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芳芳
[摘 要]鄉村振興,生態宜居是關鍵。農村環境衛生整治方面出現的各種問題制約著生態建設,從整體上進行環境衛生整治,是各級政府部門首先要解決的問題之一。本文以湖南省衡東縣為例,分析農村環境衛生整治過程中存在的各種問題,并針對這些問題給出了一些解決措施,以希望為農村環境衛生整治提供更多參考。
[關鍵詞]農村;環境衛生;現狀;治理
[中圖分類號]F127 [文獻標識碼]A
“鄉村振興,生態宜居是關鍵。”2018年《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意見》提出,良好地生態環境是農村最大地優勢和寶貴財富。必須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推動鄉村自然資本加快增值,實現百姓富、生態美的統一。近年,衡東縣始終堅持“生態立縣、農業富縣、民營強縣、旅游活縣、和諧興縣”的工作思路,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城鎮化、信息化、農業現代化和綠色化,統籌推進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和黨的建設。本文從生態立縣和綠色化發展入手,分析衡東農村環境衛生整治現狀,試圖尋找適合衡東的農村環境整治建設路徑,為衡東的鄉村振興貢獻一份力。
1 衡東縣農村環境衛生現狀
衡東縣轄2鄉15鎮,233個村,為獲得一手資料,筆者走訪多個鄉鎮村組,通過開座談會、訪談、問卷調查等多種方式進行調研,發現近幾年來,政府大力加強農村環境整治,現已完成53個重點村的整治任務,在全縣17個鄉鎮的400多公里道路上都實行了市場化保潔,白蓮鎮馬房村、新塘鎮潭泊村、榮桓鎮南灣村等都獲評示范村。雖然農村經濟增速較快,社會各項事業都得到全面發展,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農村環境衛生情況較之前大有改觀,公路沿線、鎮村活動場所、居民家中衛生條件都有極大改善,但農村人居、自然環境衛生建設相對滯后,部分地區存在環境破壞較為嚴重的現象,部分企業唯利是圖,為追求利潤不惜污染環境;部分地區為招引資金,監督整治不力;大部分農村居民環境保護意識薄弱,有些地方“臟、亂、差”的現象仍然存在。主要表現在:
(1)垃圾隨處丟棄現象頻發。雖然這些年經濟發展了,村民在自己家中基本都做到了整潔有序,甚至部分富裕家庭房屋院落裝修豪華,注重打掃,但在公共區域,尤其是逢場趕集時,在公共街道及一些公共場所,許多村民不關心也不注意公共衛生,垃圾隨意丟棄;路邊車窗拋物情況也較嚴重。
(2)建筑垃圾肆意堆放現象嚴重。目前農村經濟發展,農民逐漸富裕起來,新建、翻新住房的群眾很多,同時加上異地搬遷的村民也不在少數,一方面由于缺乏自覺性,認為這是鎮村該承擔的責任;另一方面并沒有相關部門進行管理和監督,致使建筑垃圾、余物等沒有做到及時清理,亂堆亂放,有的就堆在路邊,有的一放就是一年半載甚至數年,既影響村容村貌,又妨礙了交通安全,并逐漸成為藏垢納污之處。
(3)禽畜、水產養殖與無害化處理不到位。當前,除了養殖大戶以外,許多村民也會養幾頭豬羊、一些雞、鴨等,但多數豬圈、雞、鴨窩等禽畜養殖場所都與人居住區域混雜,動物糞便、污水等在房前屋后,甚至廳堂院內亂流,極不衛生,極易滋生傳播細菌,安全隱患較大。牲畜無害化養殖落實不到位,2015年以來,“湘江一號”重點工程進展雖然比較順利,全縣目前已完成湘江沿岸養殖戶拆遷退養工作,但在農村仍有部分牲畜、水產養殖戶場地不達標,環境保護措施不到位,臭氣熏天,污染較大。
(4)農村塘、溝、渠等水系污染嚴重。目前,在衡東大部分農村,20世紀六七十年代修建的溝渠塘井仍有很多在超期服役,其中有一些已經多年沒有清淤整理過,加上農村生活污水排放、塘邊垃圾堆積,許多池塘水質極差、不能養魚,甚至臭氣逼人。有些溝渠和池塘邊雜草叢生,垃圾堵塞,水流不通,滋生的蚊蟲亂飛,行人路過不禁掩面躲避。
2 造成以上問題的原因
(1)村民環境衛生意識仍然較差。長期以來,村民由于受到傳統不良習慣和落后觀念的影響,再加上缺乏必要的宣傳教育,大部分群眾公共衛生意識和環境保護意識相對來說比較差。這種落后的觀念和陋習與建設生態宜居的美麗鄉村的要求是格格不入的。
