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恒炳 苗露娜 陳世明
課程群指的是以完善學生特定的素養結構為目標,圍繞同一研究主題或學科,由性質相關或相近的單門課程組成的一個相互聯系、整合優化、結構合理、層次清晰的課程集群。隨著課程改革的深入開展,課程建設中出現“碎片化”“大雜燴”等問題。課程群建設試圖消除這些弊端,進一步優化課程設計,突出教學特色和品牌,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其中,基于課題研究引領的學校拓展課程群建設,是通過科學的課題規劃引領,在學校現有精品課程建設的基礎上,輻射相關聯的課程,循序漸進地打造精品課程群的過程。
一、規劃課題研究方向,開啟課程群建設
從規劃課題研究方向開始展開課程群建設,并與學校教育科研工作相結合,可以為課程群建設的有序開展理清思路,并為課程群建設前期的實情考察和理論研究做好準備。
1.因地制宜,明確方向
課程建設若不接地氣,則很難達成育人目標。為此,學校課程群建設研究課題的確立應遵循兩個原則:一是立于生本,即任何課程的建設都應從學生的需求出發,以完善學生的素養結構為目標,培養全面發展的人;二是源于校情,即應源于學校現階段的課程開發研究現狀,涉及學校的課程資源、配套設施、教師資源等方面。
例如,浙江省慈溪市庵東鎮東一小學在校生中85%為外來務工人員子女,相較于城鎮學生,他們身體素質較好,運動能力較強。基于此,學校近年來開設的體育類課程及開展的各項體育類活動,使大部分學生掌握了一定的體育技能,進一步提升了身體素質。而且學校的體育教學配套設施完備,體育師資隊伍專業素質較高;特色大課間活動多次被省內媒體報道,“太極功夫扇”多次參加各級各類公益演出活動,具有了一定的知名度。綜合這些因素,學校將“體育與健康個性化拓展課程群的開發與實踐”作為研究課題,以課題研究為方向,開展了課程群建設。
2.統籌安排,有序展開
課題研究方向的確立為課程群建設明確了方向,同時課題研究的開始又對課程群建設的開展進行了統籌規劃和有序安排。學校課題研究自2017年開始,經歷了三個階段,分別完成了理論辯證、實施研討、提煉推廣的目標。第一階段(2017年3—4月)為啟動準備階段。該階段主要查閱文獻,了解與課題相關的國內外研究成果,初步論證課題研究的價值和可行性,設計研究方案,確定課程群基本框架。第二階段(2017年5月—2018年1月)為實施研討階段。該階段著重開展體育與健康個性化課程實踐,創建精品課程,構建精品課程群。第三階段(2018年2—9月)為提煉推廣階段。在該階段,課題組成員全面整理資料,進一步優化精品課程品質,改進、完善精品課程群,并在市、區、鎮級活動中推廣研究成果,總結相關經驗,撰寫課題總結報告。
二、聚焦精品拓展課程,
為開展課程群建設作準備
根據課題研究規劃以及課程群建設的前期實施,學校可以聚焦精品拓展課程的創建,優先發展對課程群建設具有關鍵支持作用的課程。精品拓展課程建設主要從以下方面展開。
1.課程資源整合
課程資源是指課程要素來源以及實施課程的必要而直接的條件,包括校內課程資源和校外課程資源。校內課程資源,除了校內各種配套設施、教科書以外,還有師生以及師生各自的學習經歷、生活經驗、學習方式等;校外課程資源主要包括家庭資源、鄉土資源、網絡資源等。在課程實施之前,要根據課程預期目標對這些資源進行梳理、整合、分類;要從學生需求出發,結合學校人文特色,融合鄉土文化資源、網絡資源等開發教材。
以學校開發的“太極功夫扇”課程為例。早在2015年,學校就開始在大課間活動中推廣太極功夫扇運動。這套課程教材已初具雛形,成為學校體育校本教材的重要組成部分。學校立足太極功夫扇運動講究人與自然充分相融的特點,將其與“生態校園”的文化創建融合,探索了體育文化和課程整合的教學模式。學校體育組教師發揮自身的體育專長,通過組織參加各級培訓課程,再結合網絡平臺的自學,在大課間活動中推廣太極功夫扇初級套路,帶動了全校師生學習太極功夫扇,使其成為校內普及性的傳統文化運動。
2.組織課程實施
課程實施要立足課程綱要、教材,以學生為本、教師為導,分層分類有序展開;既要面向全體學生,又要給學生留有選擇的余地,凸顯拓展課程的個性化。如“太極功夫扇”課程主要分三個層次實施:一是面向全校師生,在體育課、大課間學習功夫扇基礎性動作;二是面向1至6年級中參加拓展課程的學生,在拓展課程提高班中學習太極功夫扇52式;三是面向1至6年級中學有所長的學生,在拓展課程精英班中學習太極功夫扇團體花樣表演之隊形變化、走位。將課程實施分層,滿足了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需求,避免了學習內容的重復。
3.課程評價反饋
課程評價主要圍繞課程目標、課程內容、實施過程、課程功能展開,其最終目的是對課程進行分析、診斷并提供反饋意見,以更好地促進課程實施。表1是“太極功夫扇”課程的評價量表。
量表采用百分制對各項指標分別賦予一定的分值,對十二項評價要點按A、B、C、D四項等級分別賦予1、0.8、0.6、0.4的權重,四項等級所給分值為基準分,在量分時可根據具體情況上下浮動0.5分。根據綜合得分,把課程實施情況分為四個等級:總分90~100屬于優質課程;總分75~89屬于良好課程;總分60~74屬于合格課程;總分60以下屬于不合格課程。
三、整合完善,進行課程群建設
精品拓展課程的打造為課程群內其他課程的建設提供了示范和借鑒。依據精品拓展課程建設的有效方法和經驗,可以將其他課程逐步打造為精品課程,最后關聯課程群。當然,課程群不是幾門課程的簡單疊加,而是應具有內在的邏輯性和整合性。
1.異中求同
課程群的基本特征是“關聯”和“整合”,注重強化群內各課程的內在聯系,優化對接。在進行課程群建設時,首先應深入分析不同課程的內容,找尋其相互之間的內在聯系,尋求一條聯系課程的主線,即同一學科或同一主題;然后圍繞主線,將一些相關的課程進行重組,整合重復的內容,補充脫節的內容,按一定的內在邏輯重新分類、組合,最終形成一個“集群”,打破課程之間的壁壘,實現課程群結構和功能的優化。
2.同中求異
雖然課程群重在關聯、整合,但是群中的每門課程都具有一定的獨立性,與群內其他課程在育人目標、課程結構、課程功能、課程實施等方面都有一定的差異。構建課程群時,既要關注課程的共性,還要凸顯課程的個性,發掘其獨特的育人資源,以加強群內課程的互補,逐步完善課程群育人功能,促進學生綜合素養的發展。如體育與健康個性化課程群建設,以體育與健康學科為主線展開,將相關聯的課程整合重組、分類細化,最終構建起一個相互關聯而又各自獨立的課程集群。
課程群的建設有利于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提升,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提高關聯學科群的教學質量,是學校深化課程教學改革、優化課程設計的一種有效途徑。以課題研究為引領的學校課程群建設,在聚焦精品課程建設的基礎上,按照課題研究的規劃步驟,強化了課程間的聯系,發掘了課程的個性,最終實現了課程群整合優化、整體大于部分之和的目的。
(責任編輯 ? 張慧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