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晴輝
摘要:將圖表與文字等形式融入學習內容的試題是非連續性文本閱讀主要考察的形式。目前初中語文教學階段中雖然加強對語言性教學,但仍未脫離應試教育所要求的人文性,間接削減了對學生搜集與整理文本信息能力的培養,導致非連試題成為多數學生的短板。而通過開展非連續性文本閱讀解題的教學能有效提高語文的功能性,促進學生語文綜合素養的提升。本文就初中語文教學中拓展非連續性文本閱讀的解題指導意義進行分析,結合自身的教學經驗,提出相關的解題方式,以供大家參考。
關鍵詞:初中語文;拓展資源;非連續性;文本閱讀
中圖分類號:G633.3?????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19)28-0084-02
目前,在初中語文閱讀的講解過程中,老師側重對于連續性文本閱讀的試題指導,而忽略其非連續性文本閱讀的重要性。但伴隨著新課改不斷深入初中教育之中,要求語文教學需要培養學生具有對圖文等非連續文本中找出價值信息的能力,因此初中語文教學對于非連續性文本閱讀的拓展勢在必行。
1.初中語文教學中拓展非連續性文本閱讀資源的解題指導意義
非連續性文本閱讀資源本身具有實用性、生活性、靈活性等特點,其文本試題的資源來自于生活,又回歸于生活,而解題的指導意在提高學生將生活知識運用在非連試題的遷用能力[1]。另外,其試題包含著生活的方方面面,相較連續性的文本試題,更加注重客觀的真實世界,直接反映當前的社會現實問題,能有效提高學生對于周圍世界的關注度,不再是“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圣賢書”的讀書機器。最后,非連續性試題的類型包括圖表、數統、群文等,導致試題的呈現的信息具有切換性與聯結性,開展解題的指導,能有效培養學生的跳躍性、多維性、發散性的思維模式,跳出應試教育所局限的答題思維,進而提升語文課堂的教學質量與效率。
2.初中語文教學中拓展非連續性文本閱讀資源的解題策略
2.1?圍繞題干,圖文置換。多數語文題目中,非連續性文本拓展資源常常隱匿于在題干之中,因此教師需要對題目進行深刻鉆研,盡可能將題干進行非連續性閱讀的整合與置換,引導學生深入把控和了解出題人的意圖[2],進一步去提升對于非連續性文本的置換能力。
例如2017年福州市初中畢業班質量檢測卷中的非連試題,其材料一:由中央電視臺推出的《中國詩詞大會》第二季綜藝節目徹底火了。人民日報、人民網、新華社等各大媒體都在發布有關該節目臺前幕后的消息,觀眾關注度極高。有關觀眾年齡分布,如下圖。其題目為:用一句話概括顯示中國詩詞大會關注人群的年齡分布。
此類題型主要考察了學生對于圖文置換的能力,其學生的解答也能體現出教師在平常非連教學中的圖文轉換教學是否到位。因此教師在講解此類圖文題時,需要充分挖掘其中隱藏的條件,引導學生注意其統計表的名稱與項目、其表格中的極值與數據趨勢,結合以上注意點可看出此圖表年齡增長,而豎狀圖在遞減,進一步得出關注人群數量隨著年齡增長而遞減的答案。通過圍繞題材的教學方式,引導學生此類圖表的解題思路與方法,促進了他們圖文的置換能力。
2.2?群文閱讀,整合資源。群文閱讀是一種集閱讀、拓展閱讀、專題閱讀于一體的非連續性閱讀形式,也是初中非連續性閱讀題目的重要解題策略,這不僅能提高初中生對于非連續性閱讀解題能力,也能進一步加強學生對題目信息的整合與評價能力。與此同時,能加深學生對于問題的深刻認知,提升對于細節的檢索能力,深入培養學生非連續性閱讀的態度與習慣。
例如上面試題的材料三:大學者王國維認為在詩詞創作過程中,可以把境界分為“造境”和“寫境”兩種不同的形態,“造境”即虛擬之境,如: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寫境”即寫實之境,如: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其題目為:寫境的詩句為:A、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B、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C、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D、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此題重點考察學生對于所提供材料的群文閱讀與資源整合能力,需要學生對于所給出的材料三進行認真的閱讀,提煉出其中的細節“寫實之境”,而選項的后三者都是偏向于虛擬之境,明顯與材料不符,而選項A意在描寫蒼涼壯闊的邊塞之境,與題干相同。學生通過對于材料的細節檢索,從已知到未知再到已知,能潛移默化地提升學生的文本整合能力。
2.3?結合生活,深入拓展。非連續性文本閱讀資源的題目大都來源于生活,又回歸于生活,需要學生學會將自身的生活知識儲備運動到非連續性文本問題中去,幫助學生解決非連續性文本的難題。因此,教師在講解非連續性文本題目時,不妨結合相關的生活常識,來進行相關的非連文本拓展,以此鍛煉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例如上述試題的材料二:對于《中國詩詞大會》中武亦姝,多數人存有質疑的態度,題目為:淺談自身對于背誦詩詞的觀點。此題為開放性的試題,考察學生的回答是否能緊扣主題與聯系生活實際,因此教師在講解此題時,可以適當的創設相關生活情形,讓學生置身其中,真切地表達自身的觀點與感受,進一步增強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初中語文教學過程中拓展非連續性文本閱讀試題的指導,通過圍繞題干、群文閱讀與結合生活的解題策略,能更好地提升初中生的非連閱讀解題能力,進而促進文本置換、資源整合以及素材拓展的能力,在滿足文本教學的人文性,同時也能滿足其功能性與工具性,進而促進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整體質量與水平。
參考文獻:
[1]?王丹.生活化視域下初中語文非連續性文本閱讀的有效教學策略[J].語文教學之友,2017(4):25-26.
[2]?陳奎.關于初中語文非連續性文本閱讀策略研究[J].作文成功之路(上),2017(3).
[3]?林昆勇.立足文本
雙輪驅動——關于初中語文“非連續性文本”閱讀教學的幾點思考[J].作文成功之路(下),2017(1):52-52.
[4]?郭東南.解析初中語文非連續性文本閱讀教學策略[J].作文成功之路(上),2016(2).
[5]?俞文暉.初中語文非連續性文本閱讀教學實踐[J].語文天地,2016(14):6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