(2)資金投入不足。由于對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缺乏重視,資金投入嚴重缺乏,導致一是缺少完備成熟的公共衛生保潔隊伍,目前縣內各村的保潔隊伍基本上是由各鄉鎮安排各村自籌人員,市場化運作,政府購買服務的條件仍不成熟,保潔隊伍人員偏少,任務重,難以達到全面清潔的實際效果;二是缺乏先進的技術指導和先進設備的武裝,打掃衛生大多仍靠人工清掃,效率極低,“臟、亂、差”的現象依然存在。
(3)管理機制缺失。在2018年出臺的《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方案》中指出:省級黨委和政府對本地區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負總責,要明確牽頭責任部門、實施主體,提供組織和政策保障,做好監督考核。要強化縣級黨委和政府主體責任,做好項目落地、資金使用、推進實施等工作,對實施效果負責。市地級黨委和政府要做好上下銜接、域內協調和督促檢查等工作。鄉鎮黨委和政府要做好具體組織實施工作。方案對各級職責做了一個明確的定位,但在具體落實中發現存在以下問題:一是上級監督并未落到實處,未納入日常考核,每次檢查都是走馬觀花或是選擇衛生狀況較好的村組;二是鄉鎮一級沒有主管部門,隊伍不齊,長期抓而不嚴,管而不緊。
3 衡東縣開展農村環境衛生整治工作的幾點思考
農村環境衛生是我縣生態文明建設和“五縣五化”重要戰略中立足民生發展百年大計的重要環節,不僅關系著全縣百姓的身體健康,安居樂業;更關系著子孫后代的平安幸福。從長遠來看,農村環境衛生管理會逐漸向城市化管理方式過渡。政府大力引導、加大宣傳教育、加快機制創新是當下搞好農村環境整治需要著重考慮的方面。
(1)加強宣傳教育,提高群眾環保衛生意識。農村居民既是各類垃圾的主要產生者,也是環境污染的受害者,更是環境衛生整治的受益者。農村環境衛生之所以存在這些問題,主要的原因就在于人們的思想觀念轉變不夠,部分村民文化素質低,衛生意識差,對這些問題所帶來的嚴重后果考慮不夠。因此,要真正徹底解決這個問題,關鍵在于提高人們的總體素質,改變衛生觀念。我們要有計劃,有耐心,常抓不懈地進行宣傳教育。利用多種宣傳方式在農村進行廣泛宣傳,加強對鄉村環境危機意識的宣傳,在村民生活生產密集區,制作懸掛環境衛生保護、健康教育宣傳版面及標語,利用“村村響”廣播系統大力宣傳中央有關政策及相關知識,不斷提高村民對環境衛生與健康知識的知曉率,真正做到家喻戶曉,人人皆知,以逐步養成自覺的健康衛生習慣。
(2)加大資金投入,抓好軟硬件設施建設。為解決常年來留下的“難題”,一是需要投入資金,大刀闊斧進行成規模的環境衛生整治活動,徹底疏通溝渠塘井等水利設施,徹底清除常年累月形成的垃圾遺留點,為長期保持干凈整治的農村環境衛生打好基礎。二是需要投入資金,在街道及各村的公共場所建造垃圾箱、中轉站,設置垃圾桶等清潔設備;在大型企業、學校醫院等單位設置先進的衛生系統和保潔設備;對道路兩旁、村級活動場所、廠區辦公樓等進行改造綠化。三是根據距離遠近和垃圾量合理布局,建立有資質、有實力,符合環保要求的垃圾處理中心;成立專業的垃圾運輸車隊,防止垃圾運輸過程中造成二次污染。建立健全垃圾清掃—運輸—處理一條龍系統,縣—鄉—村層層明確職責,順暢運行。
(3)加強建章立制,成立專門隊伍。目前農村環境衛生整治工作由縣農業農村局統籌推進,鄉鎮一級并沒有專門的機構,許多環境安全問題和污染等問題沒有牽頭機構進行處理,建議加強多部門銜接和協調,成立由縣農業農村局牽頭的農村環境工作組,協調畜牧、環保、安檢、城建、公安等部門,并在鄉鎮設立專職崗位,加強隊伍建設,明確職責,并在日常考核方面進行積極探索,防止推諉扯皮和效率低下,更好地建設美麗鄉村和環境優美鄉鎮。
“生態宜居”是鄉村振興的關鍵所在,對農村的環境衛生勢必會提出更高的要求,從上到下大規模開展農村環境衛生整治工作,不僅有利于引導城鄉居民改變傳統生活陋習,改善人居生活環境,促進城鄉精神文明建設,而且更有助于提高民眾品位、樹立綠色生態品牌,為鄉村振興做出最大的努力和貢獻。
[參考文獻]
[1] 姚曉媛.汾陽市栗家莊農民協會參與鄉村治理實踐研究[D].太原理工大學,2018.
[2] 圖文:改善農村人居環境 建設美麗宜居鄉村[N].湖北日報,2018-02-06.
[3] 金盛.關于新邵縣農村環境問題的調查與思考[J].消費導刊,201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