村生活污水處理上已經做出了不少努力,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農村生活污水并沒有妥善解決,在處理過程中依然存在諸多問題,還需要進一步努力和完善,制訂科學計劃,實行一體化模式,不斷促進污水處理技術的推廣及創新,以及完善污水處理機制,從而提高農村生活污水的處理效率,推動農村環保建設。
[參考文獻]
[1] 丁紅,楊家萍.分析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現狀及對策[J].農業與技術,2019(07).
[2] 趙霰霖.農村環境綜合整治生活污水處理現狀與對策分析[J].資源節約與環保,2019(03).
[3] 劉妮,鄧晏酈,薛旭東,等.陜西省s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現狀存在問題及對策建議[J].農業與技術,2019(05).
[4] 沈興剛,栗霞,董清國,等.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現狀及對策研究[J].環境與發展,2018(12).
[5] 薛粟尹.城郊農村生活污水排放現狀分析及對策分析[J].環境與發展,201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