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棲 陳離瑤 楊冰沁 袁明娜

【摘 要】 目的:探討熱奄包聯合穴位按摩實施非藥物鎮痛分娩的臨床效果。方法:選擇臨產后自愿應用該項中醫技術的產婦100例為觀察組,另隨機抽取100例未選擇任何鎮痛方式的產婦為對照組。觀察組由經驗豐富的助產士陪伴,當臨產后或宮縮漸強明顯感到腰骶部脹痛時采用熱奄包熱敷及穴位按摩手法,動態觀察其過程;對照組則不采用該項中醫技術。采用數字等級評分法(numeric rating scale,NRS)進行臨床鎮痛效果的觀察比對。結果:實施期間無1例不良事件及差錯事故。觀察組宮縮痛的緩解有效率達64.0%,對照組的疼痛緩解率為32.0%(P<0.05),兩組差異性顯著;觀察組自然分娩率為93.0%,較對照組提高15.0%(P<0.05)。大部分產婦反映該項中醫聯合技術有效,疼痛得到改善。結論:從2017年10月熱奄包聯合穴位按摩實施至今,操作簡單易行,經濟實惠,有效緩解宮縮痛,對產程不產生任何不良影響,同時自然分娩率提高6.0%左右。
【關鍵詞】 熱奄包;穴位按摩;非藥物鎮痛
自然分娩是每一個十月懷胎的產婦所期望的結果,但生產帶來的宮縮痛在所難免,且產程越長,疼痛越難以忍受。這讓許多產婦對它產生了緊張、恐懼的心理[1]。由于近年來非藥物鎮痛分娩被越來越多的孕產婦所追捧,藥物鎮痛分娩有很多潛在的風險,大部分產婦和家屬會有所顧慮,對于快樂舒適分娩的追求從未停歇。產生了由陪伴分娩到自由體位分娩、呼吸減痛、水中分娩、熱敷、冷敷、經皮神經電刺激等一系列減輕產時疼痛的方法,但現代人們對于中醫發展的關注度更加提高,更希望通過中醫技術減輕分娩疼痛。由于熱奄包的保溫性、滲透性強,不僅能將熱溫滲透體內,還可松弛肌肉,擴張毛細血管,增加汗腺分泌,促進血液循環,提高機體新陳代謝的速度。具有溫經活絡,消炎散寒,并促進體內多巴胺分泌[2]。熱敷可以增加痛覺調制系統的活性,減輕痛苦,有安慰劑效應,從而進一步減輕分娩疼痛的效果[3]。至今已有大量文獻報道孕產婦使用中醫技術非藥物鎮痛的效果顯著,操作簡單、取材容易、適用范圍廣、無毒副作用。
1 資料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選擇2017年10月至2018年5月產前檢查和B超無明顯高危因素,無高危合并癥及并發癥,滿足陰道分娩的頭位、足月、單胎、排除骨盆異常及頭盆不稱和有頭位難產趨勢的初產婦200例,年齡為21~30歲,且臨產后有明顯腰骶部酸痛等不適主訴者,隨機分為觀察組100例,對照組100例。兩組產婦的身高、體質量及胎兒大小無明顯差異。兩組開始進行研究前,評估對疼痛感知正常,局部皮膚完好,脊柱無損傷。
1.2 研究方法
觀察組由2位有經驗的助產士陪伴,助產士均能夠熟練掌握穴位按摩方法和中藥熱奄包熱敷法,并能準確評估患者疼痛部位、性質、強度并詳細記錄。當產婦進入臨產或產程中,自訴腰骶部酸痛難忍時,助產士會根據主訴采取下列措施:囑產婦取舒適體位,如側臥位、坐位、站位等。取穴:助產士根據主訴疼痛部位,雙手拇指沿脊柱旁兩側經絡走向取八髎穴。熱敷:將裝有粗鹽的布袋用微波爐加熱2~3min,溫度為50℃~70℃,取出后用毛巾或治療巾包裹敷在產婦腰骶部(八髎穴),熱力能保持2~3h。按摩:當宮縮時雙手大拇指對阿是穴和八髎穴進行按壓,手法可采用一壓一松或邊壓邊揉;力度可重可輕,根據產婦訴求。每個穴位按摩1~2min,每隔20min按摩、熱敷可交替多次使用,直至產程結束。注意觀察局部皮膚,詢問產婦對溫度的感知,及時調整部位和溫度,防止燙傷。對照組則按照正常導樂陪伴分娩,不采取任何中醫技術。
