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天運
摘要:每個人追憶起初中時光都是懵懂而沖動的,在這個追憶中,初中的班級就成了初中生涯中最為穩定的活動場所。本文就結合班級文化對初中生養成教育的影響這一方向進行論述。
關鍵詞:班級文化;初中生;教育;影響
中圖分類號:G632?????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19)28-0022-01
學生的文化知識、文明禮儀等基本上都是在班級中形成,畢業不同的學校、來自不同的小學班級,有著不同的生活經歷,受過不同的人生教育,使得學生在班級的相處中形成了特有的初中班級文化,除了初中生要在班級中完成相同的課程文化外,班級文化對初中生的養成教育也具有不容忽視的影響。
1.班級文化與養成教育
1.1?班級文化。
(1)班級物質實體文化。具體指班級內的整體布局、裝飾和硬件配置,環境衛生、綠化、板報、窗簾設施,區域內的桌椅、書本擺放。除此,還有班級中系統的制度文化,包括針對學生文明行為約束的各種規章制度,也含有班級區域集中管理的方案及對班級各項好人好事的記錄、對違紀學生的處理意見,名言警句、班級口號和班訓班歌等。
(2)班級學生行為文化。指在班級學習的所有學生言談舉止方面的各種行為方式和社會活動。班級文明,這一理論范疇重點指班級學生的社會價值觀、行動原則、道德信仰、人際交往和學習理念等內容。
(3)班級文化的傳承性。班級文化能夠較好地完成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承,也繼承了校園內的各種文化思潮。班級文化的可塑性:文化的形成需要時間,在較長的時間內,文化的塑型可以接收眾多的參考依據,從而朝著正確價值觀的方向調整。
(4)班級文化的動態性。班級內的學生也同時在校園各個場所,社會各個環境中活動,易受到不同文化理念的影響,從而也不斷調整著班級文化的基本內容。因此,班級文化的形成必然也有相沖突的思想觀念存在,要想取得班級文化的和諧發展,應積極地求同存異。
班級文化的形成主體是班級學生的集體意識。包含著所有人的價值觀,經過長時間的磨合后才建立的,又在潛移默化之間影響著班級內每一位學生。初中班級文化是初中校園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校園文化的一個重要縮影,具有非常鮮明的特點。
1.2?養成教育。初中生的養成教育主要指以學校作為主要平臺,著重培養初中生良好道德品質和行為習慣,教授初中生獨立生活能力與技巧,能夠迅速的適應青少年的生活方式和價值取向。養成教育需要學校、社會和家庭與學生個體幾方面的共同努力才能夠完成。緊密聯系初中生的身體健康狀況,經過長期的培養保證初中生全面素質的健康發展。養成教育著重塑造素質初中生四個方面的良好形象。
(1)獨立能力。通過教師引導、同學之間相互影響和幫助,學會在生活學生中獨立自我,自食其力,不斷加強。
(2)思想品德。初中期間以學校、班級或者社會機構組織不同形式的教育活動,幫助初中生加強道德修養,樹立愛國主義和集體主義意識。
(3)行為習慣。初中生在校的日常活動,要受到《中學生日常行為規范》、《中學生手冊》的約束,同時也得遵守學校各項規章制度和行為條例,繼續加強紀律性、禮貌性的行為教育。
(4)創新意識。初中生在對書本知識的學習,同時也要吸收課外文化知識,在教師的引導下學以致用,開展創新課余活動,勇于開拓探索,挑戰新知。
2.班級文化對初中生養成教育的功能影響
2.1?班級文化養成教育功能表現。
(1)價值引導。成熟穩定的班級文化具有旗幟和標桿的作用。班級文化在不同時期,已經就不同的社會問題通過學生間的思想交流,構成了一定的價值場,在這樣的場所內,學生的思想和行動都是積極而帶有正能量。某個學生的過失舉動必然會引起其他學生的阻止和挽救,相互之間共同促進,塑造并完善更為正確的價值觀。
(2)品德教育。班級文化中的各種行為規范、管理制度,以及張貼的班級口號、班主任寄語、名言警句和日常道德標語,黑板報等文化內容都在發揮著積極的警示和教育作用。確保班級學生在注意安全的同時具備健全的思想品德,這將為未來步入高一等學校繼續深造而打下堅實的基礎。
2.2?班級文化對初中生養成教育的積極影響。
(1)提升初中生學習的主動性。良好的環境能夠引導學生朝更加正確陽光的方向前進。在初中階段,學習是初中生日常生活中最主要的內容,除了參加一些必要的課余活動,以及室外課,教室占據了初中時光近二分之一的時間。課外作業及課外閱讀也大部分時間都是在班級中完成,在學習風氣較濃厚的班級,各學生之間相互影響,相互促進,共同進步。學生的學習熱情都極為高漲,在相互交流中獲得靈感,增強自信,在相互競爭中產生動力,這樣的環境自然有利于學生提高學習的主動性。
(2)豐富初中生課余生活。初中生在校園內的生活是豐富多彩的,每天除了安排正常的學習之余,還會同所有人保持積極的互動,班級學生之間首先是團結和睦的。初中生在這樣的生活中更學會懂得待人接物,為人處世,班級學生之間會相互宣傳之間的活動心得或者直接參與各種團隊活動,參加體育比賽,豐富了自己校園生活的同時,也增進了彼此感情,加深了彼此的友誼,陶冶了情操。課余生活的豐富,容易促使班級所有同學形成共同的良好興趣,又增進了班級文化的內涵性。
(3)增進初中生的生活能力。現在的初中生多數是獨生子女,而絕大部分初中生還是留守學生,在這樣的家庭背景下,容易導致初中生在群居生活中不能更好的融入集體。自理能力弱,欠缺交往能力,學生在一起呆久了,就會相互擺談自己的經歷,家庭情況和周圍的自然景觀,很容易讓學生之間敞開心扉,拉近距離,同時,不同的個人需求難免也會引起矛盾。當優異的班級文化建立后,這些矛盾都會被盡可能地理解和體諒,從而讓班級學生之間的關系更加融洽。有的學生與外界接觸后,生活能力也會相應提高。
初中生的班級文化建設對于初中生養成教育的影響至關重要,班級文化建設需要不同科室部門精誠合作來完成,學校應積極組織黨支部、德育處、教務處、團委、學生會和其他團體組織,共同參與到初中生班級文化的建設中,讓初中生班級文化扎實有序的發展與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