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利敏


【摘要】目的:探析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的臨床特點。方法:本組選擇103例患者進行研究,時間段在2018年1月--2018年6之間,老年人46例患者(老年組),小于60歲57例患者(中青年組)。對比兩組間的數據分析。結果:老年組的DU、GU以及復合潰瘍、胃粘膜病變和肝硬化等出血原因數據與中青年組對比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而殘胃潰瘍、吻合口潰瘍等數據組間對比不具有差異性,即P>0.05。老年組中合計好轉例數34例(73.91%)、家屬拒絕進一步診治,自動出院,好轉、但拒絕進一步治療例數各為1例(2.17%),死亡例數為9例(19.56%);中青年組合計好轉例數48例(84.21%)、好轉,轉ICU治療好轉、好轉,拒絕進一步治療例數各為1例(1.75%),死亡例數為7例(12.28%);兩組數據比較存在臨床差異性(P<0.05)。結論: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疾病在早期的癥狀極其不明顯,若是不引起重視,則會使得死亡率增高,為此在臨床上醫生需進一步提高認識,并及時展開治療,以改善患者的預后。
【關鍵詞】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臨床特點
【中圖分類號】R459.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7484(2019)10-0011-01
上消化道出血的發生主要是因為患者的食管、胃部以及十二指腸、胰膽等多處位置均出現了相應的病變,在疾病的發展下極易造成出血現象,使得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健康受到影響[1]。一旦出現上消化道大出血情況時,患者在某段時間范圍內,其出血量甚至超過了1000毫升,主要的臨床表現則是:嘔血、黑便,患病同時患者會出現急性周圍循環衰竭,導致死亡率大大增高[2]。鑒于此,本文對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臨床特點進行分析,詳細內容作如下闡述:
1? 資料和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組選擇103例患者進行研究,時間段在2018年1月--2018年6月之間,老年人46例患者(老年組),男性32例,女性14例,年齡60歲--95歲之間,平均年齡為(75.55±1.49)歲;小于60歲57例患者(中青年組),男性16例,女性41例,年齡16歲--59歲之間,平均年齡(30.45±1.85)歲。
1.2 臨床表現? 在本次研究中收集的103例患者資料,其臨床表現均有嘔血黑便情況,較為常見的伴隨癥狀有以下幾點:即乏力,頭昏,納差以及腹脹、腹痛等情況,嚴重的患者則會出現失血性休克現象。
1.3 統計學分析? 選擇統計學軟件SPSS21.0,對研究數據實施分析整理。其中,計量資料以“ ±s”表示,行t檢驗;計數資料以“%”表示,行X2檢驗。若P<0.05,表明數據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上消化道出血原因分析? 組間患者的出血原因如下所示:其中老年組的DU、GU以及復合潰瘍、胃粘膜病變和肝硬化等出血原因數據與中青年組對比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而殘胃潰瘍、吻合口潰瘍等數據組間對比不具有差異性,即P>0.05。
2.2 兩組上消化道出血臨床表現及預后? 組間患者的出血臨床表現對比后,嘔血黑便、嘔咖啡色液體以及腹脹和伴隨疾病等數據對比有差異性,P<0.05;而上腹痛和反酸噯氣數據比較無意義(P>0.05)。對于患者的預后而言,其老年組中合計好轉例數34例(73.91%)、家屬拒絕進一步診治,自動出院、好轉、但拒絕進一步治療例數各為1例(2.17%),死亡例數為9例(19.56%);中青年組合計好轉例數48例(84.21%)、好轉,轉ICU治療好轉、好轉,拒絕進一步治療例數各為1例(1.75%),死亡例數為7例(12.28%);兩組數據比較存在臨床差異性(P<0.05)。
3 討論
對于老年人而言,其由于自身的基礎疾病比較多,病情變化較快,同時由于老年人大多數出現了血管硬化癥狀,一旦合并消化道出血疾病,則會使得病情更加嚴重,給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了極大的威脅[3]。老年人容易出現上消化道出血疾病的因素有:老年人的基礎疾病多,為防止血栓并發癥出現,則需要依據醫囑長期應用小劑量阿司匹林進行治療,因為阿司匹林屬于非甾體抗炎藥,會給患者的胃粘膜造成直接刺激、損傷,進而降低胃功能能力;若是患者有血管硬化情況,相應的心功能下降,使得微循環的功能減退,加以使胃粘膜慢性缺血,進而發生損傷等[4]。在本研究中老年組的DU、GU以及復合潰瘍、胃粘膜病變和肝硬化等出血原因數據與中青年組對比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組間患者的出血臨床表現對比后,嘔血黑便、嘔咖啡色液體以及腹脹和伴隨疾病等數據對比有差異性,P<0.05,與康麗的研究結果具有一致性。除此之外,應用非甾體藥物治療能夠抑制前列腺素分泌,也可以對黏液進行抑制,對重碳酸鹽分泌進行抑制,從而大大降低黏膜通透性及血流量,為此需避免服用非甾體藥物,對于必須服用者則可預防性使用抑酸藥及胃黏膜保護劑,以提高患者的治療效果,也能夠大大降低上消化道出血疾病的發生,有助于提高患者生存率[5]。
4 結論
對于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疾病而言,其最為常見病因則是由于胃腸疾病造成的,其合并的基礎疾病較多,進而導致臨床表現復雜,患者的早期癥狀不明顯,若是不引起重視,則會使得死亡率增高,為此在臨床上,醫生需要進一步提高認識,對于常見的疾病病因加以優先考慮,進而展開個體化的治療方案,顯著提高治愈率,以改善患者的預后。
參考文獻
[1]吳小磊.探討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的臨床特點及應對措施[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連續型電子期刊),2016,16(A5):94,102.
[2]胡越,鄭松柏.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的臨床特點[J].中華消化雜志,2018,38(6):426-429.
[3]康麗.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臨床特點及病因分析[J].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7,4(47):9150-9151.
[4]莫潔庭,田峰.非甾體類抗炎藥致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的臨床特點分析[J].中國實用醫藥,2016,11(18):155-156.
[5]寧麗娟.急性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190例臨床特點和預后觀察[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6,9(14):11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