1.3 疼痛分級和評估
疼痛分級參考WHO疼痛分級標準,結合數字等級評分法標準[4]。數字等級評分法(numeric rating scale,NRS)是一個從0~10的點狀標尺。0分(0級)代表不疼;1~3分(Ⅰ級)代表輕度疼痛,不影響睡眠;4~6分(Ⅱ級)代表中度疼痛,可以忍受;7~9分(Ⅲ級)代表重度疼痛,不能入睡;10分(Ⅳ級)代表疼痛難忍。由患者從上面選一個數字描述疼痛,評分值越高表明疼痛程度越嚴重。疼痛評估:產婦產時疼痛評分控制在5分及以下為有效;6~7分為緩解;8分以上為無效。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統計學軟件SPSS 13.0處理文中數據,計數、計量資料分別采用χ2與t檢驗,若P<0.05即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實施熱奄包聯合穴位按摩后的兩組疼痛緩解率比較
經過穴位按摩和熱奄包熱敷過后的觀察組相比較對照組的疼痛等級來說,普遍分值要比后者下降1~2分。實施期間無1例不良事件及差錯事故。觀察組宮縮痛的緩解有效率達64.0%,對照組的疼痛緩解率為32.0%(P<0.05),兩組差異性顯著。見表1。
2.2 兩組分娩方式比較
大部分產婦反映該項中醫聯合技術有效,疼痛得到改善,觀察組自然分娩率為93.0%,較對照組提高15.0%(P<0.05)。見表2。
3 討論
分娩疼痛劇烈,由于所受文化程度、成長環境、主觀心理因素、個人體質等因素,每位產婦在待產過程中感受到的痛感有一定的差異。90.0%左右的初產婦難以忍受妊娠宮縮痛,在劇烈的痛感下,容易對產婦情緒、進食及胎兒等造成一定程度的影響,使得剖宮產率增加。此次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的疼痛緩解率達到64.0%,自然分娩率也提高了15.0%,所以熱奄包結合穴位按摩對絕大部分產婦待產分娩過程具有良好的影響。
采用穴位按摩法,對產婦體內的痛覺調制系統進行激發,使其起到抑制疼痛及改善情緒的效果,幫助產婦氣血通暢,加強機體忍受疼痛的耐力,消除或緩解恐懼、緊張等負性情緒,從而達到無痛分娩的目的[5]。熱奄包通過鹽袋熱敷于身體的腰部、膝部、肩部,腹部等部位,均能起到保健理療作用。二者結合,相輔相成,有效地降低了剖宮產率,給非藥物鎮痛的研究也提供了依據。
參考文獻
[1] 應詩達.產痛的神經傳導和產痛產生的生理基礎[J].中國實用婦科與產科志,2002,02(02):81-82.
[2] 錢綺紅.腰骶部熱敷及按摩配合屈髖屈膝位提高初產婦的分娩質量[J].解放軍護理雜志,2009,26(10A):8-10.
[3] 方靜.非藥物鎮痛在自然分娩產婦中的應用[J].中國民康醫學,2016,28(13):1672-0369.
[4] 趙清波,熊果平.拉瑪澤減痛分娩法配合穴位按摩在產婦分娩中的應用[J].全科護理,2011,09(08上旬版):1979-1980.
[5] 吳連芬,金有慧,趙衛紅.分娩鎮痛方法的臨床研究[J].中華婦產科雜志,1997,32(06):362-3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