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博
(洛陽市第一中醫院,河南 洛陽 471000)
混合痔屬臨床一種多發病,易發于老年人群,患者常表現為便血、疼痛、腫脹,影響其生活質量[1]。痔的具體發病機制尚未形成共識,關于其病因有肛墊下移說、血管增生說、靜脈曲張說等[2,3]。改良外剝內扎術是目前臨床治療老年混合痔的常用術式,雖可一定程度改善臨床癥狀,但術后創口愈合仍較慢,原因在于外科手術治療動氣傷血,會使氣血虧虛進一步加重,進而導致腸道推動不足或膀胱氣化不力,因此術后急需采取中藥湯劑進行調理[4]。本研究選取老年混合痔患者137例,分析加味四黃湯內服外敷+改良外剝內扎術治療老年混合痔的療效,現報道如下。
本研究經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選取我院2016年5月-2018年1月收治的老年混合痔患者137例,隨機分成兩組,其中觀察組69例,含女25例、男44例,年齡60~86歲,平均年齡(70.13±4.34)歲。對照組68例,含女23例、男45例,年齡60~87歲,平均年齡(71.02±4.76)歲。兩組臨床資料比較無統計學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1 納入標準 ①經臨床確診為混合痔;②年齡60~87歲;③患者或家屬簽訂知情同意書。
1.2.2 排除標準 ①改良外剝內扎術禁忌證患者;②凝血功能存在嚴重障礙的患者;③痔核壞死患者;④局部嚴重感染患者;⑤腎、肝存在嚴重病變的患者。
1.3.1 對照組治療 采取改良外剝內扎術治療:于齒線0.6 cm以上實施內痔處理,點位選取截石位第3、7、11等點位,或相鄰的第1、5、9等點位,將病灶分解為3~5段后,在不同平面實施結扎,保留3條寬度≥0.5 cm的黏膜;于外痔邊緣實施“V”形切開,處理外痔時要錯開相鄰2個切口上下端,保留0.6 cm以上皮橋,術后行常規抗感染。
1.3.2 觀察組治療 采取加味四黃湯內服外敷+改良外剝內扎術治療:①改良外剝內扎術方法同對照組;②加味四黃湯組方:黃連15 g,黃芪15 g,大黃15 g,白芷15 g,黃柏15 g,五倍子15 g,赤芍12 g,冰片10 g,川芎12 g,地榆10 g。以水煎煮300 mL,每日分2次口服;將藥渣與少量白酒混合,以紗布包裹,對患者神闕穴實施熱敷處理,每次0.5 h,1次/d,療程為2周。兩組均于治療后隨訪6個月。
顯效:水腫消失,創面愈合>90%;有效:水腫明顯減輕,創面愈合60%~90%;無效:未達到上述標準者。統計顯效、有效人數,計算總有效率。
①療效;②于治療前、治療后1天、3天,以視覺模擬量表(VAS)評定兩組疼痛程度,評分越低表示疼痛程度越輕;③以生活質量評定表(WHOQOL-100)評定兩組治療前、末次隨訪的生活質量,評分越低表示生活質量越差。
觀察組總有效率98.55%,較對照組(83.82%)高,P<0.05。見表1。

表1 兩組療效對比 n(%)
治療前兩組VAS評分無統計學差異(P>0.05),觀察組治療后1天、3天 VAS評分較對照組低(P<0.05)。見表2。

表2 VAS評分 分)
治療前觀察組WHOQOL-100評分為(60.24±5.29)分,與對照組評分(60.13±6.05)分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t=0.687,P=0.269);觀察組末次隨訪WHOQOL-100評分(92.48±6.87)分較對照組評分(85.69±5.73)分高(t=10.287,P=0.000)。
混合痔作為臨床一種多發肛腸疾患,給患者日常生活帶來極大困擾。改良外剝內扎術屬近年治療混合痔的最常用術式,雖能取到一定臨床效果,但因肛門結構特殊,加之手術創傷及應激反應均可導致劇烈疼痛,不利于術后恢復[5]。
祖國醫學認為,老年混合痔病理機制多與氣血阻滯、脈絡不通、瘀而化熱相關,應從行氣、活血、消腫、止痛等方面加以治療[6]。加味四黃湯組方由黃連、黃芪、黃柏、大黃、五倍子、白芷、川芎、地榆、赤芍、冰片等中草藥組成,其中黃連具有燥濕、清熱、解毒、瀉火等功效;黃芪具有固表、補氣、生肌、斂瘡等功效;黃柏具有燥濕、清熱、療瘡、解毒等功效;大黃具有解毒、涼血、通經、逐瘀等功效;五倍子具有斂瘡、收濕、止血等功效;白芷具有除濕、散風、止痛、消腫等功效;赤芍具有涼血、清熱、止痛、散瘀等功效;川芎具有行氣、活血、止痛、祛風等功效;冰片能清熱、生肌、消腫;地榆可止血、涼血、解毒、斂瘡[7]。因此,加味四黃湯諸藥配合,能共同發揮祛瘀止痛、生肌消腫、清熱涼血等功效?,F代研究表明,加味四黃湯中冰片含龍腦香醇酮等活性成分,能促進水腫吸收,抑制液體滲出,殺滅金色葡萄球菌等細菌;黃柏含黃柏酮、黃柏堿等活性成分,能有效抑制炎癥反應發生,對化膿性鏈球菌、金色葡萄球菌等病菌均可發揮強效抑菌作用;黃芪能促進造血干細胞增殖及分化,修復壞死細胞,改善血液循環,加快創面愈合,且黃芪含黃芪多糖、黃芪皂苷等活性成分,能抵抗病毒、細菌等病原微生物入侵,增強細胞免疫功能[8]。
中藥外敷對于改善混合痔手術后水腫疼痛癥狀亦具有明顯作用。神闕穴屬人體經絡中樞,連通皮肉筋骨和五臟六腑,且此部位皮膚較薄、脂肪組織覆蓋較少,血供相對豐富,本研究將煎過的加味四黃湯藥渣加入少量白酒熱敷于神闕穴,能起到活血通絡功效,加快局部血運,同時滲入皮膚組織內的中藥成分亦可起到改善組織生理功能、刺激局部神經末梢等作用[9]。分析本研究結果,觀察組總有效率98.55%,較對照組(83.82%)高(P<0.05)??梢娎夏昊旌现袒颊卟扇〖游端狞S湯內服外敷+改良外剝內扎術治療,臨床效果確切。本研究亦表明,觀察組治療后1天、3天VAS評分較對照組低(P<0.05)。表明老年混合痔患者采取加味四黃湯內服外敷+改良外剝內扎術治療,能顯著減輕術后疼痛。原因可能在于加味四黃湯內服外敷能通過改善機體內環境與緩解創面水腫,有效改善改良外剝內扎術后氣血瘀滯癥狀,緩解術后疼痛癥狀,抑制炎癥反應,促進手術創面愈合。另外從本研究隨訪結果可知,觀察組末次隨訪WHOQOL-100評分較對照組高(P<0.05)??梢娎夏昊旌现袒颊卟扇〖游端狞S湯內服外敷+改良外剝內扎術治療,可提升生活質量。
綜上,老年混合痔患者采取加味四黃湯內服外敷+改良外剝內扎術治療,臨床效果確切,能顯著減輕術后疼痛及提升生活質量。