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燕子,吳 芳,黃 艷,羅定強
(陜西省食品藥品監督檢驗研究院,陜西 西安 710065)
牛蒡子為菊科植物牛蒡ArctiumlappaL.的干燥成熟果實,又稱為惡實、鼠粘子、黍粘子、大力子、蝙蝠刺、夜叉頭等。一般在秋季果實成熟時采收果序,曬干,打下果實,除去雜質,再曬干,是臨床應用較為廣泛的中藥飲片之一,臨床上有牛蒡子和炒牛蒡子兩種規格。牛蒡子始載于《名醫別錄》,其性寒,味辛、苦,歸肺、胃經,具有疏散風熱、解毒透疹、利咽消腫等功效,用于風熱感冒、咳嗽痰多、麻疹、風疹、咽喉腫痛、痄腮、丹毒、癰腫瘡毒等[1,2]。歷版《中國藥典》均有記載。文獻表明,牛蒡子主要含木脂素類化學成分,如牛蒡苷、牛蒡苷元等[3]。現代藥理學研究表明牛蒡子具有抗癌、降糖、抗炎、抗病毒等廣泛的藥理作用[4-6]。牛蒡子生品富含油脂,性滑利,有導瀉滑腸作用,炮制后滑寒之性降低,總木脂素及牛蒡苷元含量升高,因此臨床常用其炮制品。清炒法是最具有代表性的炮制方法[7]。本研究通過對23批次的牛蒡子及炒牛蒡子飲片檢驗結果進行匯總,以便更全面地評價其質量,為進一步提高牛蒡子飲片的品質提供依據。
牛蒡子及炒牛蒡子共23批,牛蒡子4批,炒牛蒡子19批。4批樣品來源于藥品生產企業,19批來源于藥品經營企業。牛蒡子對照藥材(中國食品藥品檢定研究院提供,批號為120903-201109);牛蒡苷對照品(中國食品藥品檢定研究院提供,批號為110819-201611)。本研究所用甲醇為色譜純(J.T.Baker);水為超純水;其他有機試劑均為分析純。
ME204 型分析天平(瑞士梅特勒公司);OLYMPUS BX41型顯微鏡(日本奧林巴斯公司);OVENS075型干燥箱(澳大利亞AXYOS公司);LC-20AD型高效液相色譜儀(日本島津公司);A-130型馬弗爐 (美國科爾-帕默公司)。
按照《中國藥典》2015年版一部,“牛蒡子”項下對“性狀、鑒別、檢查、含量測定”各項進行檢驗時所用的方法。
22批均檢驗合格,1批不合格,有蟲蛀現象。
2.2.1 顯微鑒別 22批均檢驗合格。均檢出內果皮石細胞,中果皮網紋細胞,草酸鈣方晶,子葉細胞。部分顯微圖見圖1。

注:A.內果皮石細胞;B.子葉細胞;C.中果皮網紋細胞;D.草酸鈣方晶
2.2.2 薄層色譜鑒別 22批均檢驗合格。部分薄層色譜見圖2。

注:1-3、6-11為牛蒡子樣品(1:038A161137;2:160501;3:160801;6:20160201;7:160501;8:161001;9:160601;10:20151101;11:170201);4為牛蒡苷對照品;5為牛蒡子對照藥材
圖2 牛蒡子薄層鑒別色譜
2.3.1 水分 牛蒡子含水量不得超過9.0%,炒牛蒡子含水量不得超過7.0%。22批樣品均合格,牛蒡子水分含量平均值為7.2%,炒牛蒡子水分含量平均值為5.4%,均低于限度,說明牛蒡子及炒牛蒡子干燥程度控制較好。各檢驗結果見表1。
2.3.2 總灰分 不得過7.0%。21批均檢驗合格,1批不合格;22批樣品總灰分平均值為5.0%;21批樣品均低于限度7.0%,說明總體質量較好。僅1批超出限度,總灰分為7.9%,分析可能為采收凈化時雜質未完全去除。檢驗結果見表1。
本品含牛蒡苷(C27H34O11)不得少于5.0%。HPLC色譜見圖3,檢驗結果見表1。


注:A.牛蒡苷對照品;B.炒牛蒡子;C.牛蒡子

注:A.牛蒡苷對照品;B.炒牛蒡子;C.牛蒡子
牛蒡苷為牛蒡子及炒牛蒡子的主要有效成分,本研究22批樣品牛蒡苷含量均合格,最大值為12.9%,最小值為7.9%,平均含量為10.62%,高于限度5.0%。說明抽檢樣品的總體內在質量較好。

表1 牛蒡子水分、總灰分及牛蒡苷含量測定檢驗結果 (%)
注:*表示牛蒡子,其余為炒牛蒡子。
牛蒡子及炒牛蒡子省級抽驗共23批,其中牛蒡子 4批,炒牛蒡子 19批。按《中國藥典》2015年版一部所載相關方法進行檢驗,結果21批檢驗合格,2批不合格,合格率91.3%,不合格的樣品中1批樣品總灰分項目不合格,1批樣品性狀項不合格,有蟲蛀現象。
抽檢的23批牛蒡子及炒牛蒡子樣品中,21批各項指標均合格,說明市場上從生產到經營環節此品種的整體質量較好。不合格的一批為總灰分超標,經分析可能為采收凈化時雜質未完全去除。另一批不合格樣品為性狀不合格,樣品有嚴重蟲蛀現象,分析可能為牛蒡子藥材油性較大,貯藏不當發生蟲蛀現象。
針對這兩批藥材的不合格項,建議藥材在采收時應注意凈化及貯藏工作,以保證品種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